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现象开始流行起来,本文结合大量的语料实例考察该结构中名词的类型、语义特征和语义条件限制。主要内容为:第一,概括"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将出现在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划分为抽象名词、指人名词、指物名词和专有名词四种。第二,分析"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对于词义,做了两个层次的划分:名物义与性状义。第三,从名物义和性状义的角度来分析"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的语义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数+丝+名"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根据名词的语义特征,将其分为四类,这四类名词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相似文献   

4.
教师口语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职业工具,方言区的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规范和标准度对幼儿语言学习影响较大。在口语表达中,名词是重要词类,本文主要针对四川方言区,从词缀"子、头、些"、叠音、儿化韵、"杆"字、普通话中的方言词掺用等几个方面,针对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让四川方言区的幼儿教师以此为鉴,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中的名词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红侠 《文教资料》2014,(21):42-43
无量名词在数量上并不是"极个别的",而是仅次于个体名词的一类名词。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无量名词,发现无量名词中的量度名词有一维的"量"语义特征,无量名词中的范围名词有一维的范围性,这不同于有量名词中的有界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三维空间性和有量名词中无界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物质性和可重复性。认知语言学的转喻在无量名词的全称范围名词中有所体现,一般用显著度较高的部分转指整体。  相似文献   

6.
《荀子》中的"夫"有名词、代词、助词、语气词四种用法,这几种用法一定程度体现了"夫"的语法化过程。根据"夫"在《荀子》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试分析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合成空间理论"为理论背景,研究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与认知解读问题。根据输入空间的不同,从认知角度将汉英表量结构中的隐喻分为两类: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是通过"量词"和"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而隐性隐喻是通过量词所描述的"原型名词"和表量结构中的"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8.
对《上博简(九)》中的名词进行了穷进性的整理与研究,将全简的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类。并从语法功能、兼类、活用等方面对简中的名词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上博简(九)》中的名词中普通名词的比重最大;单音节名词比重大于多音节名词;名词的活用现象还比较少且多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9.
第一,"之"的释义:郑笺把"谁之永号"中的"之"解释为动词"往",不免有些文法欠通。一.首先考察一下"之"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情况。"之"作动词(相当于"往、致、到"),带宾语,有四种情况:1、"名词+之+处所词":  相似文献   

10.
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组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通常译为汉语中的"的"字,因此有些同学就认为汉语中"的"字译为英语of所有格,相互对应,不会有错。其实不然。要想正确译出汉语的"的"字,只有真正理解这个"的"字与名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这个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在主宾语位置上表达属性义时的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文章认为,此时指"个"接近指"类"用法的个体量词,正是实体名词不指称实体而指称实体的"属性"事物的形式标记。并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主宾语位置,再到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中的每一步,名词的指称功能在逐步消弱,名词的空间义在逐步消失,与形容词、区别词逐步接近,但名词表属性义时一定程度上还残留些空间义与弱指称功能,同时还具有主观性与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丰城话的三个常用词尾"叽、仔、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丰城方言中的"叽"尾有名词化标记和小称标记两大功能,"子"尾是一典型的名词化标记词尾,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仔"尾则是一典型的小称标记词尾。作为名词化标记,"叽"尾和"子"尾可附于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根后,改变其语法性质,成为名词。作为小称标记,"叽"尾可附着于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短语后表小型、可爱、昵称、贬称、弱化、随便、小量等附加义;"仔"尾只能附着于名词和量词短语后表小型、可爱、昵称、小量等附加义。经考察,"叽、仔、子"尾均可运作于词的层面和短语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某些格式中获得了动词的用法,既具有动词的意义也获得了动词的某些语法功能。本文尝试用句式语法理论的相关观点来解释"NP+了"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获得动词的意义,用词的"升格越级"说来解释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取得动词的语法地位。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很早就引起了语法学者的关注,并对其作了分类。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诸多类别中,有一类似乎与"程度副词+有+名词"有某种关联。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比较这两个结构,通过对比省略"有"前后的变化和对"量"和"程度"的区分,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出现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的名词都具有[+抽象][+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当该名词在[+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基础上又获得了[+性质][+程度差]的语义特征之后,就可以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构成"程度副词+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诗经》中"为"字句共出现了82(包含重复出现的情况)次,从语法功能来看,主要是作谓语;从词性来看,主要是用作动词。虽然"为"字的用法本身比较复杂,但是在《诗经》中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衬音词以及构成"为A为B"式,我们将从这些角度对《诗经》中的"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秋"作为季节名词,它在双音化过程中,由于受其自身构词特点的影响,曾产生过不同的义项。从"秋"作为季节性名词的双音化过程,来讨论这个词在表示秋季时,其形式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不同,及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五点论据分别论证了老舍的"舍"字词性为名词,应读第四声(she):1.以古今名人的"名"、"字"、"号"之例说明,老舍的字"舍予"被解释成"一贯舍弃自我"附加了政治色彩、道德内涵。2.古今之例说明:将"老舍"释为"老旧的房舍"、"旧房老舍"一点不牵强附会,很贴切。3.按传统解释,其笔名应是"老捨"而非"老舍"。4.老舍先生亲自说明自己的"舍"是名词。5、从老舍先生发表过的作品来看,"舍"必为名词,读第四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中"年、月、日"等词的词类问题。对这一问题,前人所依据的现象基本相同,但具体的结论却有较大不同。有人认为"年"等是量词、"月"等是名词;有人认为"年、月、日"等本身区别与词语所表示的时间长短有关;有人认为"年、月、日"等都是名词。本文坚持确定词类的原则,通过细致的分析,认为"年"等是量词、"月"等是名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介词"从"的历史演变情况进行了简述,对南朝齐梁时期道书《真诰》中的"从"字用法进行了完全统计,其介词用法已占主要地位。对"从+表人名词+V+(N)"格式中"从"的词性判定进行了讨论,认为表人名词或人称代词进入连动结构中"从"的宾语位置,也可能引起"从"虚化为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