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不到巴黎,不知道什么叫艺术之都;没去过埃及,就不懂什么是艺术之源。"埃及是非洲大国,横跨亚、非两大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尼罗河边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努比亚民族。他们在7000万埃及人口中只占很小比例,却在公元前700年时占领了整个埃及,并建立起第二十五王朝。有着5000年历史的努比亚人创造了地球上第一个黑人文化,并有许多文物留存  相似文献   

2.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由开罗、吉萨、盖勒尤比3省组成,人口1500万。开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之一,它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非洲及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中心。开罗是一座古城,公元前3200年,埃及国王统一上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建立了首都孟菲斯城,古埃及许多代王朝都以此为统治中心,并在附近修建了金字塔和大批陵墓。该城距现在的开罗市区约30公里。公元696年,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该城附近建立新城,命名为开罗,即征服者、胜利者之城。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开罗成为埃及的政治中心。开罗城中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1901年,人类第一次在埃及与苏丹交界处修建阿斯旺水坝时,具有超过3000年历史的努比亚遗址就面临被淹没的危险。1959年,埃及政府决定重建阿斯旺水坝。按照这个计划,努比亚遗址将永远淹没于尼罗河水面下。应埃及和苏丹两国古迹保护组织的要  相似文献   

4.
神秘的埃及     
《家教世界》2011,(4):13-13
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小国家。它们经过互相兼并,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北部下埃及的国王戴红冠,以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南部上埃及的国王戴白冠,以神鹰为保护神,以百合花为国徽。  相似文献   

5.
正提及埃及文明特性,我们通常想到的词语就是"保守"和"孤立"。这是因为,纵观古代埃及30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除了新王国强盛时期,其疆域有所扩展外,通常情况下,埃及的疆域都基本保持相对封闭的状况:东部和西部广布沙漠,东北通过西奈半岛与西亚毗邻,北临地中海,南部则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与努比亚分割开来。只有三角洲西北部地区的一个狭长地带与西奈半岛在陆路上接壤,但埃及还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一地区构筑了军事防御工事,以抵御和防备亚洲人的入侵和移民。  相似文献   

6.
《少年月刊》2023,(Z4):70-71
<正>金字塔之国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首都:开罗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流域就形成了繁盛的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庙、木乃伊……众多壮观而神秘的遗物和古迹,吸引着人们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家。“埃及之母”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命线,被视为“埃及之母”。古埃及人的生活就是尼罗河决定的。尼罗河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洪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并带来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庄稼生长。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一切科学知识均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几何也是如此.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埃及人在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最后注入  相似文献   

8.
座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但其兴衰并非与埃及文明同步。经前王朝至古王国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时始有阶梯金字塔,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2494年)才有了真正的金字塔且金字塔建造走上了顶峰。但经中王国时期至新王国时代(公元前1570——1085年),就再也没有建造金字塔,而是在西底比斯的断崖绝壁的干谷底下或半山腰,开凿洞窟,营建厅堂,封闭埋葬国王的尸体。当我们对金字塔的宏伟及其高超的建造艺术惊叹之余,不禁要问:埃及人为什么要不惜耗尽民力财力建造金字塔?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中南非的各族人民属班图语系,故这一辽阔地区又称班图非洲.殖民者入侵之前,这里已有古老的文明,出现了许多王国.在扎伊尔河下游有著名的刚果王国,约建于十四世纪.上左图为刚果国王接见一个葡萄牙代表团的威武场面.刚果王国还有一些附属国向他纳贡,扎伊尔河下游北岸的卢安果王国就是其中之一.上右图为十七世纪中叶荷兰版画家对卢安果王国首都的描绘.在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的地区,分布着二百多处"石头城"遗址,当地绍纳语称之为"津巴布韦".这是班图非洲最引人注目的古代文化.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建筑群是一百多年前在索  相似文献   

10.
教育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但学校是奴隶社会的产物。因此,我们研究学校课程的起源,只能从奴隶社会讲起。 一 西方奴隶社会学校的课程 (一)西方最早的学校,据说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埃及“古王国”时代。这种学校的课程已无从查考。在讲到个别学科起源的时候,往往追溯到古代埃及。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①因为  相似文献   

11.
有了文字,古代的历史就容易了解.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历史了.而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文字也有许多,主要有三种: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文字笔划上粗下细象木头楔子的楔形文字或称箭头字(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3500年发明)和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000多年发明).  相似文献   

12.
阿拉伯人称埃及以西地区为"马格里布",今指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内的北非地区.这里的古老居民是柏柏尔人.约在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最先在此建立起一个显赫一时的迦太基国家(左上图).这里有高耸的灯塔和建造十分考究的港口,是古代地中海最大的舰队的停泊处.柏柏尔人为了抵御迦太基的掠夺,在迦太基的西部和东南部兴起了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柏柏尔人王国.右上第2图是建于公元前200年的努米底亚国王的陵墓,今天仍屹立在突尼斯的杜加.柏柏尔人的反抗削弱了迦太基的统治,但他们起义的成果为罗马人所利用.公元前264-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右中图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趁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主力军深入意大利之机,直接围攻迦太基的喀他基那城堡的情景,迦太基此后节节失败.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罗马军队夷为平地,左中图为迦太基废墟.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教材古代部分,常涉首脑称谓,材科零星且不易理解,本文就此缀点漫话,以益教学。古埃及是非洲“尼罗河的赠礼”。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许多最初的奴隶制小国,于是有了国家的首脑——国王。古埃及人不能直言“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非洲西北部,最终汇入地中海。伟大的人类文明多发源于河流两岸,但人类历史上最为绚丽、神秘的是使于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尼罗河谷拥有充足的淡水与阳光,这二者被古埃及人奉为神灵,他们尊称太阳为AMON,称尼罗河为APIS。孟菲斯是埃及第一个首都,公元  相似文献   

15.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6,(6):56-56,F0003
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图1)古埃及在地理上分为两大区: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叫做上埃及,是一条狭长的谷地,东西两侧山峦起伏,山外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孟斐斯至地中海岸的三角洲地带叫作下埃及,河川密布。下埃及多沼泽,古时不易通行,只有三角洲东面穿过苏伊士地峡,经由西奈半岛可达西亚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这是古代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通道。由于埃及的地理位置,它和西亚地区以及爱琴  相似文献   

16.
尼罗河两岸的辉煌文明 许多埃及人提到尼罗河,都自豪地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这没错呀,尼罗河全长足有6740千米,在沙漠中也不枯竭.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河水退却后,留在两岸的就是肥沃的土壤.而古埃及人全靠尼罗河留下的土壤发展农业,在尼罗河两岸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没有尼罗河的话,连金字塔也无法建造出来.修建金字塔用的石料是通过尼罗河运输的.富饶的河床带给古代埃及丰富的物产,比如世界最早的葡萄酒.当然了,最后灭亡古代埃及人的罗马人也是由尼罗河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祖先都是古代闪族人。公元前1200多年,闪族的希伯来人从埃及来到巴勒斯坦,征服了土著居民闪族的迦南人,先后建立过希伯来王国、以色列王国、犹太王国、马卡比王朝等,他们统称为犹太人。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大规模屠杀反抗的犹太人,余者大部分被赶出巴勒斯坦,成为一个流亡民族。公元7世纪,巴勒斯  相似文献   

18.
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位于尼罗河两岸,公元前3200年左右,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尼罗河定期泛滥,淹没全部谷地,水退后,要重新丈量居民的耕地面积.由于这种需要,多年积累起来的测地知识便逐渐发展成为几何学.  相似文献   

19.
答: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都发生在大河流域。古代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把埃及看作是尼罗河的礼物,在这里早在公元前3200年就建立起以孟斐斯为首都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同样,在公元前四千年代末三千年代初,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也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古巴比伦文化就发祥在这里。从印度河流域发现的规模巨大的上古城市废墟(摩亨佐·达罗与哈拉巴)来看,西北印度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代就已存  相似文献   

20.
赫拉康坡里遗址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大约六十公里的河谷地带,是埃及前王朝时代末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弄清该遗址的社会性质,对于确定众说纷纭的埃及国家产生的时间及最初国家的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赫拉康坡里遗址的规模、墓葬和出土的文物,试就其遗址的社会性质作一初步探讨。从赫拉康坡里遗址的规模来看——考古学者巴赛尔认为,赫拉康坡里遗址的面积大约为五万零八百平方米左右,人口大约为四千七百人至一万人,尚没有防御的城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村落遗址。根据世界各地区古代和近现代的关于氏族的资料来看,氏族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小者也有数十人,一般来讲在一百人至二百人左右。例如,古希腊的雅典人氏族和罗马人氏族就大致如此。部落所含有的氏族数也有少有多,少者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