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晷(gui)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创制很早 ,种类很多。有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 ,还有沙钟、火钟、辊弹漏刻等 ,它们各有所长 ,分别流行于不同时代 ,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无论是创制时间 ,还是计时精度 ,都是西方各国难以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课本百宝囊     
“寸阴”的来历我们常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寸阴”常常形容时间的宝贵,你知道“寸阴”这个词的来历吗?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寸晷”指1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1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汉唐以…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土圭的构造如何?是否是现时北京故宫中所陈列的“日晷”呢?(太原华北军区第二速成中学孙广银)答:土圭是古代测量天文的仪器,周礼春官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日景。”在科学幼稚的古代,没有精确的测天仪,只能依靠日景的长短.来规定农历和国家的农政。其後测器逐渐完备,圭表本来可以不用了。但是历代相沿,都要保存古法。北京观象台现存的圭表,虽已残缺,犹存遗制。古代土圭的构造,是比较简单的,後来逐渐精密。汉书律历志说“定东西,立晷仪。”晷就是於地面上树立八尺的标柱,即数学上的“股”。用以测日景的长短,就是数学上的“勾”。测日景的方法,淮南子天文训说: 正朝夕,先树一表东方,操一表却去前表十步,以参望日始出北廉。日直入,又树一表於东方。因西方之表,以参望日方出北廉。则定东方两表之中与西方之表,则东西之正也。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是指时间,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长度单位“寸”来计时呢?在我国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为了计时,就创造了一种仪器,叫做“日晷”。据史书记载,人们从秦汉时代就已开始使用这种仪器。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就陈列  相似文献   

6.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们常用这句话告戒自己要珍惜时间。这句话中“光阴”表示的是时间 ,那么时间为什么可以用寸来计算呢 ?时间用寸计算 ,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据史书记载 ,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 ,晷盘为石质 ,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等 1 2个刻度 ,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 ,立于晷面中心 ,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水平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当阳光照射时 ,晷针的影子就好像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 ,晷针的影子指向晷…  相似文献   

7.
古代计时器大致有表、漏两类。 明代的圭表于公元1437—1442年,建在北京古观象台。清乾隆九年重修。古代圭表的重要功用是判断方向,测定节气,四季划分和推算历法。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测定节气,不误农时,圭表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在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晷、晷仪也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它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 漏,又称刻漏、漏壶、水钟等。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方法,观测壶中“刻箭”的昼夜计时器。据《初学记》引梁《刻漏经》说:“制作刻漏,开始于黄帝时,传播在夏商时。”说明刻漏的出现是很早的。  相似文献   

8.
刘梅芳 《教师博览》2023,(23):35-37
<正>今日计时方法十分巧便,手表、手机随身携带即可。虽然钟表的指针依然在十二个数字间不断循环,但时间似乎已变成了生活的刻度,俨然缺失了旧时的温度。漫游古诗词,我们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别有一番风味的时光掠影。“一刻钟”“一盏茶”“一炷香”——这些我们常在古装剧中听到的词语,都是对时间的一种表达。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计时的呢?我们来看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两种计时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平时常称十五分钟为“一刻钟”。那么,“刻”这个时间概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一般是用一种叫做“漏壶”(一称“漏刻”,全称为“铜壶滴漏”,亦称铜壶漏刻”)的计时仪器来测定时间的。 漏壶俗称“水钟”,我国有泄水型和受水型  相似文献   

10.
小话钟表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中国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计时。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现存元代的一个观星台遗址,台高约9.5米,台下有长约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建筑。用日影测时受气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发明了漏沙计时的“沙钟”,燃香计时的“火钟”,滴水计时的“水钟”。我国北宋苏颂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最早采用齿轮的机械计时仪,被已故著名史学专家李约瑟誉为“现代天文钟的鼻祖”。  相似文献   

11.
计时开始     
“1、2、3!”这是家长们常用的“口令”,它的魔力在于让宝宝马上行动起来。“计时”和“魔力123”的形式差不多,不过它们的作用可不一样。“计时”的作用是针对宝宝的“慢动作”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这个时候,宝宝不是不行动,而是行动缓慢,或是愣在那里。此时,我们可以采取“计时开始”的办法让宝宝的动作快起来。  相似文献   

12.
时: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每一时为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合现在计时单位的两个小时。子时,从夜间11时起,到凌晨1时止。余此类推。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100刻,一刻合现在的14分24秒。戏剧中常用到的“午时三刻”,即在中午12时到下  相似文献   

13.
<正>计时的方法分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是人们习惯上的一种计时方法,就是把1日按照两个12小时来计时,即几点就是几时,再在数字前写上“上午”“下午”或“晚上”等,以区分时间段,避免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宇宙中最永恒的使,为了准确地计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钟表。其实,人类在计时方面也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计时方面不断地探索,并且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时工具也越来越灵巧,越来越准确。  相似文献   

15.
钟表的故事     
钟表,是现代人们离不开的测量时间和计时的工具。可你知道钟表的出现和它的发展过程吗?古人用太阳影子的长短来确定时间,叫“日晷”。这种办法的最大缺点是阴天和下雨就无法进行了。后来,人们使用“沙漏”、“滴漏”和火绳等来计时,这虽然比“日晷”有了些进步,但由于客观环境对其影响太大,所以,它们所标出的时间很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制计时法包括以下两种: 一、天色计时法“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此四句中,加点的“鸡鸣”、“黄昏”、“人定”三词,就是运用的天色计时法。天色计时法,是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化分为12个时辰的一种计时法。其时段划分的具体顺序及与现代时间的关  相似文献   

17.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色时节,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五十华诞。华南理工大学坐落在当年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区,保存了当时的大片老建筑与人文景观。如今,传统与现代,凝重与清新,装点着校园风光,诉说着校园历史的变迁。去年,在校园西南萌渚岭山岗上的12号楼广场,一座与师生阔别已久的日晷盘又重新安置当年之地。一时间,人们相邀漫步其间,笑说石座为谜几十年,细琢物器的历史沧桑。日晷又名“日规”或“日圭”,是古代按太阳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辞海》(1979年版)对它的解释是:日规由日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  相似文献   

18.
从日晷到原子钟看科学的发展王庆华,喻星从日晷到机械钟的黎明期日晷和水钟人类最早制造的时钟是根据日照形成的影子的位置和长度来表示时间的唇。最初是把木棒竖在地上计时,不久就制造出可携带的日晷。但是夜间或阴天,日晷就会失效,于是又诞生了水钟。所谓水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9.
<正>古时候,还没有发明钟表之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计时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时候的计时方法吧!圭表计时法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利用圭表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祁华  方宁 《红领巾》2008,(1):46-47
1.“9、8、7、6、5、4、3、2、1,发射……”现今发射火箭,都采用这种倒数计时的程序,有趣的是这种方法是科学家向电影导演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