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中东地区出现了新的文明———伊斯兰文明。在该文明中,伊斯兰城市文明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伊斯兰城市文明的诞生是伊斯兰教的基本需要。军事要塞、已存城市的伊斯兰化、哈里发及随后统治者建立首都与行政中心是中东伊斯兰城市的三个重要来源。其中军事要塞不仅是阿拉伯人征服的产物和进一步扩张的跳板,而且其城市布局为后世的伊斯兰城市奠定了基础。伊斯兰城市文明的创设为阿拉伯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为促进各民族交往、各种文明融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曾一度执世界城市文明之牛耳,是世界城市文明史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新兴的蒙古帝国先后发动三次西征。蒙古的西征一直打到地中海沿岸,其对伊斯兰世界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在蒙古军的暴力破坏下,短短数年一大批城市变成废墟,同时伊斯兰的哈里发教廷亦遭摧毁。然而,在伊斯兰教临近灭亡的边缘时,却得以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并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蒙古人建立的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金帐汗国纷纷伊斯兰化,同时,伊斯兰教在中国亦得到长足发展。整个13世纪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在其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正> 7世纪初叶,阿拉伯半岛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后经向外扩张。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阿拉伯人虽自古以来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但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人对海洋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居民很早就会造船,并在红海和印度洋中从事航海贸易。后来,在阿拉伯人不断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又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商船队,掌握了先进的海上航行技术。成为中古一个优秀的航海民族  相似文献   

4.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向外扩张,成为当时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一部分.这次冲击与其他几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阿拉伯民族作为游牧民族不仅创立了一种高级宗教--伊斯兰教,而且,阿拉伯人凭借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明体系,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5.
“代数”一词,来自拉丁文,但它却是从阿拉伯文演变而来,这里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迅速传播开去。他的继承者统一了阿拉伯,又不断向外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我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国”。大食国善于吸取被征服国家的文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地区商业和文明在10世纪之后由于中国海上贸易的崛起和伊斯兰世界海上贸易的持续扩张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宋元时期,作为联系中国东南沿海与印度洋贸易的泉州港在与印度洋地区的贸易联系中,发展为印度洋贸易体系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7世纪初,他克服重重困难兴盛了伊斯兰教,并使之发扬光大。发展至今,伊斯兰教已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十多亿的信众。  相似文献   

8.
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居民区作为中东伊斯兰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伊斯兰城市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量是城市社会和物质组织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城市大小与地位的重要标准。它的形成与伊斯兰教鼓励穷人和富人共存的思想,与中东地区宗教和民族的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集体。  相似文献   

9.
非洲法律文化的第一次重大变迁发生于公元7~16世纪,这是非洲本土习惯法首次遭受外来法律文化的巨大冲击。伊斯兰教法与非洲传统法律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交汇和融合,形成了一种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的新的法律文化构架,从而对非洲法律文化的的整体变迁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非洲法律文化第一次变迁的过程及结果。公元7世纪,当阿拉伯人挟着姑兰经》,高举伊斯兰圣战的大旗奔逐在北非大地时,非洲国家发展史上的伊斯兰时代来临了。伊斯兰教通过武力与和平两种方式征服了非洲广大地区:埃及和马格里布地区经过长期的武力征服,到10世…  相似文献   

10.
霍梅尼是伊朗什叶派的宗教领袖 ,是杰出的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政治家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缔造者 ,他的理论是建立教法学家领导的伊斯兰政府 ,实行全面的伊斯兰化 ,输出伊斯兰革命 ,反对君主制 ,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反对共产主义 ,建立符合伊斯兰经济伦理的经济制度。他的理论对当代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 2 0世纪中东、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世纪开始,法国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法国北部的城市也随之开始繁荣起来,10因此促使法国北部地区不仅成为当时法国的中心,也成为了当时欧洲新的经济世界的中心。这篇文章主要从内外两方面探讨—世纪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原因,以加深对当时法国北部城市繁荣的认识和理1015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长期考察、爬疏诠释的基础上,进行宏观把握与论证。同时,从“文化自觉”的立场出发,窥测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交融大背景下的未来走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翻译文学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更为复杂多样,翻译文学因而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发展概况的扫描,揭示新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存在的社会文化语境、特点,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以来,世界政治中出现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欧亚大陆的地理政治重心正在从西欧向东亚发生明显转移,这种变迁对21世纪前期的美国大战略的挑战性在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现有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势必将对其现有大战略做出某些重大调整,以反映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地理政治现实.本文指出,与冷战后正在发生的地理政治变迁相对应(尤其是中国崛起),21世纪前期美国大战略的关注重点同样也将从西欧向东亚发生转移,而这点意味着美国将为此发展新的技术和缔结新的同盟.  相似文献   

15.
公元7世纪以前,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的移动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并具有较广泛地域分布意义的现象。在许多方面,公元7世纪前的移动行为远远不能与公元7世纪后移民(殖民)行为的情况相比,由于此种行为尚属于初创时期,整体看来还比较混乱,除了政府的扩张行为以外,大多还是处于自发的阶段。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存在,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应该给其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在这一时期,民间的力量要大于政府的力量,民间自发的人群移动,要大于政府遣派的人群移动,而人群移动的动因要根据不同阶段来认真分析。从民间层面而言,可能习惯、文化、经济等因素各有长短;从国家层面来讲,政治和文化因素占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自然描述的综合研究指出,该时期作家的自然描述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又具有现实主义的关怀.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对当时美国社会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批判,梭罗的自然描速中包含着鲜明的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而霍桑和梅尔维尔的自然描述不仅时自然的二元含义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而且时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影响20世纪中国教育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在形成时所产生并依赖的国家主义及其教育理想,是欧洲近代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中国独特社会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并与欧洲各国国家主义教育理想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理想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在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学术论争,主要集中在国家主义与国际主义、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与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与人文主义等几方面.在21世纪,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来说依然有其合法性与正当性,同时应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融合世界主义的理念、关怀与责任.  相似文献   

19.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亚非地区的反殖民运动与民族革命运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力量不均衡的"世界舞台"。这一"舞台"既是中国知识分子想象性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前提,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和建构"民族"、"国家"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现实和理论支持。《世纪大舞台》将中国的民族主义形成过程放置到与亚非民族运动互动的"全球史"论述中,揭示中国民族主义的独特性,阐释了民族主义为何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认同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