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呢? 一要有趣味的新鲜事实。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性,趣味性离不开事实的新鲜性。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看看我们的平面媒体,大量版面充斥着没有新闻的新闻,包括很多空洞、无用甚至陈旧凑数的"新闻".读者逐页阅读,读得头昏脑胀,往往难以获取什么新鲜重要的信息,也感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所希望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一位新闻系教师说,中国的记者只会写没有新闻的新闻,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这句话乍一听很刺耳,但细想有道理。  相似文献   

5.
张云铃 《新闻世界》2011,(10):53-54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新闻稿件也是通过新闻语言和文字来彰显其趣味性。一篇电视新闻报道只有以吸引大众为目的,才能显示出其新闻价值的所在。而新闻语言在彰显其趣味性的同时也要符合新闻的本质属性,实现"三贴性"的报道原则,从而发挥正确合理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趣味性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趣味性是新闻的一个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价值的大小是与趣味性相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趣味性?它是指新闻的内容引人入胜和行文的涉笔成趣。什么是读者兴趣?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读者对报纸的选择性态度。主要表现为读者爱好报纸上的某些内容或某些表现形式的倾向。资产阶级报纸是非常重视读者兴趣的。美国一个叫罗勃·尼尔的学者甚至认为:“新闻的要素无他,兴趣、兴趣、还是兴趣。”在办报实践中,他们不惜经常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搞读者调查,探索和发掘读者的兴趣。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新闻界办报的秘密就是做生意,报纸是商品。在把读者当作赚钱对象的原则下,揣摩读者心理,研究读者兴趣,自然是办报人首先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在我国,报刊、通讯社是党和政府的喉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新闻传播报道模式比较单一,对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关注不够.这是因为新闻传播界在某种程度上错误地认为趣味性是资本主义新闻报道的"试金石",而重要性才是社会主义新闻报道选材的最主要依据.这样,我国的新闻报道领域便长期由反映重大事件的硬新闻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闻的美感呢?新闻的美感当然不能像文学创作讲究的美感那样,新闻的旨要特征就是真实性,任何新闻作为对事实的描述,都必须是客观真实,不能有一丁点儿虚假。恪守着这个原则,才能打牢新闻写作的基础,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闻的美就是用来表现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报道的事实价值,能让人们在获得新闻的同时获得美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感动,最终实现新闻想要达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今.互联网让浩浩大世界,浓缩成了一个小小地球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纸质媒体,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爱看电视、电影,因为电视、电影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展示内容都使用画面,观众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知得到。若报纸新闻报道中也能展示视觉形象,势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视觉形象就是要求对新闻事实多描写,少陈述,把文字转移成视听兼备的、可感、可触的画面。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提倡的:“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新闻宣传艺术时,联想到看过的一篇文章,《总编辑要笑脸常开》。虽然记不清发表在哪家报刊上,但它的内容至今不忘。正如文章所说,总编辑要老是绷着个脸,没有一点喜相,谁还接近,谁还接触;上下两张皮,关系不融洽,还能把报纸办好? 可见这一呼声,意义不可小觑。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向总编辑呼吁的同时,听到没听到、想到没想到广大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着,从一开始它就凸显出良好的效果,基层走了,作风转了,最终要落实到改文风上面。文风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事关党的作风。  相似文献   

15.
写得苍白,浅而无味,是新闻质量不高的表现,也是常使作者感到苦恼,编辑感到头痛的问题。因而,怎样把新闻写得丰满、厚实,有深度,让读者有看头、有学头,很值得研究探讨。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文章写得深与浅,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和反映能力。细分析起来,新闻写得肤浅,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本身太一般,不典型,不新颖,不能给人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启示。这是先天不足。属于选题取材不严所致。二是所反映的题材、事实或问题尽管本身无可非议,但由于作者站得不高,看得不远,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16.
叶新 《新闻窗》2008,(4):72-73
对重大事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不遗余力地追踪报道,是每一名记者所盼望和渴求的,因为他记录了历史。然而,事实上对媒体和他的受众而言,除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外,还需要记者发掘更多的发生在周围的故事,需要记者更多地将触角伸向城市、乡村柔软的一面,触及生活中最小的细胞,并使他们的报道生动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7.
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趣味,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走向堕落、消沉,转移人民对当前斗争的视线,麻醉他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脱离政治斗争.我们所说的趣味性和资产阶级趣味性相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充满着无产阶级的人情味,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都有兴趣读它,而美国资产阶级却对它没有兴趣.苏联人造卫星升上天空,全世界的广大人民都很感兴趣,而英美资产阶级却感到懊恼.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没有什么"共同的趣  相似文献   

18.
19.
事例的选择。舍弃那种听来生动、读来“相识”的情节,选取那些听来新鲜、读来动听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今时代,本就处于劣势的广播如何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是决定其能否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而在二者之间,节目的质量抑或说是稿件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美国著名的广播记者马克·霍尔早就告诫我们要“为听而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