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其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基于此,从双语现象的定义、产生的原因、特点等三方面来分析和阐释,以期引导人们以一种谨慎的、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双语现象。  相似文献   

2.
双语教学的价值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双语教学的价值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活动。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 ;与语言相关联的文字是承载人类文化的载体 ;文字语言又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媒体。由此双语教学势必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 ;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发展国家的文化 ;有利于学生形成可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思维 ,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因而双语教学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形成“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这种素养有价值吗 ?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是其能否为社会做有益的服务 ,服务的前提是社会有所需…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民族接触和语言的双向交流是形成双语现象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形成双语的现实动因.语言态度作为双语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从宏观的角度看,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群体成员双语的发展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看,也会对个体成员的心理状态和语言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线的调查分析,目前云南绿春县牛孔乡的双语类型有四种。双语类型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今后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大趋势,即双语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双语现象是长期的。为了适应双语发展的需要,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不可避免会出现“双语现象”,文章从经济、文化、政治、人口迁移等因素入手,分析了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论述了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跨文化交际时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英汉双语中委婉语的存在,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英汉双语中委婉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对委婉语的使用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双语问题是白族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试从双语个体心理特征出发,探讨在不同的语境里,不同的交流对象前的语码转换现象,分析在多语言社会中双语因母语弱化而产生的语码选择和转换,从化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白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双语研究在国际上受到重视,有了较大的进展.人们重视双语问题,是因为它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双语问题.近代,由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操双语的人数日益增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外许多语言学家把双语研究看成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建立了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双语研究被当做一个新的学科提了出来,人们对它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双语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存在着民族矛盾、民族压迫的地区.语言使用问题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双语问题往往造成语言冲突,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一九三二年比利时出现的法语和佛兰芒语的矛盾,引起了政治  相似文献   

9.
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我们国家都普遍存在.通过两个家庭运用双语的实例访谈和分析,可以看出双语的特点,从中进一步探究双语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原因,及双语现象对中文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藏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内涵,是由包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优秀成果,主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及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所构成的。多元文化因素在双语教育的政策框架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颉抗的体系结构,并努力追求各要素的和谐状态,规约着藏汉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改革和发展,为藏民族聚居地区教育现代化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谢春花  田伟  李阳 《考试周刊》2014,(54):84-8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底蕴上的,它的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继承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它在很多方面都和汉语有显著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制造障碍。经过多年的单纯性课堂英语语言学习,很多学生仍不能在实际中用所学语言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交流的目标。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英语专业,如果不了解英汉双语的文化差异,就很难真正意义上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从不同方面了解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口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期对语码转换社会功能的理论框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双语现象的产生及其语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珍有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1):80-84,87
双语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从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主观因素两方面,概括了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1、外部客观原因有移民运动、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和跨文化婚姻等;2、内部主观原因有自我认同、语言优越、语言自卑和交流的需要等。双语个体的双语特征主要有:双语言信息符号系统、双语言操作系统和语言发展的双轨制。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语(母语与世界公用语)教学作为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实施双语教学将把各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成为掌握自身母语文化的国际公民,是人类走向繁荣与发达的过程中重视和谐发展的反映。国际语言的形成和普及将是人类文化精神日益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将要求人们掌握这种工具去发展社会。人类生活在双语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使双语进行交际,在科技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今天,双语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没有双语的未来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汉语是我国的族际交际语,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使用中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双言现象是双语社会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指在一个社会中,并存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变体。一般而言是指普通话和方言并存的现象。调查和分析这种现象,对于分析说话人的心理及动因,对于推广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育与族群认同、语言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多元文化一起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现象。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现象,发展至今,双语教育亦显现出一种全球性的困境镜像,这种困境的形成与文化传统、经济发展、国际国内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国家都进行着各自的突破理路。从已有的双语教育政策及推行效果来看,当一国的双语教育走进困境的时候,智慧地认知多元文化的实质,进行"顶层设计",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政策才是合理之举。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文学具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家使用母语以外的汉语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双语文学现象。元代双语文学现象与双语文学家的出现,是社会和谐因素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从元代开始,来自北庭而在江苏落地生根的双语文学家族,如定居如皋的不花帖木儿家族(冒氏)、定居溧阳的楔氏等。蒙古别不花家族的不花帖木儿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高昌回鹘的锲氏文学家族先后出现了侯玉立、俟逊等诗文作家,为古代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元代文学和地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藏族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文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自编化背景问卷》,对藏族地区的双语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智力是一个化含量很高的概念,不同化、不同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等对人们的智力有不同的要求;智力不只是生而具有的潜在能力,它更多的是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生态化环境是影响藏族双语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社区生态化环境将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我国要实现要  相似文献   

20.
从双语习得,认知,情感与学业发展,双语教育模式与评估,社会正义与公平四个方面对双语现象及双语教育半个多世纪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指出双语教育是一种可行的具有转型意义、适应21世纪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双语教育的分歧、困惑不在双语教育本身,而在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层面。认为在交际方式呈现多语种、多模态特征的全球化时代,构建适合各类群体、尤其是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的双语教育模式,提升群体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依然是一道有待破解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