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义音节语素化的形成及特点作者:孙继善原载:《语文学刊》1995年第5期主要内容:无义音节是多音节语素中的一个音节,只有读音没有意义,如“巧克力”中的“巧、克、力”就是.一般情况下,无义音节是不能构成复合词的.然而,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时却可以构成复合词.如把“美利坚”这个多音节语素中的“美”拈取下来,代表整个语素的意义,于是变为有意义的音节,并能构成“美元、美钞、美式、美籍”等合成词,有时也能单独成词,如“邓小平同志应邀访美”.这种现象就是本文所说的“无义音节语素化.”  相似文献   

2.
音节语素化是音译外来词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的演变过程,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部语素生成的过程。语素化动态地再现了汉语的构词过程。汉字机制与音译词中汉字"以形表音"的运作方式之间的冲突是音译词语素化的内在动因和主要依据。语素化的实质是音译词中的汉字由"以形表音"的方式向"以形表义"的方式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素化"是指语言成分由非语素到语素的所有变化过程.本文主要讨论语素以下的语言单位中的音节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被赋予一定意义以后的语素化.语素化的类型主要有包括联绵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译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字母词中的字母语素化和数字、字母重新赋义而语素化.  相似文献   

4.
语素小议     
我们知道,语素是语言里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有的语素单独成词,也可用语素构成词。然而语素与汉字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一个语素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但是,汉字是汉语音节的书面形式,是书写符号,而语素是语言单位。正由于此,汉字和语素之间出现了大量不相对应的情况: 1.几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吉他、琵琶、巧克力、奥林匹克等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语素的非语素化是语素失去音或义的变化过程。从"存音失义"和"存义失音"这两方面出发,可将非语素化类型大致分为切头词与生动后缀、析形词与析音词、借用外来词、谐音借代词、类推变词、联绵词与拟声词、儿化和合音词这些小类。汉字书写和口语发音是促使非语素化产生的两大动因,且这二者本质是对词内部结构和形式的"重新分析"。而该现象的根本成因是受到汉语音形义的互动特性、语言经济性与语法作用、民族的文化心理与个性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性质只能根据它的构形原则,而不能根据文字体系中单个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确定.它是表意文字,形体与意义之间存在着理据性.词文字(语素文字)不能概括汉字的性质.拼音文字的"字母"与"汉字"不是对等的文字单位.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界定了"语素化"这一概念并认为并非所有外来词音节都可以语素化,只有外来词音译的部分才有可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同时对音节语素的生成机制、完成语素化的标志以及成为语素后的语义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的语言,汉语语素同汉字基本上保持着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也是以单音节语素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因此,语素教学符合汉语的本质特征,它便利于识记汉字,扩充词汇量,准确把握词义。本文试就语素教学的特点、教法和作用谈点拙见,谬误之处,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一、语素教学及其特点吕叔湘先生说:“汉语的语素和汉字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语言定量研究的结果,证实了这种说法。据统计,有大约88%的汉字和语素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就说明,一个方块汉字基本记录了汉语中的一个语素,汉字是表示语素的符号。语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素的定义出发,找出确定汉语语素的依据、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语素进行分类.同时,进一步分析语素、音节和汉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素的定义出发,讨论语素、音节、汉字的关系,明确了汉字与语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以语素为本位进行语素扩展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语素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明确了进行语素扩展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素是语言单位,汉字是书写单位,二者之间有对应关系。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复杂多样,因此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可概括为三种: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汉字不代表语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立萍 《文教资料》2008,(27):49-51
当下现代汉语外来词单音成分的语素化和词缀化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本文重在分析外来单音类词缀在演变过程和语言运用中的特点.我们认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选用汉字做形式载体:语义特征方面虚化和实化并存;构词能力强,随机性大,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14.
宋元以后,"帮"的迅速发展导致"助"的语法功能退化,"助"的单双音词比例在明代发生了变化.大约在明末清初,"助"被"帮"所取代,并最终语素化."帮"对"助"的词汇更替是"助"语素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语素的角度观察汉字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汉字与拼音文字结构对应;汉字有没有独立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汉字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汉字寿命的长久,既有语言、文字上的原因,也有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汉字适应了汉语的特点和汉语发展的需求。汉语的根本特点是语素的单音化,单音节语素和汉字之间有着一种极为和谐的关系。汉语新词的增加,往往是通过原来单音节词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对宇量要求不大;而汉字使用意符和音符组合构成新字,可以创制出大量的汉字来,满足语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杨昊 《现代语文》2010,(4):49-52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代汉语词汇受到外来词的强烈冲击,以至产生了大量由汉语固有语素和外来语素相结合而成的汉外合璧词。其构词形式有了极大的突破,出现了直接借形、英文字母与汉字结合、外来词音节语素化参与汉语构词等新特点。本文依据外来语素保留外来语言形式程度的不同,以及外来语素与汉语固有语素结合方式的不同,详细论述了汉外合璧词各类词的生成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汉字性质是由构成文字的材料———字符的性质决定的。字符是以现成汉字表音或表意 ,针对语言中的语素表意或表音 ,亦针对音节表音 ,故而汉字的性质是语素———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9.
唐人孔颖达认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①此言极是,恰与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说的“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②相合.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都是语言的表象,或者说,文字就是书面语言.汉字更是如此.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手段,由于汉语词形简短,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词,又少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关系,决定了汉字具有显著的表意特征.汉字的表意性,表现为汉字的形体与汉语的词义或语素义直接相联系,意寓形中,因形显意,或者说,汉字的形体与汉语的词或语素的读音不是直接相联系,意为津梁,因形知意,按意定音.这个特点,在小篆以前的古文字阶段尤为显著.隶变以后的今文字虽然进一步符号化,而且由于同音假借的广泛应用,表意兼标音的形声字大量增加,又使得汉字的表音化渐趋突出,但是,无论是同音假借还是形声相益都使用了表意的符号,因此现行汉字尽管表意性较之古代汉字有所削弱,却始终没有超出表意文字的范畴.大多数的语言学家认为,现行汉字仍是一种与拼音文字相对立的特殊文字体系,是一种典型的音节——语素文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厘清汉字是语素文字说首倡者与赞同者的不同观点,其次,本文发现,在同一个汉语语素形式下,其内容的或然性、多项性是普遍现象。这些或然的、多项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语素内容的进一步分辨,是由汉字来完成的,而不是汉语完成的。汉字是语素文字说赞同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把汉字的析义功能先记到汉语头上,然后再来考察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讨论语言与文字时容易常犯的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