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学德育改革张晶在中学德育实践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书本上有些德育内容学生已不感兴趣,旧的德育模式对学生已不起作用了,学校德育与学生实际脱节,效果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中学的德育适应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兴趣,收到更好地社会效果,本文拟从德育现状、德育...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加强评价,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效果,推动德育由虚变实、由软变硬;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扬长避短.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是检查、督导、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向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的总称,是从根本上塑造人的工作,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作,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工作。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对职业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德育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有利于德育信息量的增大和德育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多地关注德育体制的改革、德育理论的建设和德育教材的重建,忽略了对教育对象本身——学生的研究。学生最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出事了,教师才意识到德育的缺失,才意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神秘和陌生。  相似文献   

6.
正在逐步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德育课程的建设,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切合实际地提出了不同阶段德育目标和要求,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科学性。伴随着新一轮的德育课程改革,如何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形式的改革显得愈发重要。通过多年的德育实践,并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中学阶段实行分层次、递进化形式的德育,符合现阶段我国教育规律和客观要求,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本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新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校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德育实效性与育人途径和方法密切相关。育人途径和方法还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和成人化、重认识轻道德行为等倾向.不能适应学生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必须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改革和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德育工作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模式,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也是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专学校在改革大潮面前,德育工作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德育地位淡化,德育内容泛化,德育队伍弱化,德育效果滞后化,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地位;管教结合,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求真务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自我教育,帮助学生主动发展;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13.
构建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教育探索》2001,(4):49-5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传统的德育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德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树立一个整体优化的意识来构建素质教育下的德育大系统。一、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思维方式上的新特点,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着眼,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克服过去单一的高层次的大一统目标的弊病,分阶段分层次制定教育目标,包括学校总体目标和各校各年…  相似文献   

14.
构建德育新体系,进行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和规律为基础,要重视思想品德的形成性评价,对德育内容体系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确定德育的阶段目标及终级目标和水平,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和实验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李宗慧 《宜宾学院学报》2005,5(3):104-105,109
如何认清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提高学生德育实效性,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改革重点。本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美国学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方法,以期对我国德育教育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不少学生对德育表示厌倦。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缺乏道德创新精神,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德育的理论研究证明,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质量必须重新认识学校德育的功能、价值,还需要从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新理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命活力;更新德育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创新德育工作,这是构建有魅力的德育的关键所在。我校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秉承“务实创新,崇尚一流”的精神,启动德育“创新工程”,精心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系统,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德育的主旨是育人,它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德育课程的改革体现了围绕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力图从新的德育课程设置、实施及评价三个重要方面深入探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评价既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趋向的导向、一种激励的手段。因此,科学的评价模式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针对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目标内涵,以及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力求在传承传统评价模式的精髓基础上改革评价,在新的评价模式中注入生活教育的思想,因此我们首先对新旧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推动德育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1.转变教师角色,走出教育误区,让德育课程化 长期以来,学校承担着社会道德价值维持与传递功能,但是,学生绝不是灌输德育体系的容器,德育也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活动。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德育课程化。我个人认为:德育课程化绝不是德育课堂化,更不是单一的进行德育教学,而是要整合学校德育资源,让教师们的言行举止、师德风范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感悟德育工作,体会德育功能,形成学科育人的德育课程化体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使教育教学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点在德育工作方面更显突出。这一次课程改革要求的情感目标旗帜鲜明.学科德育渗透的资源丰富,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与利用,认真贯彻课改精神,落实好一体性、情感性和习得性等原则,充分调动和利用教师、教材、学生这三大教学基本要素,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实效。  相似文献   

20.
德育观念的更新不是对传统德育观念的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创新。在学校德育改革中必须树立以下德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世界;“立体交叉”的学校整体德育观;开放式德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