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点选辑     
研究生教育协同式创新三理念杨卫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6期撰文指出,研究生教育创新必须处理好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教育协同式创新的三项理念:一是和谐理念。和谐理念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这三个要素的和谐发展。不能形  相似文献   

2.
论点选辑     
香港高校对作弊抄袭者开除不商量与内地高校日益暴露的论文“抄袭”事件相比,香港的大学对于防止学术腐败有很多值得内地高校借鉴与反思的地方。《羊城晚报》记者在10月8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在香港的高校,“抄袭”和“作弊”是一等大罪,一旦证据确凿,立即开除,没有丝毫人情可言。从防止学术腐败的技术投入来看,香港理工大学走在了最前面。几年前,理工大学投巨资购置了一套世界最先进的“识别软件”。师生的论文通过这套软件特定参数的“审查”,抄袭之  相似文献   

3.
论点选辑     
一流大学亟需重建现代学术制度庞学铨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大学的法律制度和治理结构,其核心内容首先是大学作为独立法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担独立的法律责任,在遵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大学就不属于现代大学,更谈不上“走向一流”。同时,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校内组织架构,以保证学校按照教育与学术规律  相似文献   

4.
论点选辑     
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实现“五大转变”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在11月30日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实现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在战略目标上,要从一般性国际科技合作,向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需求为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增强对外合作的针对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性。二是在合作方式上,要从注重项目合作向整体推进“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战略转变。实现国家、部门、地方、企业等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才、资本、枝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实现国际科技合作与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衔接。三是在合作内容上,要从一般的技术引进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转变。统  相似文献   

5.
论点选辑     
大学是人类一概文明的“反应堆”梁晓声在《光明日报》9月20日《论大学》一文中认为,大学是人类之一概文明的“反应堆”。举凡人类文明的迄今成果,无一不在大学里有所反映并进行反应。大学最是一个重视稳定的价值取向的地方。大学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教会技能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培养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念的人才的地方。大学教师们自身应该是具有稳定价值观念的人。对于从事文教教学的大学教师们,自身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教教学的品质。大学是百家争鸣的地方。但大学似乎同时也应谊是固守人文原则的地方。当下传媒,竭尽插  相似文献   

6.
论点选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院士崇拜”现象,院士成了社会各界争相追捧的目标。表面上看,体现了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也反映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第21期集中了不少专家的观点,认为院士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的浮躁心态是主要原因,尤其是以下几种现象必须引以重  相似文献   

7.
论点选辑     
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根本和灵魂,又附着于其中,大学制度则是大学理念的体现和保障。伍红林在《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理念培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大学的组织理念。这是对“大学是什么”这一大学组织性质问题的回答,只有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大学怎么办”的反思,政府与大学  相似文献   

8.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杨福家在《文汇报》6月18日撰文强调,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物质存在很简单,包括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1)校训是学校学术和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精神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提倡新学,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真理”;“光明与真理”等等,  相似文献   

9.
论点选辑     
高校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罗建国在12月1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出口直接面向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已逐步趋向看重毕业生的素质,重视应用型、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在这一时期,学生、家长和学校又没有像基础教育中的中考、高考的压力,使方方面面都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种种迹象表明,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阶  相似文献   

10.
论点选辑     
自主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李政道在接受《科学时报》(2005年11月7日)记者采访中指出,自主创新并不是要科学家个人孤立地去进行,也不是要哪一个国家孤立地去进行。科学家的创新活动并不排斥借助、依靠前人的智慧。爱因斯坦是自主创新的,普朗克也是自主创新的。但即便是爱因斯坦,他的理论也得借助并依靠迈克尔  相似文献   

11.
论点选辑     
研究型大学建设:做强而不是做大孔垂谦在2005年12月《教育与现代化》上撰文认为,一流研究型大学是凭借其超强的办学实力而不是超大的办学规模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应首先着眼于“做强”而不是“做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质量始终是大学的“生命”。一流研究型大学具有更强烈的质量意识,提升学术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始终是它们的  相似文献   

12.
论点选辑     
顾海良在3月8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学校的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虽然大学枝长一般都是由专家、院士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基本是空白,常常习惯性地以一种学术的思维、实验室的思维来管理学校。不仅如此,“官本位”的文化和意识也严重  相似文献   

13.
论点选辑     
突显大学文化的“五大特性”郭贵春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第1期撰文指出,大学文化建设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要突显五大特性。第一,突显大学文化的思想性,增强协调发展的合力。就是通过文化的无形力量,影响师生的价值信念,引导和塑造师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使他们有效地相互沟通和合作,增强推  相似文献   

14.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的深沉性和包容性王义遒在《中国大学教学》第4期撰文认为,高等教育体现着人类最高的理性思维,因此大学文化是深沉的,是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性的。这“深沉”首先体现在学术上(即“研究高深学问”),也表现在科技创新上。在科学技术上,没有深情的志趣动机、深入的调查研究、深远的谋划预期、深切的探索求  相似文献   

15.
论点选辑     
我国科技发展思路将实现“五大转变”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在《科学时报》2005年12月14日发表意见认为,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未来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思路将实现“五个转变”。(1)在发展路径上从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确立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2)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  相似文献   

16.
论点选辑     
一流大学应有的文化品格汪银生在《科学网》2月24日撰文认为, 一流大学的文化品格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文与人本品格。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将理想、追求、伦理道德、严谨求实、宽容合作的人格品性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树立终极关怀、和平文化、科学伦理、全球环境的大学观,使学生获得正  相似文献   

17.
散文诗选辑     
我有一盒十二色的蜡笔。 世界突然扩大了。我能画灰色的军舰和军舰上的大炮。 看!画上这个人,有着乱草一样的黄胡子,有一双老地质学家的褐色的眼睛——那就是明天的我!  相似文献   

18.
论点     
关于"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双证"即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构建"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1)更新观念是"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  相似文献   

19.
论点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9):77-77
关于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关于大学文化软实力;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于高职院校从“教学管理”走向“课程管理”;关于“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关于职业教育教师的阅读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论点     
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关键内容缺乏维度;二是专家队伍缺乏信度;三是评估结论缺乏效度。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职业化的理性回归:(1)确立"第三方"评价体制。所谓"第三方",必须是与评价活动的委托方和被评价方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第三方",具有独立的公信力。(2)重构多元评价体系。首先,高职办学质量的评价理念和措关于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