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陶东风,1959年7月生于浙江,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分册》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文学理论教学团队”主持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主持人,北京市重点学科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公共性无疑是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根本。但是以"效率"为核心追求的管理主义公共管理随着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深入,其公共性危机越来越成为必需反思和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达成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阅读、反思与写作三者的作用毋庸置疑、无可替代:以阅读为抓手来坚持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的知识与智慧;以反思为法门来反复修炼,提升教育教学的招数与内功;以写作为突破来理性总结,升华教育教学的心得与感悟。  相似文献   

4.
媒体话语的多样性是在对媒体的遮蔽性进行持续的揭露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公共性得以构建和拓展.从这个意义来讲,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了实现媒体公共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陶东风教授对格非小说《风琴》的道德评判,利用弗洛伊德、拉康等思想家的理论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反驳了陶教授所谓《风琴》的叙述者"是冷漠与堕落的"说法,并证明《风琴》其实凸现了中国男性在中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人格畸形。  相似文献   

6.
7.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当代流行的思潮,因其对机械客观主义的批判与修正而日益得到认可,成为取代客观主义而指导教育的主流思想.然而,尽管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的进步性已毋庸置疑,但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尚存在着大量对建构主义的误读与误用.通过对教育活动中的建构主义理念的反思,在批判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思式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从根本上规定着班级的社会职能。在促进班级“日常生活”向“公共生活”转型的意义上,公共性构成班级建设的重要取向。作为特定实践领域,班级生活的日常结构交织着组织化的集体生活、疏离化的个体生活和亲密化的共同生活三种样态,其中公共生活可看作诞生于其中并且嵌入其间的一种潜在样态。班级生活的公共建设需要凸显三个实践标准,分别是复合的平等性、有限的公开性和流动的共同性。同时,班级生活的公共性具有独特的复杂性,应进一步关注公共理论与日常实践的交互关联、明确班级建设的教育立场、赋予儿童参与公共行动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公共性内涵,公共性往往表现为群体意义的共享和群体身份的获得。哲学视野中公共性建构面临的危机体现于极端同一性和极端的私人性出现。极端同一性和极端的私人性在这两个领域各有其体现,也有其规避之策。群体身份的获得领域避免极端同一性和极端的私人性出现,应该做到既反对妄自独尊,也防止群体的一刀切,应该彼此尊重,充分沟通交流;公共性建构之共享意义领域共享价值观一元和多元的和谐共存是通过"由异求同"和"求同存异"辩证统一以及对主体必要宽容和价值引导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拓展以及教育和道德的公共性等因素,决定了建构公共性是当前德育的必然要求。时代发展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历史逻辑,解答时代命题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现实逻辑,教育要服务社会是德育公共性建构的理论逻辑,追求人和社会的统一发展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多元行动路径是建构德育公共性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过程中的知识具有公共性,并非是纯粹意义上的个人主观建构。现代主流的建构主义教育观与课程观,在本质上强调知识的社会建构。过于淡化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将使教育实践陷入混乱无序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转型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时期,国家、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程度以及方式不同,教育公共性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转变。国家之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与实现应该遵循最小干预与后果保障的原则;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最低限度与灵活应变的原则;社会参与教育公共性的建构应该遵循法定义务与伦理关照的原则。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随着教育公共性内涵的变迁,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可能性将会愈来愈大。市场参与教育公共性建构的方式与程度主要是由教育领域的性质与特点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实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现代转型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这不是简单的吸纳,而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范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笔者的教学反思有“三个三”。第一个“三”是反思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成功点滴、智慧碰撞、探讨研究。有三个专门的反思笔记本,“成功点滴”记录的是:自己在教学上的闪光之处,主要包括课堂的引入,环节的过渡,目标的达成,教学的过程、思想、原则,教学  相似文献   

17.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时至今日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出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领导人的提倡以及文艺界和各个下级部门的积极组织。这些无一不使得新民歌创作呈现“去个性化”的面貌。在绝大部分类似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现实真相,感受不到人间冷暖。这样的诗歌只是政治意志下的大合唱,其缺乏的恰恰是诗歌的灵魂---真情实感和个体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诗歌使得其公众性得以凸显而公共性却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8.
19.
论公共性的四个典型层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可以理解为基于现代性及其后果的反思与求解.立足于当今的现实,公共性一定是复数的、多层面的,我们很有必要以理想类型的方式分析公共性的立体层面.民族-国家内部的公共性层面、民族-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层面、跨越国家界限的个体之间的公共性层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共性层面是当代公共性四个典型的层面.这四个层面的统一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山东教育科研》2013,(7):20-22,56
当前,随着群体的不断分化、公共空间的不断压缩和公共言说话语权的不断丧失,乡村教师陷入了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困境,出现了公共性危机。危机的根源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为此,建构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应该从制度建构、知识建构、公共空间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坚持专业性和专业角色优先,重塑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