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有1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过多次大改版和定位调整,目前形成了一套明确的写作要求和编辑规范.令人惊奇的是,<金融时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编辑、记者,不管是"新手"还是"老黄牛",对外演讲阐述<金融时报>的工作流程及标准,都好像在引用一个模本,采用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一些细节的具体提法也非常接近.从这点看,<金融时报>已在内部建立并不折不扣地遵循自己的价值标杆,新闻报道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赏《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楣 《出版科学》2005,(4):68-71
现在的年轻人已少有人知道风行一时的老画报<良友>,而它作为一位忠实的记录者,灵敏地捕捉了当时生动的日常细节和真实的生活气息,它所记录下的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活场景,自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 "人终为灰土,书终以传世".九旬老报人马国亮先生去国数十载,耄耋之年回顾<良友>岁月,未及看到它的出版即已匆匆辞世.而他在仙逝前为我们留下的<良友忆旧>,以良友人的身份回忆<良友>,第一次为曾经风光无限的<良友>画报(1926-1945)拂去岁月的烟尘,露出了它的真实容颜.正如书的副题--"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所揭示的那样:一方面为世人再现了<良友>从创刊、发展、繁荣以至内讧、衰落的沧桑历史,一方面又重温了<良友>所记录和反映的民国时代的社会氛围和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3.
好勇斗狠顾顺章顾顺章,1904年生,上海宝山人。早年进入上海南洋烟草公司当工人,不久成为小工头。在工厂期间,顾顺章加入了上海滩上的"清帮"。顾顺章从小好勇斗狠,很快在江湖上脱颖而出。在上海滩上的帮会相争、流氓斗殴中,表现非凡。由于顾顺章敢打敢杀,在工人中颇有"影响",被其时领导上海工人运动的中共领导看中。而在搞工运时,顾顺章确实是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4.
王涛 《湖北档案》2014,(8):45-46
正上世纪30年代,作为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曾亲自签发一份通缉令,对"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要格杀勿论,这是中共历史上一份绝无仅有的格杀勿论通缉令。顾顺章,又名顾凤鸣,上海宝山县白杨人。其早年在南洋烟草公司的制烟厂当小工头,1925年"五卅"运动时,在罢工中表现活跃而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创造奇迹,他们的经历、奋斗故事,是改革开放大时代下的生动细节.<杭州日报>副刊就将关注目光投向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2000年起,他们开创了国内媒体最早的第一人称口述历史专栏"倾听·人生",每周一期,十年来共记录了五百多个人物讲述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农历年的欢庆过后,书市也进入春夏过渡期.各大书店卖场的码堆图书反映出和其它档期不一样的景致.没有年末走马灯似的"名人"传记,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没有喧嚣聒噪的"概念炒作",假作真时真亦假.以西单图书大厦为例,共享空间码堆图书中不仅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房龙代表作<人类的故事>、中国文史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史记的故事>,另外还有由民营文化公司制作的两部书,其一是石涛"知己图书"做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版)和广州公元传播公司制作的彩色人文历史丛书,包括<神话的历史>、<医学的历史>、<考古的历史>、<哲学的历史>、<刑罚的历史>等.  相似文献   

7.
蔡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1):89-91
发现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是在"当当网"上买书时,无意间搜索到的,后又从<中华读书报>上知道它是当年十月的荐读书之一,还有一篇书评说它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可其中又缠绕着口述者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最吸引读者的自然是何先生对他亲身经历的7年西南联大读书生活的追忆.何先生详尽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学生生活,也描述了他所见闻过的名师的人生细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男色>电子杂志为期两年的商业广告进行内容分析,本文试图考察商业广告中的男性形象是否具备"Metrosexual"男性的特征.结果发现,<男色>杂志广告中的男性符合"M男性"注重外表、自我为主、追求享乐、定居都市等四个基本特征.男性形象的细节则不符合"M男性"研究者们归纳的特点,但这些形象细节与商业广告呈现的异性恋"M男性"形象有相似之处.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理解"Metrosexual"潮流在全球的传播之势.  相似文献   

9.
如果"成在细节,赢在执行"这八个字仍然是你管理团队的座右铭,那么你该充电了.三年前风靡全球的<执行>一书的作者在其新书<转型>中指出,管理者们经常是带着全心全意的注意力和火热的激情,但所执行的其实是错误计划.  相似文献   

10.
叶永烈,上海人,自1951年起发表诗作,早年的代表作为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担任主要作者)和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其中有:反映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全传>--<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  相似文献   

11.
细节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种叙事风格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秀 《新闻界》2009,(2):103-104,117
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以"周时态"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在注重打新闻"第二落点"时逐步建构起了一种笔者称为"细节叙述"的叙事风格,这种风格成就了其报道的深度,确保了新闻真实性,凸显了新闻形象性,同时规避了新闻风险,是<三联生活周刊>一种十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唐振常(1922- )原是学新闻学的,1946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上海<大公报>工作.在<大公报>、<文汇报>前后从事新闻工作15年,后来却改了行,从事历史研究,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较集中地研究了章太炎、蔡元培、吴虞三位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取得了一批较令人注目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了<章太炎吴虞论文集>、<蔡元培传>等专著和发表了<"四人帮"与青红帮>、<派性考略>等论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3日,<农村大众>历史参考版转载了<文史博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邱少云如何成为惊世英雄>.这篇文章告诉读者,广为人知的英雄邱少云,一开始只是记了三等功,后来在作为后进战士变先进的典型例证中,被重新发现,被上级追授了一等功,但这样的战士在当时志愿军中并不少见,战火纷飞,没有人对其牺牲的经过、细节及意义作进一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还原历史     
1997年的确有些特别,就连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也比往年多了一层历史烟云.在文化圈里口碑颇佳的几家传媒: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华读书报>、<读书>、<随笔>、<书与人>、<新华文摘>等,都在争相说道两件半古不古的"古董"--半个世纪前留下的两本日记.  相似文献   

15.
1897年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问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副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6.
综观本刊2001年以来刊发的一系列人物通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诸如<残肢走出非凡路>(2001年第2期)、<夕阳更灿烂>(2002年第5期)、<温柔女侠吴艾萍>(2004年第1期)、<乐于清贫求真趣>(2005年第1期)等都有精彩感人的细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通讯中的精彩细节明显偏少,更令人遗憾的是个别通讯中缺乏精彩的细节甚至没有细节描写.从写作层面来看,这种情况足以表明通讯作者对细节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使用细节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比如通讯<撑起兰台一片天>(2005年第2期)中有一个描述主人公初到档案局上任时面对的工作环境的细节,这个细节很成功--显然作者具有较强的细节描写能力,但通篇作品中却找不到一个直接展示主人公的品质、精神、个性的细节--作者缺乏的是对细节的深刻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左雁君 《青年记者》2008,(12):74-75
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28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方周末>通过对新闻资源的组合与策划,对"雪灾"作了一系列报道:<雪压中国>,<让历史记住这一"年">、<雪问中国>和<雪立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性,正义、良知、爱心,使得万众一心抗雪灾的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歌(童谣)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列子·仲尼>记载:"立我烝民,莫不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首童谣据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3000年的历史[1]3.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童谣由于缺乏专人搜集和整理而不得不自生自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明清时期,中国搜集整理童谣的工作才开始零星地开展起来,吕坤收集整理的<演小儿语>、清代郑旭旦编辑的<天籁集>以及清人悟痴生编选的<广天籁集>等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图书走进报纸、与报纸亲密接触,在中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有<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申报>的"自由谈"、<文汇报>的"笔会"、<京报>的"副刊",以及左翼文化人办的<读书周刊>、<书与人>等,或开辟书评专栏、专版,或是纯粹评介图书的专业报刊.那时还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评家,如活跃于当时文坛的青年作家李健吾、常风等,就是以写书评名世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失落的文明>、<历史的转折点>等均以真实再现历史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进入21世纪,<故宫>,<复活的军团>、<大国崛起>、<丝绸之路>等弘扬主旋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大拓展了观众的视野.而央视打造的<大国崛起>则代表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