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读之一:给中央电视台“非常6 1”节目写一封推荐信,介绍“京中有善口技”的“口技表演艺术”,要依据课,用白话写出他表演的场地,表演的道具,表演的方法,表演的神奇,表演的效果。同时,代中央电视台“非常6 1”节目主持人李咏给“京中有善口技”写一封邀请函。  相似文献   

2.
武霞 《陕西教育》2008,(7):69-69
.一、说教材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1说教材 《口技》是一篇笔记体小说,记叙的是一次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用简练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300年前的口技表演的艺术魅力。全文从“京中有善口技者”写起,交待了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中间主要记叙两个精彩的场面,一是一个四人之家在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火灾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张刚 《文学教育(上)》2010,(12):103-103
清朝林嗣环的《口技》是一篇绝妙的记叙文,多年来一至为人们所推崇,究其原因是它具有异彩绽放的三美。  相似文献   

4.
课文按记叙的顺序可分三部分:一、(1节)写表演前的情况;二(2—4节)写口技人精彩的表演;三、(5节)写表演结束时的情形。 从内容来看,先写犬吠而起的声响,再写火起而生的声响,两次声响即为两次表演高潮。从表演的情况来说,声响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闹,由缓慢到急快,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户而及乡邻。此中,各声并作,万籁俱发,繁简相同,疏密并用,使读者有莫名其端、应接不暇之感。  相似文献   

5.
林嗣环的《口技》艺术地抓住了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美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及救火的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口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一篇文言文,记述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叹服,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艺术才能,即使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可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文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1.当代语文是在别人的文本里,思考着自己的生命。2.我不再注重教得怎样,而十分重视学生学得怎样。教师的教和文本,都是外部因素。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用生命情感去体验,走进文本,走进角色,获得新知,提高智能。3.课堂凸现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呈现学生的学习行为。4.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结合,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时进行。5.让学生当发现者和解决者。师:看得出,你们今天情绪很高涨?课代表:他们想演戏,他们急不可待!我觉得先学课文,等领会透了再来表演,这样比较好。师:你说得对。那我们就把热情保持住,按部就班地来。(师走到旁边…  相似文献   

9.
《口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美文。它短小、浅显、故事性强,很适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因而多年来初中教材把它作为了传统篇目。但是文中第4自然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凡欲先走。”一句中第2处“逗号”疑为误用,因而导致了长期以来各类语文教参的误译。 且看下面几类教参的译文: 一、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三册)77页,对该句的翻译是:“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脚发抖,差点儿抢先逃跑。” 二、在武汉师范学院刘宋川编著的《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10.
《口技》一文,紧扣"善"字行文布局,真可谓句句写"善",字字写"善"。一善,通过正面描写,强调摹拟声音难度之大,直觉刻画口技者之善1、难度大体现在声音种类多。有犬吠声、妇人惊觉欠伸声、夫呓语声、儿啼声、妇抚儿乳声……全文共摹拟了二十余种声音。足见声音种类之多。2、难度大体现在每种声音非单一的而是复合的,非单纯的是富有情境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依据】《口技》是林嗣环为其《秋声诗》写的序言的一部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写口技,而是为其诗集写的前言,他在写完《口技》后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话以为《秋声》序。”显然,作者是借口技人“善画声”说明《秋声》“善画声”.即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姑且不论他的《秋声》如  相似文献   

12.
【课文品读】 “善”在哪里? “善”在一个“善”字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点出一个“善”字。“善”既是全文的线索,一个“善”字贯通全篇,串起“口技者”精心模拟的三个场景;它又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字眼,口技者的表演,一言以蔽之:“善”。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落实和兴趣培养一直是个两难问题.知识落实的,课堂太过沉闷乏味;兴趣为主的,知识不够扎实到位.在教学<口技>一文时,我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兼顾知识落实和兴趣培养方面,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5.
杨红梅(以下简称杨):余老师,常常听到您谈阅读教学要注重“诵读、品折、积累”,今天看了示范课,对如何操作有了一些了解。余映潮(以下简称余):“诵读、品折、积累”这6个字,是我通过听课、看课,从数百节课中提炼出来的。我把它视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要素”。它可以作为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也可以作为课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我个人认为,在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科学地运用这六个字,可能会在高效阅读教学方面有较大收获。杨:今天听了《口技》示范课,我们认为您的确实践了您自己提出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①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对这两个句子,历来教参的翻译都差不多,这里抄录的是最新《教师教学用书》上的翻译:①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②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我认为这样翻译不太妥当,理由有二。首先,人们的动作是不相容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又伸颈又侧目又微笑又默叹,尤其第2句中…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18.
导读要点: 1、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叙层次清楚,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中间主体部分虽然材料丰富,但安排合理,次序井然。其主要特色就是每段每层之后,都以听众反应作结,因此层次关系非常清晰。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很适合初一学生欣赏借鉴的,这对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很有益处。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点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搞清楚,不必非得老师带着走一遍分段分层、总结段意层意的过场。建议利用导读提纲,让学生在自己阅读后,按照提  相似文献   

19.
清代人林嗣环著的<口技>,通过描写一场口技表演的宴会,展示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读罢此文,为表演者的表演艺术惊叹不已,更为作者对本文的精巧构思折服.思索后,我认为有以下四点特别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新课标提出多角度阅读以及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都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重点。以课文《口技》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课文的文本结构,可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