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熊芬 《教师》2014,(13):124-125
一、缘起一直有一个念想,想读点经、史之类的东西,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各国为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谋求富国强兵之术,而群臣朋党比周,争权夺利,排斥异己,不仅危及社稷的安全,而且使君主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贯彻国家的政令。所以春秋诸子不仅对朋党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分析它的危害,要求禁绝朋党的呼声日益高涨。战国时期的法家对朋党尤为痛恨,其中,韩非的朋党观最具代表性。韩非作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了一整套禁绝和制驭朋党之术,为专制君主提供了与朋党作斗争的锐利武器。这是先秦思想家朋党观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也是韩非的法家理论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秦始皇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奉为圭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我教育思想,先秦诸子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孔子提出自觉、内省、践履、躬行;墨子注重述而又作、察类明故、强力而行;孟子主张自我完善与智能的充分发挥;荀子则强调化性起伪、由士至圣、外铄等。这些都成为中国自我教育思想观念的发端。  相似文献   

6.
刘倩 《新疆教育》2012,(12):54-54
《先秦诸子选读》是一门新兴的高中选修课程。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诸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成为了这门选修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符号学家和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争辩就一直持续不断。与此同时,我国先秦诸子也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本文讨论了孔子的正名论与符号学。老子的名论与符号学,墨子的名实论与符号学,公孙龙的名实论与符号学。荀况之正名与符号学。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名、实问题的论争包含着中国语言符号学的最初萌芽,它构建了我国最早的应用符号学。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11.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热点问题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杜国库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先秦名实问题的文章,对中国先秦逻辑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国库认为名实问题是把握先泰逻辑思想的关键所在,他以名实问题为线索勾勒出先秦诸子逻辑思想的发展历程,用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名”、“实”概念的含义,对孔子、宋尹学派、荀子、公孙龙、后期墨家等先秦诸子在名实问题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给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被郭沫若誉为“墨名绝学”。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7-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在理性认知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对认知目的设定、人何以认知的内在基设的设定、如何认知的方法论基设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自身文化塑造上的巨大不同,也就决定了各自对其历史道路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或文化中,只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只有“格致之学”,而无科学。“民主与科学”虽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才被正式提出,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些有见识的或进步的晚清思想家就一直在为此进行探索和追求。综观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其显著特点是为了国家富强和救亡图存,同时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和逐渐发展的过程。认真总结这份重要的思想遗产,对于我们今天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涉外体制在与近代西方的碰撞交汇中逐渐崩溃,近代驻外使节制度的创立成为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一环.洋务思想家作为这一时期知识阶层的精英,在促成和推动使节制度的近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先秦汉语中,"在"主要的用法是作谓语动词,但它已发展出了介词的用法,并且向副词演变迈出了第一步。这个过程的实现,得力于它本身的词义特征、词义发展和句法认知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先秦史传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史传的诸多形态、特征、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走向。先秦史传以其特有的魅力昭示了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以史传文学,尤其是先秦史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生成及其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诸多特征的深刻理解。拟通过这一具体事例的分析,为构建以至繁荣当下民族文学、文化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在"诸侯异政"、"贵贱无序"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的正名理论,虽然其出发点和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诸子的正名理论都主张通过德治和法治方法的互补性来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先秦诸子的正名理论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以下几点启发和借鉴意义:一是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三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9.
远古神话传说与先秦寓言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别对它们进行理性的辨析就会发现。它们各自具备了现代意义上小说的诸多属性。但是并不完备。神话传说可以看作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一种特殊的微篇小说,先秦寓言则具备了微篇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