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体验是在一定经验关联中的情感溶入和态度生成,体验是教学真正介入个体精神世界的方式,体验以情感为灵魂,以自由为前提,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感蕴育中自由、自主地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仰,实现教育对人生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点可以从儿童的思雏和心理特征得到证实。所以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寻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精神之一,它对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应保持孩子式的游戏性心理,少一些道学气的说教,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具体的心理依据有文化原型的积淀、童年经验、创作思维等。在大力张扬游戏精神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纯粹“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精神和教育主义的关系.应打破那种认为二者绝对对抗的认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方面来手求二者的协调发展,推动儿童文学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并获得广阔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笔认为个人与社群关系问题就是个体与团体关系问题的重提。本于对个体与团体关系的探索,来分析个人与社群的关系;认为社群主义的兴起并不能挑战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而且当前中国的现实更应大力弘扬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即在个人与社群关系理论中选择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对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有一种参照学上的意义,并为其反思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最早出现在德国的seminar教学法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范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在团体协作中追求学术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及主题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为semi—nar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从而为seminar教学法的广泛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渗透着原子主义思想的传统教育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强调关联、和谐、宽容的整体主义因其对时代气息和精神的符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整体主义从教育目标、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及教育、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当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7.
心理自由式德育指让学生在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情况下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自主形成品德的德育模式。德育实践表明,强制教育仅有外在压力,缺乏内在动力,最终只能培养言不由衷的人。而学生在心理自由状况下,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情感去判断和选择社会思想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依据自由方式践行道德生活,主动获得道德经验,发展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心理自由下,学生的道德修养过程成为其在社会要求之下的自动化反应过程。一、心理自由式德育的依据(一)自主主义理论在西方德育史上存在着适应主义和自主主义两种德育倾向。…  相似文献   

8.
黄安江 《教育信息化》2003,(8):45-45,48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任学生自由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给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推动信息科技教育向前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体验是在一定经验关联中的情感溶入和态度生成。体验是教学真正介入个体精神世界的方式。体验以情感为灵魂,以自由为前提,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情感蕴育中自由、自主地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坚定的信仰,实现教育对人生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在线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行为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从联通主义视角来看,在线学习效果不佳主要源于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以联通主义为指导,从宏观层面优化教学环境,构建在线学习氛围;微观层面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建立在线学习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在线学习力。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自由与常规是辩证统一的。幼儿的自由不是一种无限扩张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纪律、常规之内的自由,良好的常规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自由,有利于幼儿自由地、富有个性地成长。幼儿园教育应该是自由教育,它具备自主选择性和心灵自由性与平等合作性,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大学生的发展自由,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思想教育中的载体功能;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的说、听、看反映出学生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精神体验,同时也反映出教育的真正理念、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听、看就是学生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因此,当我们呼吁要关注教育日常生活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应指向学生“切身”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是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伟大的历史学家。这种精神体现在《史记》的字里行间,具体表现为:对具有自由浪漫精神的人的热情赞扬;对儒家繁文缛节的批判和对清静无为政治的推崇;写法的多变、语言的不尽合规范和风格的奇逸;“舒愤懑”的文学观。父亲的影响,壮游的经历,时代精神的熏陶是司马迁自由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改革中强调个性和人格发展的个性教育既是针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中忽视人格养成,培养要求偏于单一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日趋多样化以及现代化教育日益重视人的主体性特点所决定的。强化个性教育就必须深入探讨受教育者的素质特征、充分发挥其潜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施教应适应不同禀赋与其发展的需要,加大课程的选修幅度和跨度,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有效地实施分流培养,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育人环境,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王丽  李涛 《教育学报》2020,(1):120-128
“童心说”融道家的“真心”、佛家的“本心”和儒家的“最初一念之心”于一体。真心即绝假纯真之心,自然个体人的原初之心。本心是清净的精神实体,即内心的清净无杂。最初一念之心就是天赋予人的自然之心,允许人的自利。“童心”与“婴儿之心”、明心见性、良知具有内在联系。李贽认为,做人、做文、生活都要遵循“真”字;文人应以个性创作抒发情感、欲望;也应正视“人必有私”。他倡导文艺创作的自由精神,反对道德说教,主张多听“迩言”。“童心说”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现为回归人的本真、解放人的思想和倡导人的独立;从而回归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打通人性,帮助人成为自身;使学生学会思考存在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展。“童心说”所体现的求真原则、个体性原则、自然人性的追求等蕴藏着现代性的精神特质,如:理性、个体性、自由性等,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德性养成的基础,学生自由应以发展为目的。学生自由是平等参与和自主发展的自由。学生自由应以不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妨碍自身以及其他学生的发展为限度。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各种价值观进行澄清,以教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是解决道德教育自由困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科课程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形成主体的创造性人格 ,而不是构成创造性人格的个别或部分因素的发展 ;实现创造教育培养目标的学科课程的“课”应该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三种实体性精神文化 ,学科课程的“程”应该呈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即形成一套螺旋式的每一教育阶段都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三种实体性精神文化的课程系统  相似文献   

19.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大学生最为典型的认知性功能之一,是其应该具备的思维元素和社会生存之道,同时也是今天民主社会必需的一项政治素质。要让学生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保持文化自觉的习惯,并对其它文化有批判扬弃的信心和能力,就应该在大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使大学教学充满批判性的理性色彩,充满思想的张力和思维的冲击,让大学成为一个讲究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