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简陋、材质脆弱,再加上洪水、沙尘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古代壁画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病害。要对这些壁画进行预防性保护或对病害进行修复,需要根据病害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过程是在所获取的图像上对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区域进行精准的标识,为修复或监测分析工作奠定基础。敦煌莫高窟等遗址保存壁画的规模巨大,而目前壁画病害的标识一般使用通用工具如Auto CAD等,这类工具存在着专业针对性差,学习周期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很难满足病害标识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古代壁画病害标识工作的调研,本文设计了一种专业针对性强,学习周期短,操作简捷,功能全面的古代壁画病害标识系统。通过在敦煌莫高窟的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可以减轻病害标识工作的繁重程度,极大地提高病害标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龙王信仰作为一种神灵信仰在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龙的信仰在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据一些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先民们将"龙"作为图腾进行信仰和崇拜。古代人民经常利用"龙"的形象来为自身服务,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佛教的传入,本土道教的影响,"龙王"形象得以从原始图腾崇拜中脱颖而出,并被赋予了无可比拟的神威,成为许多人精神上的寄托。因而龙王信仰在社会各阶层中渐渐流传开来,龙王信仰亦成为中国信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敦煌是我国古代体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作为敦煌的集中反映,敦煌壁画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体育文化内涵.目前对敦煌壁画的体育研究,采用图像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不仅描绘了众多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而且揭示了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研究方法多元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研究内容在体育项目古今发展脉络方面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古时期于阗与敦煌两地都十分流行法华信仰。五代宋初时有不少于阗人在敦煌居留,在当地留下了关于法华信仰的一些遗存。  相似文献   

5.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文物的发现经过、内容及其历史价值,对敦煌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见。在纪念敦煌石室藏书发现100 周年之后,本文对认识敦煌文物,批判继承传统历史文化,推动高校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石窟中的隋代壁画技法:1.隋代壁画位置格局是因内容而有等次之分,随观众视线移动排列;2.横长条幅,上下分栏、左右并列是隋代壁画构图的主要样式,以佛、殿堂建筑为中心的经变画构图正在形成;3.西域遗风与中原新风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人物样式;4.敷色逐渐转向以华丽明快的色彩描绘现实景物,线描随物象造型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在"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作为考古学者,他认为现有的考古证据表明,莫高窟在结构、功能上,与印度及中国新疆石窟有所不同,但是与中原豪强多墓室的墓葬壁画更为相似。在这一点上,作者赞同与会学者沙尔夫教授与索尼娅·李及汪悦进等人的观点:即便是非常明显的叙事性壁画,其彩绘装饰也不一定是说教性的;敦煌莫高窟的造像本质上是用来自我表现的,与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第85窟的壁画病害主要是空鼓、酥碱和起甲等,保护修复人员针对第85窟不同的病害类型,应用现代修复理念研究出了适宜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对该洞窟的保护修复,解除了壁画进一步劣化的危机,使壁画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敦煌火珠图像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敦煌壁画、佛经文献等的火珠图像进行了考证,并阐述了火珠图像的作用及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现存洞窟700多个,其中有彩塑和壁画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木构窟檐五座。  相似文献   

11.
陈宝信仰起源于春秋早期秦文公时,最早与古人对流星神的崇拜有关,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雌雄陈宝的传说,与兴起于汉水流域南阳地区的东汉光武帝刘秀联系起来,成为帝王符命的象征之一。陈宝信仰的兴起和传播,是基于天人感应的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祥瑞思想。  相似文献   

12.
自唐伊始,民间信仰习俗中就确立了以龙王为主导的海神信仰。宋代,又出现了湄州林氏女飞天的故事,并持续受到历代统治者赐封,成为沿海民众普遍崇奉的妈祖,并取代龙王成为中国海洋信仰的主神。民俗信仰是民众生活的抽象反映,从龙王到妈祖海神信仰的变化彰显了中国海洋社会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深度信念”是怀特海文稿中的关键概念。在怀特海有机哲学看来,动机、方法和意义是一个整体。他懂得要在深层次上探查人类追求意义及理解的倾向,进而揭示“追求”行为中的创造张力。深度信念就是这种深层次的动力。深度信念不同于各种各样起源于文化传统的信仰或偶发的信念,它不像后者那样可能失去。怀特海认为,在个人经验中,某一个信念的失去更可能是“无限性激励下的有限性”,是某种“超越的内在性”,“朝向更精美细致的结果”。深度信念促成了精神的冒险,是人类固化成就中不可抹去的最富锐气的因素,是人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古龙文化的考古研究,对龙与上古信仰的关系关注不够,尤其未能将龙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巫术的角度考察,龙的起源本质即根植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意义较为明确地发掘出来,对于认识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确阐述理想、信念、信仰的涵义、起源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为作为价值意识 ,它们在任何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而倡导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 ,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立鼎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35-39,55
中国传统认为"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女性成为兴云司雨的龙神的现象并不多见。在洮岷这个汉、藏、回三族杂处的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出现了藏族崇拜龙王和对女性龙王的崇拜现象,汉族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藏族的女性龙王崇拜,把龙王换成汉族女性,形成了由女性龙王来主管一方的女性龙王崇拜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七七斋信仰反映到敦煌晚唐五代宋初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抄写文本,二是造像供养,三是设斋荐福。造像供养主要是绢画与壁画。学界对十王信仰的研究集中在内容、信仰探源、现存图像、图像构图等方面,而对横纵向比较及其对敦煌兆民影响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14
三山国王是广东潮州福佬人与客家人共同的信仰,随着粤东客家人在台湾的拓殖,三山国王信仰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在岛内广泛传播,成为台湾客家人重要的信仰资源与文化力量。三山国王信仰也因环境变化而再创,其信仰群体、神像形态、神像名称、宗教功能、宗教仪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区分信念和信仰异同性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差异性问题,强调指出新时期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重点应该集中到社会主义发展信念的建设上来,并从社会主义发展信念巩固的角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龙王形象,这些龙王一改往日威严、凶暴的强者形象,变得充满人情味和世俗气息。《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儒士形象、仕宦形象、畏道形象、妖龙形象。究其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吸收了印度佛典成分,文人的创作,民间信仰的影响及对现实不满的宣泄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