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体在汶川地震中迅速及时的报道让世人瞩目,媒体对于传播规律的遵循和运用最终使其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现场直播的传播形态使传播呈现扁平化;政府信息公开,媒体及时透明的报道降低了信息传播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实现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使媒体回归其本初的功能。良好的经验虽值得我们借鉴,但人文主义与专业主义冲突的教训更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人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被空前激发出来。这次灾难的信息公开,有媒体称之为伟大的透明与中国的成人礼。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和专业锤炼。  相似文献   

4.
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公开透明,还很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意识。以人为本,尽显哀思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新闻传媒首先把关注人放在了第一位。为了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四川当地的主流媒体《成都商报》在5月12日当天就出了号外。  相似文献   

5.
石长顺  徐锐 《视听界》2008,(4):17-20
汶川大地震报道实现了媒体的历史性超越。《新周刊》称其为“伟大的透明,国家的成人礼”。^[1]英国《泰晤士报》北京分社社长马珍(Jane Macartney)用“前所未有的新闻开放,令人惊讶的秩序井然”描述她在四川灾区的所见所闻。^[2]汶川大地震报道是政府和媒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后共同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政治学的视角,探讨政府信息公开场域中媒体报道制度变化的内外动因及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生命的逝去依然使我们感到忧伤,相比于物质重建的迅速进行,心灵重建更加艰难而漫长。汶川地震报道,媒体发布信息及时公开、内容全面深刻、报道手法人性化,对稳定民心、团结一致抗震救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和  相似文献   

7.
周洋 《视听界》2008,(4):46-48
此次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报道获得了国内民众和国外政府、新闻同行的高度认可,实现了媒体对灾难性报道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以及媒体在整合国家功能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这次全国各级媒体关于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的大型新闻报道,堪称近年来,甚至是新中国电视新闻报道有史以来.对突发事件反应最快速、报道最及时、内容最全面、最客观、信息最公开的一次大型战役性报道。笔者不断总结和反思: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什么样的原则呢?  相似文献   

9.
5.12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特色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迅速反应,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以及手机短信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震情。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信息报道的及时、公开和透明,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传播效果,这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10.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不论是政府对信息的公开程度。还是媒体的快速反映机制、报道方式、创新手法。在中国的新闻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引起了新闻研究人员、媒体从业者的深层次思考。本刊选发的三篇文章,是这种思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震撼,巨大的灾难对于媒体同样是一场考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媒体获得空前报道自由度的同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就灾难报道而言,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当媒体突然面对灾难中大量的、公开的、新鲜的甚至是真假莫辨的消息时,能否把握住报道的平衡,检验着报人的思辨能力、媒体的认知高度、新闻操作手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信息公开条例》与危机传播的磨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程度上讲,危机管理其实就是信息传播的管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具有"预警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反思功能",但这些功能的依赖基础是信息公开.我国危机事件与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旧闻、无闻"报道原则,到后来的"统一管理,统一口径",到逐步"开闸放水",再到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汶川大地震的及时透明报道实例,说明我国在危机传播上逐步迈向了开明与科学.  相似文献   

13.
5月12日,汶川地震举国震撼,巨大的灾难对于媒体同样是一场考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媒体获得空前报道自由度的同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就灾难报道而言,这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当媒体突然面对灾难中大量的、公开的,新鲜的甚至是真假莫辨的消息时,能否把握住报道的平衡,检验着报人的思辨能力、媒体的认知高度、新闻操作手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孙奇茹 《青年记者》2009,(14):59-60
相比2003年对SARS的报道,国内媒体今年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要迅速、透明得多,这也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与媒体发展的结果。然而疫情爆发、突发事件降临时,也往往是媒体新闻伦理和原则受到考验最多也是最严峻的时候。在对甲型流感疫情的报道中,媒体虽较以前有所进步,但仍有不少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回望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从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之后,为了及时报道相关的信息,媒体间的新闻大战也拉开了帷幕,第一天的报道成为新闻大战的重头戏。由于成都离地震中心相对较近,当地主要媒体都及时派出记者赶赴汶川等受灾严重的地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7.
回望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从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再论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与公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灾难性事件中,政府、新闻传媒和公众三者之间,围绕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受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较之在正常情况下更凸现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汶川地震中及地震后,三者关系从总体上说呈良性状态,为学理研究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正面典型个案。妥善处理三者关系,关键是政府向媒体和公众公开信息。关于灾难性事件的信息,公开比不公开好,及时公开比延迟公开好,主动公开比被动公开好,充分公开比有限公开好。这些基本道理已在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和信息发布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注定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是一次政府空前开放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媒体24小时直播.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