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佩杰 《教育与职业》2008,(12):118-120
社会转型期是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的复杂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呈多元化,高校德育问题在这一时期有更加突出的反应。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问题的审视,思考了这一时期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四大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浩民 《中国德育》2007,2(1):64-66
高校德育工作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冲击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坚持“德育首位、以人为本、全员育”的三个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条渠道的作用,做好创新德育机制、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健全德育机构、建立保障机制等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我国大学生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德育现状,依据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提出引导和建构我国大学生德育改革的新主张。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冲击,然而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又显得严重滞后,本文从解放思想、更新德育观念、构建德育“五大课堂”、建立学校德育整体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正视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个人和学校德育改革的实例来探索解决之道.通过包含民主教育、自我教育,生活教育、人性教育,全员教育、文化教育的科学德育实践解决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使德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使中学德育不断地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教学主体、环境、条件的诸多变化,要求高校德育教学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认为,高校德育教改工作,要在机制、内容、形式、考核评定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年轻一代的思想呈现出道德取向多元化、思想观点存在兼容性、政治方向带有模糊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综合作用的反映。学校德育工作者要用邓小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化观念,建立现代科学的德育观,要研究新时期德育、思想政治观念多元的状况,找准德育的战略位置,建构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约束、陶冶等德育功能。但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多元文化、大众文化、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教学主体、环境、条件的诸多变化,要求高校德育教学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子。我们认为,高校德育教改工作,要在机制、内容、形式、考核评定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教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乔凯  张晓婧 《文教资料》2009,(9):194-195
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其次论述了高校德育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民族存续的精神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和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得以建立和实施,高校德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德育应立足社会转型的大环境,实现发展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卓有实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的素质教育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社会转型期诸多思想、观念的碰撞,也导致了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点和问题。本文认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德育工作、人文教育,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以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德育为视角,通过分析传统德育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大学德育的新变化,提出大学德育的改进方策,以期使德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期德育无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理性和生活实践的局限性、道德规范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社会转型等因素造成了道德规范的局限,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过时、超前或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新时期德育教育要融入现实生活,完善德育的他律环境,要勇于继承,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使整个社会生活现实发生了巨变,继而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及相应转变。对社会发展变化最为敏感的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其思想的多元化及诸多消极道德滋生的变化向传统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德育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德育实效低下。德育要走出困境,首先就要转变观念。为此,笔者针对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学生道德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在尊重平等基础上实行因材施教的德育观,希望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将社会负面新闻纳入德育教育既有理论上的支持也有实践上的需要。在高校德育中,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对社会负面新闻进行课程化改造等措施,可以实现社会负面新闻具有的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免疫力、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的价值观以及借鉴、激励等多种积极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嬗变及德育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的政治意识弱化、缺乏诚信和责任感淡薄等问题,应从德育观念、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改进道德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德育为视角,通过分析传统德育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大学德育的新变化,提出大学德育的改进方策,以期使德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种种的弊端,面临着种种的困惑,而且学校德育环境也具有许多新的特点。据此,本文设想构建旨在强化情感体验性和实践性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以期实现学校德育工作职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的背景 近些年来,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不仅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讨论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无论从内容到方法都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使学校德育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超越现实的德育,改革内容和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认为我国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转变人们价值取向和德育评价方式,更多地追求德育的实际表现和效果;还有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学校重视德育程度及德育投入和学生思想品德生成现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德”和“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