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祥伟 《家教指南》2021,(4):103-111
状作为司等僧务管理机构分发大众利的依据,是以寺院为单位,由寺院自己以状文形式具报的本寺应分僧尼的名单.虽然P.2250V与状关系密切,但其应不是状文书,而P.3600中的诸寺状文应是状文书.在寺院负责人具呈状后,再由分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寺院具报的状文名单为基础,以唱卖历等为依据,对诸寺僧尼应得利进行勾检分配.  相似文献   

2.
10世纪敦煌寺历所记三窟活动马德敦煌文献中,有一批9、10世纪时敦煌寺院的“入破历”类文书(本文简称寺历)。文书所记,为寺院各项活动中有关食品、纺织品、纸品等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在石窟上的活动,是寺院僧徒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这些寺历所记支出项目之一。寺...  相似文献   

3.
敦煌寺院经济文书大多为残卷,故其相关信息如年代、所属寺院等时有缺失。这无疑影响了文书的使用价值。本文将一批相关联的寺院经济文书缀合整理成11件,对每件的年代、所属寺院等考证、复原了更多信息,有利于学界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4.
郁晓刚 《家教指南》2016,(5):92-100
会计凭证是敦煌寺院会计文书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与诸色入破历、入破历算会牒等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计文书体系。敦煌寺院的会计凭证种类多样。本文对判、施舍疏、取抄署、契据等几种会计凭证的形制特点及其在会计核算活动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具体辨析,指出敦煌寺院十分重视会计凭证的制作、整理、审核与保管。会计凭证发挥了记录收支、控制出纳和为编制账簿、会计报告提供依据的重要作用,是敦煌寺院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体现了敦煌寺院财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5.
P.2469V抄写于公元818年,其内容主要是账目和僧尼名目等杂写。P.2469V是目前所见有明确纪年的敦煌文书中最早记载到"萨毗"的文书,而"画家"是P.2469V为我们提供的关于敦煌画匠的又一称谓。  相似文献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达到全盛,在皇帝萧衍大力倡导下,当时仅京师建康(今南京)就有寺刹700余座,僧尼10万余人,全国大小寺院更多达二三千处,何止“四百八十寺”!除大建庙宇外,萧衍还组织编译佛经,建造佛像,他本人写了许多佛教著作,并撰《断酒肉文》,提出佛教徒不吃酒肉的戒律。他本人身体力行,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都是些豆羹粗粮之类的素食,穿布衣,一顶帽子要戴三年,一床被子要用两年。因大力弘扬佛法,“以佛化治国”,人们称他为“皇帝菩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曾多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同泰寺规…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献中,较多地记载了有关功德寺观的情况。功德寺观是指私人建造、专为本家或本家先人作功德、求神庇祐的寺观。它主要表现为建于本家坟地的寺观,也表现为建于他处的香火(香灯)寺等。功德寺观的广泛存在是社会史和宗教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本文拟就此作些粗浅探讨.一、何人家得建功德寺院在宋代,佛教的功德寺院远比道教的功德宫观要多,有关记载也比功德宫观要完备,我们的讨论就先从佛教的功德寺院入手。据宋僧志磐记,功德寺院见诸官方文书,始于唐代.唐睿宗景云二年,“敕贵妃、公主家始建功德院”。代宗大历二年,“诏辅相大臣始建功德院”.这两则关于较早的功德寺院的  相似文献   

8.
P.2161文书由25个碎片构成,以契约类文书为主,兼有书信等其他文体。主要从文书命名、录文、综合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整理与介绍,以期对P.2161文书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寺院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寺院僧尼的经商活动又是寺院经济的组成部分.从佛教教义和人的趋利本性上认识僧尼经商这一现象,或许有助于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寺院僧尼和客观的看待他们的经商行为.佛寺僧尼经商的历史由来已久.东汉末年的《理惑论》中有:“今沙门耽好酒浆,或畜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绐,此乃世之伪,而佛道谓之无为耶”的记载,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东晋僧徒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已经很广.东晋释道恒《释驳论》记录了当时有些僧人“营求孜孜,无暂宁息.或垦殖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或矜持医道,轻作寒暑;或机巧异端,以济生业;或占相孤虚,妄论吉凶;或诡道假权,要射时意;或聚畜委积,颐养有余;或执掌空谈,坐食百姓.”表明当时僧人从事农业、商业、手工业、占相、卜卦等等.这一情况一直延续至后世.隋唐以后,寺院本身就拥有果园、从林、手工作坊、店铺等.到宋代,寺院僧尼经商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寺院僧尼经商更加普遍化.佛教寺院往往兼作重要交易场所,“东京大相国寺,乃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古为车师前部地,西汉以“高昌壁”得名。北凉承平十八年,柔然灭北凉残余政权,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是后,张、马、麹诸姓相继为王,史称“高昌国”(公元460年——640年)。据《北史·高昌国》载,其国人:“俗事天神,兼信佛法。”从吐鲁番文书看,高昌佛教甚盛,寺塔林立,如《高昌义和二年(公元615年)七月马帐》所列寺院有二十四个,其他同时文书亦见甚多记载。一九六七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三七七号墓出土了《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列月用斛斗帐历》(后文简称《帐历》,载《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三册。),为研究高昌寺院经济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似结合有关文书对此帐历作重点分析,以窥该寺经济诸情况。  相似文献   

11.
陆离 《家教指南》2005,(3):93-98
敦煌文书P.3699<祈愿文>中的天下僧统触坚为公元824年以后的吐蕃佛教宗师;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都教授为当地最高僧官,下属有若干寺院教授,每个寺院教授具体负责管理敦煌僧团中某一方面的事务,该做法应来自吐蕃本部,为吐蕃僧官制度所特有;吐蕃统治敦煌中前期有一位翟姓沙州都教授,法号当为乘恩,原名翟涓.  相似文献   

12.
《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略称《上回鹘天可汗状》)见P.3633卷背,系草稿,共63行,是金山国宰相兼御史大夫张文彻以沙州百姓名义,在辛末年(911年)七月廿六日后数天之内草写的.其时,甘州回鹘可汗之弟“狄银领兵,又到管内”,金山国政权处于危亡关头.《上回鹃天可汗状》便是在甘州回鹃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写给甘州回鹃天可汗的一件议和状文,属于实用文书.然而,该状文的文学色彩很浓,因而不仅可以将其当成文学作品来读,而且可以将其视为金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敦煌寺院经济文书展示了当时敦煌寺院经济管理的许多信息:全体僧众行使经济监督、审核权;沙弥可担任寺院的重要经管人员直岁;敦煌寺院经济实行集体管理;僧官任职须经僧众民主推选;寺院僧官的辞职、免职也须经徒众同意;当僧众和都僧统的意见相左时,都僧统往往也尊重僧众的意见;普通僧众和依附阶层可向僧官申诉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僧官任职期限短,轮流替换。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知,敦煌寺院经济管理具有明显的民主色彩,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国其他地区寺院经济管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香格里拉县城5公里,背倚佛屏山,俯临广阔的坝子,占地面积500亩。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远眺松赞林寺,整个寺院依山而建,扎仓、吉康两主寺建于最高点,居于全寺中央,坐北向南,为藏式碉房建筑;并有部分建筑拱卫周围,还有五百所僧舍,错落有致地建于山脚下。布局上,周围筑城垣,设置望台、哨楼、碉堡。寺院与僧舍的外墙上部均以赭红涂之,而下部分涂以淡淡的黄色。神鸟在寺院的上空盘旋(乌鸦被藏民尊为神鸟),主寺金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分外夺目。巍峨耸立的松赞林寺,在湛蓝…  相似文献   

15.
北魏宦官主持参与的佛教寺院建设和造像工程主要有三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其他工程;立僧尼寺。他们修建寺庙并不完全出于宗教目的,更主要是政治目的;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决定其在寺庙修建中的特殊地位,致使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美。宦官们在建筑、规划和雕刻等方面的特长,为其扮演将作大匠角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书S.4657和BD09282是两件寺院会计文书残卷,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多条帐目完全一致。虽然S.4657和BD09282都未记载文书所属的寺院和年代,但从所载人物等信息及与相关敦煌文书比较可知,二者同属公元978年前后报恩寺的会计文书。  相似文献   

17.
开化寺是元氏县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寺院。开化寺兴盛于金元,这一时期寺院多次修缮,存留石刻众多。这些石刻清楚记载了寺院的历史沿革、建筑维修记录以及整体的空间布局。元代开化寺以山门、佛殿、法堂、丈室为中轴线,“宗派之院”分列左右,寺院布局规整,生活服务设施完备,为探讨汉传佛教寺院金元时期空间布局的特征和演变提供了详实而精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李森 《家教指南》2007,(6):33-36
通过对文献记载唐武宗、后周世宗两次法难和青州龙兴寺具体实物造像以及曲阳修德寺、博兴龙华寺、乡义寺集中掩埋多座寺院佛像旁证事例的分析考察,以更加坚实的证据揭示出龙兴寺400余尊佛像确实并非全为该寺一座寺院造像,其中还包括青州其他寺院的佛像在内.  相似文献   

19.
(一)《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中两次提到的“灵图寺”,是敦煌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关于它的始建,敦煌遗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有如下记载:瑞石右唐乾封元年,百姓严洪爽于城西李先王庙侧得上件瑞石,其色翠碧,上有赤文,作古字云:“卜代卅,卜年七百”,其表奏为上瑞。当封岳并天,成置寺观,号为万寿。此州以得此瑞石,遂寺观自号灵图。S.5448《敦煌录》也有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统治的一个多世纪中,北方的佛教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魏孝文帝时,“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两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本文三处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