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语文知识》2013,(4):27-29
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对峙,导致了南北文化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选取作为南北文学形式之一的南北朝民歌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角度探讨南北民歌的差异,以管窥南北文化之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古时期人们十分重视“文学”教育,“戒子”、“家戒”一类文章多有文学传统教育之内容。家族对文学“早慧”者多有关注,为之延誉并刻意培养,这种关注有的是舅家来实施的。家族对儿童文学才华的培养,其目的就是“成门户”,于是南北朝的“家学”、家族文学传统都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3.
中古时期人们十分重视"文学"教育,"戒子"、"家戒"一类文章多有文学传统教育之内容.家族对文学"早慧"者多有关注,为之延誉并刻意培养,这种关注有的是舅家来实施的.家族对儿童文学才华的培养,其目的就是"成门户",于是南北朝的"家学"、家族文学传统都比较盛行.  相似文献   

4.
虞信是南北朝文坛的最后一位大家,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文学的先驱,奠定其在文坛地位的是虞信后期的创作。自羁留北方至581年去世的这段时间,不仅是虞信人生的转折点,更是他诗风、文风的转折点。对北仕之悔、对故国之思、对被羁不得还的怨恨、对亡国之殇、对惊涛骇浪仕途的恐惧几乎构成了虞信后期的全部精神内容。  相似文献   

5.
爱情诗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中都有所表现,在中国古代爱情文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不同;但是又因为南北朝文化学术的交流、融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也并不是壁垒分明的有南北之分。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份相思两地情”,“两地明月一份情”。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文学史中之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文体,除传统的“文”、“笔”之分外,还应从“笔”中分出“言”——一种与通俗语言接近的质实的散文;庾信在南北朝文学的统一、有唐一代文学的开启上继往开来的功绩与地位,可比肩屈原,是律诗、律赋、四六文的定型者;四六文是唐朝最发达的文体,各个时期都有成就斐然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7.
宋玉开创的“悲秋”、“伤春”的文学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诗赋多危苦之词、哀怨之情,其对宋玉感伤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非常显著和深刻的.因此,对两者的渊源关东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感伤主义文学传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念与南北朝“吟咏性情”完全不同,它继承了儒家的文学创作以六经为旨归的思想,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他的诗歌也以写景抒情作为两大主题,但比南北朝表现更为突出。其抒情着重表现了他一代帝王实行文治时的宽阔胸襟和乐观情绪;其写景主要通过自然山水与风云雨雪的不同景况之刻划表现他的诗人敏感和气质,恬淡与欢乐。他的诗歌形式比起南北朝更趋向合理整齐,8句诗,对仗,平仄的有序运用为近体诗之定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作为南北朝时期家训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文学理论和思想也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立足于《文章》篇,从文学观、文学创作观、文学本质观和文学批评观等四个方面,就颜之推的文学理论及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作为南北朝时期家训的集大成之作,其中的文学理论和思想也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立足于《文章》篇,从文学观、文学创作观、文学本质观和文学批评观等四个方面,就颜之推的文学理论及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孙明君《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一书,不仅致力于"贵族文学"的专题研究,而且善言人所未言,对南北朝贵族文学一些尚少人问津的领域予以考察。作者以宏观视野与微观剖析相结合,注重文学与历史、哲学的相互联系,把具体文本的分析与文献资料的梳理结合起来,抓住现象背后的脉络,做到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如陈隋之际艳情诗与边塞诗的此消彼伏、廊庙文学和山林文学的合流与发展等,从而为南北朝文学研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主动性地强势选择,产生了文学合流现象,这一过程中僧士合流的出现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性,深刻影响了中国"缘情"文学与美学。文章从僧士合流过程中的集大成之作《沧浪诗话》入手,通过对其"诗评"部分的深入关照和发微,以期站在一定距离而又内在地为研究文学合流视域下的南北朝"缘情"问题提供事实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宝库中,山水游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立于伟岸的文学之林。南北朝郦道元。注重山川景物特征逼真的描写,以隽永传神的特点一开游记文学之先河。其《水经注》堪称山水游记文学之首。唐宋时代继承了这一优秀而且又有所创新,形成了山水游记文学的新的艺术高峰。这一时期的山水游记已不同于初期那种祖国山河纯客观的描写,而是显示了情景交融,文情并藏的写作特色,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柳宗元、欧阳修、苏  相似文献   

14.
毛欣 《甘肃教育》2010,(13):23-2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汉魏乐府到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赋的诗化在形式上表现为五、七言诗句大规模入赋,在内容上表现为对主观抒情性的重视。赋的诗化是南北朝文人继魏晋文人之后为挽救赋体的衰落所做的一种努力,它显著提高了赋自身的审美素质,使赋体恢复了生机,其影响及于唐赋,也及于唐诗。赋的诗化产生的背景是诗体的强劲发展与赋体的相对衰落,它是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进步、文学自觉精神提高的产物,也是作家创作自觉追求新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文学之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征 ,所形成的地理、社会、文化环境基因。差异形成了南北文学各自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区域性文化丛体 ,形成了各自的文学个性、品格。然而 ,交流和融合是必然的 ,是社会、文化交流之大势 ,是文化大“穹庐”下民族文化、文学互相吸收、融化的共同要求。它在一些杰出的创作个体身上集中地表现出来 ,昭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赋多为小赋。小赋体式灵巧,便于作者用来体物和抒情。体物之美在"形"、"神"两个方面,形之美以"像"为标准,神之美以"韵"为追求。形神相较,神韵境界更高,视为赋作上品。抒情之美,美在真实动人。而动人又莫如哀伤凄楚。南北朝哀伤赋作,善于通过一些具体情事的铺写,并借助景物刻划来达此境界。因此,物情之美为南北朝赋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安 《教师博览》2011,(10):49-50
"学士、硕士、博士、教授"这些称谓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具体含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迥异。一、在古代,学士的含义有很多种有时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有时指一般读书人;有时指学者;有时指官名。南北朝以后,朝廷将掌管文学撰述之官任命为"学士"。唐代翰林学士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做文学侍从之时,往往还可以参与机要。例如,唐太  相似文献   

20.
考《文选》所录中古时期河南籍作家及作品,可以看出汉魏南北朝时期此地文学发展变化的情况。大体而言,自东汉迁都洛阳以来,学术中心东移,加之"永嘉之乱"后,文人士大夫纷纷避乱江南,从客观上也促成此地文学的进一步繁荣。河南所在之地,自战国以来,就是学术和文化兴盛之地。《文选》所录河南籍作家共二十四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