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n Guorong  Yu Mao 《收藏》2006,(11):100-101
简练素雅的明式家具和华贵精致的清式家具,各以其作为一代文化的载体而成为当今人们艺术品收藏的热点。有些家具文化学者的目光专注于明清家具,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史实,即中国家具千年发展历程没有因为精的消亡而中断,新兴的海派家具继之登上舞台。海派红木家具不仅风靡于20世纪前叶的上海,而且引领了中国家具变革的潮流,足以与明清家具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明清家具——坐具》中国家具可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商朝,在发展史中,曾明显形成楚式(周代至南北朝)、宋式(隋唐至明早期)、明式(明中期至清早期)和清式(清中期以后)四种最重要的设计风格,尤其是明清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的地位,犹如皇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谢谷  张金华 《收藏》2021,(2):147-157
《维扬明式家具·研究编》与《维扬明式家具·实例编》出版于2016年,时隔4年,《维扬明式家具·续编》(图1)出版。《维扬明式家具·研究编》与《维扬明式家具·实例编》是以苏北地区明式家具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作者以苏北地区特有的用材柞榛木为线索,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所获资料,对苏北地区的明式家具遗存进行甄别、梳理和归纳,并结合当地文化、艺术发展状况,对"维扬明式家具"这一流派进行全面介绍。这是家具研究由大地域风格研究细分至小地域风格研究的代表作。《维扬明式家具·续编》的出版,既是对之前论述的夯实与拓展,亦是查漏补缺,是对维扬家具体系的进一步梳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刘亦山 《收藏》2012,(20):82-83
王世襄与明式家具王世襄先生学识渊博,涉猎极广,学贯中西,是同时代学者中的杰出代表,是古代家具研究的开创者。他撰写的大型图录《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珍萃》,是我国文物研究史上跨时代的标杆性著作,使我国古代家具文化真正走向世界。194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人们都开始逐渐走出战时的阴霾,更倾向于接受西方的流行文化,而对于祖国传统器物,则觉得压抑而陈旧,这也是当时的古旧家具失宠的原因。王世襄看到这  相似文献   

5.
曾德锦 《收藏》2009,(8):81-81
台湾早期受移民文化的影响,最初是受到中国家具的形制的影响,延续明末福建地区传统文化的特色。及至清代又受到清式家具繁复重雕工、极尽富丽气势的清式风格的影响。尤其以乾隆时期所追求的精致宏伟的家具为代表。后来东西文化交流,西风东进也影响到家具的风格,除了保有原来的传统风格,也加进了西方家具特色,形成了台湾早期家具第三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濮安国     
《收藏界》2012,(10):2
濮安国,苏州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明式家具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家协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1942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是我国著名的明式家具研究学者,早年有"南濮北王(世襄)"之称。他科学地确立了家具的基本概念,并建立起了"明清苏式家具研究的理论体系",是独具学识的明清家  相似文献   

7.
单存德 《收藏》2009,(9):19-21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江南地区能工巧匠们以紫檀木、酸枝木,枸梓木(俗称鸡翅木)、花梨木等外来进口木材为主制作的硬木家具。同时,明式家具也是后人在总结上千年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时,对这一中国家具辉煌历史时期给出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8.
曦雯   《中国收藏》2020,(4):84-89
对于收藏中国古代家具的爱好者们来说,明式家具绝对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典范,明式家具已然成为了世人眼中的艺术品,它的实用性自不必说,更令人为之心折的是其优美的线条与简洁素雅的造型,契合了我们对古雅之美和高品位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夏风 《收藏》2008,(11):96-99
明式家具的年代上限为明代,下限包括清、民国以及当代的仿作。明式椅子品种繁多,造型各异,最大特点是造型美观、榫卯精巧牢靠和极少纹饰点缀。  相似文献   

10.
孔宪信 《收藏》2010,(2):157-157
王世襄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多年来拜读先生《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锦灰堆》等数本论著获益匪浅。在先生的影响下,我开始收藏山西古典家具。我很崇拜王世襄先生,但一直无缘得见。  相似文献   

11.
刘家序 《收藏界》2011,(7):130-130
5月21日,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槌,首日家具拍卖专场再续辉煌。经过150分钟的鏖战,"读往会心—侣明室藏明式家具"、"承古抱今—明式庋具臻品"两个专场的80件精品百分百成交,成交额逾2.88亿,创  相似文献   

12.
刘家序 《收藏界》2011,(10):132-132
2010年8月16日上午,中国工艺集团“明氏”家具开业典礼暨明式家具研讨会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四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李乾朗 《收藏》2009,(8):82-85
受到全世界都对中国家具的研究与收藏风气之影响,台湾古家具自然也受到注意,但没有明式黄花梨家具受宠的程度那么高,原因是年代不够古老,且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此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资料披露。它的形式演进与派别风格也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14.
李心宇 《中国收藏》2017,(1):112-117
在去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新落成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也正式向公众开放。自去年9月始,开馆首展的7大板块、11个展览中,家具类藏品尤其是“随方制象”厅中的50余件明式黄花梨家具颇为引入注目,展厅布置也别具匠心、风格前卫。  相似文献   

15.
收藏信息     
《收藏》2006,(7):132-133
崇源国际进军澳门首战告捷;江南造船博物馆开门迎客;第九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8月举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上海启动;比利时收藏家所藏明式家具珍品在故宫展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谢谷 《收藏》2015,(10):136-141
“名医”的专业精神 “攻玉山房”的现任主人,为香港知名皮肤科医生、收藏家叶承耀先生。叶先生在明式家具领域的专业精神有口皆碑。甚至在一些内地藏家眼中,作为皮肤科名医,叶承耀82岁高龄,仍保有良好的皮肤,也是这种专业精神的有力见证。  相似文献   

17.
邓雪松 《收藏》2014,(1):138-141
在家具的收藏和研究领域,无论学术界、市场还是行业本身,一直都存在对木料的辨析及市场价格定位等问题上的分歧。其中围绕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之间的争论更是层出不穷,引起众多学者、收藏家、企业家以及古典家具爱好者的关注。那么,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究竟有怎样的差别?在传统家具声名最盛的明清时期,家具中黄花梨用材的构成情况又是怎样?在当的的行情之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海越之争"呢?就这些问题,笔者在此试着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张达明先生有好些年了,那时候他和他的亨裕堂还在北京黑庄户。一个独门小院儿,纯白背景的展厅里,有序散落着他的那些血檀家具,既有干净利落的明式,也有庄重典雅的清式。若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那便是极富质感,一种下了很大工夫追寻完美才有的状态。那些年,这个小院儿成为我的流连之地,多数时候都是我找张先生聊天。后来,他的工厂搬去了大城,黑庄户的展厅亦被迫拆迁,这也给了我一个减少出门的理由。因为工厂换了新址,工人亦逐渐增多,张先生不得不每周在北京和大城之间往返,以理顺生产线的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7)
正2015年保利秋拍,一件王世襄旧藏明万历黑漆描金彩绘顶箱大四件柜以1725万元成交。在硬木家具依然是古家具拍场绝对主角的同时,精彩的漆木家具也让人看到更多可能。正如行家所言:"买黄花梨老家具的藏家也开始收藏漆木家具,他们逐渐体会到,很多漆木家具并不亚于黄花梨家具。"F一条鱼的另一段如果同时打开《明式家具珍赏》和《可乐马选藏山西传统家具》,将前者175件硬木家具和后者148件漆木家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3,(5):I0004-I0005
风起青萍之末金丝楠之争议何来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的家具像中国的家具一样所承载的那么多;也从来没有一种家具像金丝楠家具一样引起如此多的关注、重视甚至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