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材料] 2006年1月12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对非洲的政策文件,旨在宣示中国对非政策的目标及措施,规划今后一段时期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中非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互利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在促使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动因中,中国因素占有重要位置.美国战略家依据现实主义理念,对中国挺进非洲的背景、特点、内容、影响,以及美国应对的必然性、可行性、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遏制和规范中国.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发展援助国,自二战后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并以此影响受援国的对外政策,以达到服务于美国对外政策目标。随着非洲战略地位的提升,应付新兴国家的挑战与竞争,美国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并把对非发展援助放在其外交战略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非外交主要始于战后,随着其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日本在对非洲外交中的目标追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进入80年代后,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志向,对非洲外交也由追求经济利益转向经济、政治并重,并在90年代对非外交全面政治化。试从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角度来阐述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及其局限与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时政背景】2006年6月17日至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埃及等非洲七国进行访问。这是继1月李肇星外长和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之后中国对非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必将增进双方领导人及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互利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进而对中非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理论学习】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古代非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对华政策包含三点基本内容 :经济关系优先于政治关系 ;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但保持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 ;把中国看作其均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这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深受新加坡种族、地域背景和外交理念的影响 ,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外交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自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就开始关注威尔逊外交 ,但研究工作的起步是在新中国诞生后 ,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深入。关于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 ,史学界和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和扩张目标的反映 ,但也有部分学者强调 ,不能简单地把威尔逊外交与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等同起来。我国学者对威尔逊政府的欧洲政策、远东政策、拉丁美洲政策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是国家外交工作所要服务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安全外交”这一概念直到2009年才浓墨重彩地出现在当代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当代中国外交在理论化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安全利益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国际体系的范式、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及中国的国际身份等三个角度分析这种新认知,因为这些新的认知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安全外交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增强发展政策的作用:新的变革议程》的出台为欧盟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标志着欧盟发展政策的重要转折。《变革议程》提出要改变欧盟发展政策的全球性、分散性的特点,援助将更加集中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行业。为此,欧盟国家应该加强协调,建立共同的发展合作框架,然而,欧盟的对非援助协调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尚难克服的结构性困境。欧盟对非多边援助协调为中国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和多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普京是21世纪之后对俄罗斯国家政策走向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政治人物。在他担任俄罗斯总统和总理期间,俄罗斯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开始带有强烈的"普京色彩"。普京的外交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大国崛起为目标,以实用主义为理念,以扩展空间为政策"的务实外交思想,其中实用主义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普京外交思想对俄罗斯最大的贡献在于,让俄罗斯摆脱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识形态化的外交战略,转而走上一条非意识形态化的、可预见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的"正常国家"外交之路。在新一任总统任期,权威已受到明显挑战的普京的外交思想是否会产生变化,其核心执政团队的外交思想能否统一,则是今后一段时间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由于非洲的安全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更重要的是发展与安全相关联的观念得到欧盟的普遍认可.因此,欧盟调整了发展援助政策,使其与安全挂钩,并向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欧盟认为唯有稳定的安全局势和国内环境才能推动非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欧盟对非发展与安全相关联的援助政策体现了其引领非洲安全建设、更加注重非洲自主性以及发展与安全政策交互性和目标一致性增强三个特点.欧盟通过非洲和平基金及稳定工具等援助机制开展了多项对非发展与安全相关联的援助,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但依然存在核心政策制定被欧盟主要成员国主导、对非安全局势贡献有限及援助缺乏持续可靠资金来源等局限.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制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曾是国民党处理内政、外交、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基本政策。它对于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政治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对这个政策的探讨是进一步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中日关系史和国共两党关系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究竟在何时形成与确立?海峡两岸的许多学者的认识颇不一致。大陆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三种:其一。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确立;其二,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提出,《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正式确立;其三,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以前酝酿产生,同年11月30日由蒋介石正式提出并把它作为南京政府的“基本国策”。台湾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的认为1931年7月蒋介石决定“攘外必先安内”是一种策略;也有的认为在一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通过外交行为的目标、手段及影响三个方面来界定规范性外交,即规范性外交是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分析规范性外交的内在推动力,即利益和规范在规范(或价值)为主导的政策象限中战略考量如何与规范互动.文章第二部分选取了欧盟气候外交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其目标、手段和影响维度,认为可持续发展和多边主义规范为欧盟的规范性外交提供了一个象限维度,在该象限维度中,权力政治与理性利益将穿插其中,共同影响欧盟环境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在东亚、非洲和拉美三地区的软实力外交,认为软实力外交对中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以及树立"和平与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应以积极的心态巧妙应对挑战。这既是中国提升外交水平的过程,也是展示其软实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刘文秀 《教学与研究》2004,11(11):39-44
21世纪的中欧全面伙伴关系是具有重要世界性影响的特殊的双边关系,准确定位影响中国对欧外交战略的主要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对欧战略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欧盟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欧盟对华政策文件的战略内涵和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具有的定位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依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同的转化,成为中国外交转型和变化的非物质性动因.中国面对国际社会时,如何展现一个积极的国家自我,进行印象管理和身份展示,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内在认知差异和张力,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微观社会互动内容.中国外交的目标维度包括权力、地位和价值三个方面,但三种外交仪式具有多重性和模糊性特点,中国外交在印象管理和身份展示过程中,需要契合话语与行为、政府与社会以及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致性;权力、地位和价值仪式的挫折会产生中国的情感反应,以及外交的管理策略调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微观社会互动研究,对于中国公共外交、国际形象管理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理论,即和谐世界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下中国外交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外交宗旨上更突出"以人为本"、外交风格上更倾向"有所作为"、外交效果上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由此,中国外交战略被和谐世界理念赋予新的内容和特点,对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晚年时期,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的主题和特征、中国的跨世纪外交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具体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深刻而完整的论述.本文试从时代性质和时代主题、外交定位和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外交策略等方面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参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背景分析;二、中非合作在战略、政治、经贸三个层面上的意义;三、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国的多边外交之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经济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近20年来,我国学者形成了三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高潮,并日益勾画出其研究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