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从培养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重要性入手,主要分析了目前贫困生就业的现状和难就业的社会排斥等方面原因,根据工作经验总结,提出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对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在政策引领、就业指导和个人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困难毕业生群体入手,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深入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能力提升及帮扶助困机制,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建立就业创业反馈机制等举措能力提升及帮扶家庭贫困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社会重点关注,就业形势严竣,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政府及社会企业从各自职能给特殊就业群体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并多方合作搭建平台,构建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困难帮扶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脱贫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我省2017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构建出相关的长效帮扶机制予以帮扶。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2017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例,旨在探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做到措施有成效,帮扶精准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而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当下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就业困难学生认定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调研分析,确立了唤醒意识、转变观念、挖掘能力、提高技能的方针,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六位+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以期解决这一当下的难题,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以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就业现状、就业困难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高校做好贫困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提升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及途径,以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9,(7)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一部分毕业生由于社会、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就业时存在着一些困难,必须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帮扶,促使他们顺利就业。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的意义,具体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4)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对往届未就业学生及应届就业困难学生进行调查之后,分析了就业困难现象的成因,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为实施精准就业帮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就业帮扶实际情况,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存在"就业主观问题多、就业指导不重视、就业帮扶有抵触"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从贫困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这五个层面,多管齐下,探索更为有效的就业帮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也在不断增大,就业困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高职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职院校未能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就业,也有学生自身局限和家庭观念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在全社会的重视下,应当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等,高校要更全面地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职业规划,家长也应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注意沟通交流,以期能够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魏倩倩 《科教文汇》2012,(35):196-197
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其就业具有导向作用,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就业观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郭莹  王潇伟 《科教文汇》2012,(5):193-193,20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积极探索与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与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实行就业导师制,形成“全员指导”促就业的良好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力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鑫 《科教文汇》2012,(24):37-37,52
随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刚性就业机制的解体以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庄燕青 《科教文汇》2011,(30):193-194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其就业问题引起了诸多关注。造成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经济、能力以及心理这三方面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孙明 《科教文汇》2012,(16):194-19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也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钟志敏 《科教文汇》2011,(22):196-19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外在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冯超 《科教文汇》2013,(10):190-191,193
由于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经验和岗位实践能力的欠缺,面临着就业难和初次就业后再失业的困境。高校应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平台功能,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就业服务型学生社团。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难度较男生更大。而先天弱势、综合素质低、外在形象不足和职场礼仪的缺乏,是制约女生就业的几大瓶颈。针对女生就业困难,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开办学生社团"淑女班",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形象礼仪、气质修养、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进行重点强化,以提高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女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9.
罗均丽 《科教文汇》2014,(14):154-155
本教学案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大多不强,缺乏就业和职场所需的创新精神的特点,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力争在《懒惰哲学趣话》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回归课堂。笔者在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思路的设计,教法学法的采取,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做回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李薇玲 《科教文汇》2013,(15):35-36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红线。论文从团队模式为切入点,以法学院学生就业团队"薪火"为例,对生涯发展教育的有效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