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和灵魂之所在,创建一流大学需要有独特的大学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严重滑坡和缺失,迫切需要我们重建大学精神.文章分析了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特征、功能,并提出了构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四条途径:从历史中积淀,从名师中挖掘,从制度中规范,从文化中提炼.  相似文献   

2.
基于H大学的调研数据,分析大学师生对大学精神的现状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指出大学精神既体现学生的独立性、非功利性和超脱性,也体现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从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大学精神的构建应以生为本,充分考虑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的特点,从多元化的路径来建设品牌项目和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视角探讨和审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应体现大学实现其基本使命和功能所需的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和灵魂;从文化三要素——信仰、知识和德行考察大学功能的发展,指出了大学精神的坚守与演化。在大学及其精神的演变过程中,大学的基本精神实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在与中国大学发展的结合中,其具体内涵是:实事求是、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正义信仰和人格修养.分别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尊重人才,发扬包容精神、牺牲精神以及爱国与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刚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09-111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建设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财富,有着丰富的内涵。众多学者分别从学理概念、价值角度、发展过程对大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认为大学精神既是抽象无形的,又是具体可感的,并从大学的功能、物化内容、制度化内容和核心内容等四部分来分析理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主要表现为修为精神、修学精神、求真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关怀精神,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是大学精神的折射.本文仅从浅阅读透析大学精神面临的危机,希望大学通过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指出:人的本质在于精神。大学同样如是。大学精神起源于欧洲,伴随着西方现代大学的诞生而产生、不断积淀和发展。但大学精神的核心理念仍众说纷纭、多样多变,难以统一为确定性的界标,虽不虚无但却“飘渺”,甚至显得有些盲从和摇摆。从价值基础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精神,为我们理解、建构和推进大学精神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从大学精神的价值基础所显现的实际状态来看,大学精神远远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扩展,大学精神的价值冲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迅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王晋 《江苏高教》2012,(4):26-28
城市精神指是一种城市生活所必需的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大学精神至少包括大学自治、教授治学以及引领社会三大要义。城市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关系分为相较于乡村的城市总体性精神与大学精神和基于城市分层的城市精神与大学精神两大层面。城市的理性精神、服务精神以及务实精神从正反两方面形塑着大学精神;分层视角中的城市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关联分为四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摇篮。堪称大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大学精神,是引导人类从愚昧走向光明的启蒙者。大学精神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继承和创新大学精神,进而以大学精神更快地推动大学的发展。积极开展校史教育,充分发挥名师的作用是继承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倡导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创新校园文化,推进大学教育国际化进程是创新大学精神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其理想信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群体意识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从大学精神的文化根源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文化模式严重制约和束缚了现代大学精神.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就要构建现代性文化、树立独立自主意识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它是大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并时时影响着大学师生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力量。它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精神,而是精神的升华,是大学在意义上的象征。从现实状况来看,理性精神反映大学的本质,理性精神象征大学。我国的大学最缺乏和最需要的仍然是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校训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表征着大学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宗旨与功能的精神性表达。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训。从校训中可以辨识出大学的独立品格、教育理念和公共服务的精神。大学校训所承载的高贵、距离、批判与担当精神应代代相传以至永恒,由此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现者。当代社会大学教师的社会身份发生了变化,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大学教师的角色身份认知也越来越多样,大致可分为以学术发展为目的知识人、以获取仕途发展为目的政治人、以获取金钱为目的的商业人等,后两种明显偏离大学精神和教师本色。官僚化、功利化、商业化使大学走向世俗和平庸,与淳朴高尚的大学精神越行越远。回归大学教师本色,建立良性大学文化生态,大学精神方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年大学生在全球化及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挑战和冲击下,公共伦理精神淡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公共伦理精神的培养。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在处理各项事务中的诚信原则,廉洁作风,开拓创新思想,宽容态度,敬业精神等等的培养尤显迫切。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和精神财富。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勇前行,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坚持把继续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指导青年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德育素质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加强新一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积极探寻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人格人品状况的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人格人品上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原因除去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在制度和操作层面存在的不完善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文化的失落。如果不努力提升大学的大文化底蕴,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未来的他们将成为迷惘的一代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成为大学存在的本质规定性,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精神植根于人类对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自由幸福的追寻中,植根于科学的本性。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职能。中国当代大学新精神建构的途径是坚持中国古代大学之善路径,汲取西方现代大学之新精神。大学精神要回归科学本真和教育本真,生成充实和健全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眭依凡 《教育研究》2006,27(2):11-15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大学自身寄予的美好期望所持有的观念体系,亦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既符合大学规律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追求,更是大学之为大学所必须固守、薪火相传并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大学本身就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精神,但不少大学已经呈现出与大学崇真、向善、求美之宗旨、之属性相悖的过度功利和势利。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其意义在于为大学的办学和发展及大学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提供一种美好的、纯洁的、积极的、向上的参照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是大学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精神对大学教师具有凝聚、激励、导向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精神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和困惑。应当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精神构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