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学生以为水的温度升高到 10 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就会沸腾。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对液体沸腾的条件不清楚。为了纠正这种认识 ,可在讲授“液体的沸腾”这部分教材时 ,补充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大号试管内装入约 1/ 3的水 ,小号试管内装入适量的水 ,应图 1使小试管的水面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 ,大试管的水高于小试管的水面。实验时 ,先将小试管拿出 ,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加热。当大试管里水沸腾时 ,用温度计测出水沸腾的温度 ,这个温度就是实际气压下水的沸点。比如 ,实际情况是 1个标准大气压 ,…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一节安排了“内能做功”的实验。教材中实验是用软木塞将装水试管口密封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至沸腾。当管内水蒸气压强足够时 ,“砰”的一声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对软木塞做功。此实验有两点不足 :一是软木塞冲出时 ,也有高温水蒸气喷出。实验时 ,尽管管口不朝向学生 ,由于水蒸气飞溅 ,对前排学生可能造成事故或惊吓。二是内能做功只表现在软木塞冲出的一瞬间 ,时间短 ,不便于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和教师边演示 ,边讲解。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改进方法 :在软木塞中插入一根细玻璃管 ,用橡皮管套…  相似文献   

3.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属于哪种类型装置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何依据 ?答 :实验室制氧装置为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同时又是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的典型装置 .前者简称为“固 (固 )加热制气型发生装置” ;后者简称为“排水法集气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气体的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2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 :任何干燥的物质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这些水分受热时变成水蒸气挥发出来 ,在试管口温度低的部位冷凝下来 ,若试管口向…  相似文献   

4.
张仁福 《化学教学》2001,(11):46-46
贵刊在 2 0 0 0年第 6期刊登的《高温下玻璃的导电性实验》。我们认为实验现象明显 ,直观性强 ,但有些地方尚需改进。(1)“高温导电玻璃球”的制作 ,可直接用断了钨丝的灯泡代替高温导电玻璃球。把灯泡上外壳玻璃敲掉 ,保存好灯泡的玻璃芯。“玻璃芯”就能代替“高温导电玻璃棒”。(2 )玻璃的导电性的测定如图装置连接好后 ,酒精灯不加热灯泡的玻璃芯时 ,电灯泡不发光 ,证明常温时玻璃不导电。给灯泡的玻璃芯加热 ,发现灯泡由暗渐渐变亮 ,且加热灯泡的玻璃芯温度越高 ,灯泡的亮度越大 ,说明玻璃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改进后的装置…  相似文献   

5.
把一小团脱脂棉(效果比滤纸好)放入干燥的试管里,(如试管里有少量的水,则加入浓硫酸后脱脂棉易炭化),加入98%的浓硫酸2毫升,用玻璃棒搅动,形成无色粘稠液体,然后加入4—8毫升水(如采用直径为12毫米的试管用4毫升水即可,直径为16毫米的试管则需8毫升水。如水量太小则加热时硫酸浓缩,溶液炭化。)把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要边加热边振荡,防止暴沸。  相似文献   

6.
初三课本介绍了这样一个实验: 为了说明水不善于传熟,“拿一个装着凉水的试管,照图2—14那样给试管上部的水加热,上面的水已经开了,下面的水还不烫手,这表明水不善于传热。”(见课本p.47) 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采用上述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来说明“水不善于传热”常有下述疑惑: 1.手没有直接与水接触,怎么知道水不烫手? 2.手拿住玻璃试管下部感觉不烫手,这个不烫手是由于水不善于传热,还是由于玻璃不善于传热呢(课文接着又叙述了玻璃也是热的不良导体)? 为消除上述疑惑,我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用一个U型管来代替试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下图.1.蘸乙醛的脱脂棉,2.附着试管内壁的氧化铜,3.石蕊试液二.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细的硝酸铜晶体,加热使之熔化,轻轻转动试管,使熔化的硝酸铜均匀附着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使硝酸铜分解,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色氧化钢.2.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一团浸有乙醛溶液的脱脂棉,并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先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1分钟,然后用另一酒精灯小火加热脱脂棉,使乙醛挥发,与氧化钢发生反应,即可得到光亮的铜镜.4.尾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说明有乙酸生成.三.反应原理四…  相似文献   

8.
1 水不善于传热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47页“水不善于传热”的实验可信度低,学生会产生疑问:加入试管中的是凉水,用酒精灯给试管上部的水加热,水沸腾后试管下部的水温度有多高?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有的教师设计了“水煮小鱼”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化学(必修1)》"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的装置虽简单,但加热时棉花很容易烧焦,实验成功率低。经过笔者的多次实验探索,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水蒸气的温度高,流速快,流量大。实验发现用自制的弯头硬质试管作反应仪器可提供温度高,流速快,流量大的水蒸气。利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反应的固体产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对比,我们认为用碳酸氢铵代替碱式碳酸铜作遇热分解的演示实验效果较好,改进后的实验如下.一.原理二.实验用品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木块、碳酸氢铵、澄清石灰水、无色酚酞试液、无水硫酸铜、脱脂棉.三.实验装置图其中a是沾有无水硫酸铜的脱脂棉;b是白色碳酸氢按固体;c、d是玻璃导管;e是无色酚酞试液;f是澄清石灰水.四.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截去底部(在试管上绕几圈沾有煤油的棉线,点燃,待火焰熄灭后立即将试管竖直插入冷水中,试管就在绕线的地方断开).…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实验第一册中,有一个证明液化放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所用仪器包括铁架台(未画出)、石棉网、酒精灯、带塞烧瓶、试管A、U形细玻璃管、温度计、盛水容器B],将烧瓶中装热水,用酒精灯加热,待水沸腾时,水蒸气从瓶口的细玻璃管内喷出,大量的水蒸气遇到试管,发生液化现象,与此同时,容器B中水温度也随之升高,于是便可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其实这并不足以证明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热量.因为尽管水蒸气发生液化后,变成同温度的水(在同一压强下),这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但试管中液化的水不断与试…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中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是个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按课本讲的办法来操作,效果极不明显,而且铂丝价格昂贵,不易找到。我们参考有关资料,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 改进部份: 1.用电线中的细铜丝代替铂丝作催化剂,价廉易得且催化效果很好。 2.用纯氧代替空气。取10克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氧,贮存于球胆内备用。 实验装置: ①充满氧气的球胆。②广口瓶,内装浸透浓氨水(约3毫升)的脱脂棉球。③20×200毫米反应管(最好用硬质玻璃管,也可用裁去底部的大试管代替),中部放一团细铜丝,进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碱石灰颗粒,出气端装入用玻璃纤维裹好的氯化钙颗粒。④锥形瓶。⑤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操作步骤及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3.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生以为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就会沸腾。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对液体沸腾的条件不清楚。为了纠正这种认识,可在讲授“液体的沸腾”这部分教材时,补充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大号试管内装入约1/3的水。小号试管内装入适量的水,应使小试管的水面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大试管的水  相似文献   

15.
1 改进目的1 1 采用密封装置 ,避免反应时氯气散逸 ,影响师生身体健康。1 2 用玻璃燃烧匙代替铁质燃烧时 ,避免铁与氯气反应产生棕色烟的干扰。装置图1 3 用胶头滴管装入碱液 ,一方面缓冲气压 ,另一方面实验结束后把胶头滴管中的碱液注入集气瓶中 ,(在胶头滴管下套一能使碱液成“雾状”装置 )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 ,防止拆洗时氯气的污染。2 实验步骤2 1 事先收集两瓶氯气用毛玻璃片盖上 ,待用 ;2 2 用小刀切下黄豆大小的一小块钠 ,并用滤纸吸干上面的煤油 ;2 3 将小钠块放入玻璃燃烧匙中 ,在酒精灯上加热 ,开始燃烧时立即伸入盛…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第一册 1.硫跟金属的反应 (1)硫跟铜的反应,将硫加热到沸腾,直到硫蒸气的回流升到试管的1/3处。然后将一束细铜丝灼热后迅速伸入。烧铜丝的灯焰不要离试管口太远。 (2)硫跟铁的反应,如果缺少很细的还原铁粉,而用机械加工的废铁粉,实验可按下法进行:试管(用20毫升的废安瓿代替)中放硫2-3克,加热到硫沸腾,加入铁粉并继续加热(集中火力于试管底部),到混和物开始放出红光时,离开火焰,观察反应的进行。铁跟硫的用量比:7∶4.5,硫比理论用量7∶4稍多。废铁粉的来源及处理:a.从砂轮上打下的新鲜  相似文献   

17.
一、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取一只试管 (大小都可以 ) ,在试管中装入几小粒碘块并用橡皮塞塞紧 ,如图 1所示 .实验时 ,一手捏住试管上口 ,一手用打火图 1机对试管底部加热 ,加热的同时 ,不时地摇动试管 .几秒钟后就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了一团团紫色的碘蒸气 ,且越来越浓 .停止加热继续摇动试管 ,试管内仍有响声 ,这说明管内的固态碘未完全升华 .冷却片刻后就可看到试管内壁粘满了针状的有光泽的碘晶粒 .本实验有以下优点 :1 .用打火机代替酒精灯加热 ,操作简单且方便 ,更重要的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 80 0℃左右 ,大大超过了碘的熔点 1 1 4.5℃的温度 ,因而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在碘蒸气产生的同时 ,碘也开始熔化了 .而用打火机加热 ,火焰温度较低 ,且可以控制 ,学生对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直接”两字深信不疑 .2 .试管加塞防止了剧毒——碘蒸气外溢 ,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二、演示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制成自动控制电路的实验找一个废弃的日光灯起动器 ,去掉金属 (或塑料 )外壳 ,小心地把玻璃泡打破 (注意不要把下边的金属线弄断 ) ,这样就露出了它的静触片和动触片 ,U形的动触片就是双金...  相似文献   

18.
1.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该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以防由于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2.给盛固体药品的试管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反应生成的水或原来药品中含有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到试管的底部至使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铁的化学性质部分,有这样一段叙述:“红热的铁能跟水蒸气起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3Fe+4H_2O_(气)Fe_3O_4+4H_2”也许是因为叙述中的“红热”和反应条件“高温”,使人们误认为这个反应在实验室条件下不能进行,所以没有安排演示实验。笔者经过多次实践,采用如下简易装置,只需用酒精灯加热,这实验就能顺利完成,而且效果还相当好。它说明了这反应完全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不妨补充这个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注:用水浸湿棉花团,以不滴水为宜。操作时应先加热湿棉花团,让水蒸气排去试管中的空气;再用  相似文献   

20.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