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女作家,被誉为“在不断的物质文明过程中精神美的捍卫者”。在她的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中,凯瑟以广袤的草原作为舞台,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荒野图景,蕴含着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仰,处处彰显出一种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在今天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人们应积极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觉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薇拉·凯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故事的女作家。在薇拉·凯瑟的系列拓荒小说中,体现了对"父权制"的反抗、对两性平等的渴求和对人际和谐的崇尚;这是构成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出追求平等、崇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塑造了许多中西部开拓者的形象,《一个迷途的女人》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以《A Lost Lady》中的"lost"作为切入点,解读福瑞斯特太太由财物的失却导致身份的丧失,进而迷失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经常在写作技巧上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其作品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通过分析《我的安东妮亚》和《教授的房子》中的叙述结构来探讨凯瑟在这两部小说中所用叙述技巧的成功之处及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保罗事件》以少年保罗撞火车自杀作为故事结局,年轻生命的陨落令人叹息,其死因更值得深入探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保罗兼具内化和外化的心理失调。他长期压抑和焦虑,其所处的教育体系的失败是外部原因,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则为内部原因,亦是根本原因。内化的心理失调最终以极致的外化心理失调——自杀的方式反映出来,进而实现了作者在物质世界中捍卫精神美的写作理想。因此从多角度对《保罗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层层剖析少年保罗之死因。  相似文献   

6.
唐炯 《凯里学院学报》2004,22(5):118-120
薇拉·凯瑟以她的小说文明于世 ,尤其是以内布拉斯加为题材的几部作品。这些作品高度赞扬了拓荒精神。薇拉·凯瑟早期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 ,拓荒精神植根于人们心间。而且人类的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主要作品 ,如《教授的住宅》 ,《死神来访大主教》。小说中 ,凯瑟强调精神价值。她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勇敢的拓荒者、艺术家、圣徒。他们一生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柯可 《文教资料》2010,(23):30-31
在薇拉·凯瑟所生活的年代,美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本文拟选取她的多部作品,从中管窥她面对巨大社会变革时内心的煎熬、彷徨与挣扎。  相似文献   

8.
凯瑟的作品重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理念。无论是《啊,拓荒者!》中对土地的理解与尊重,《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的和谐统一。还是《死神来迎接大主教》中对传统文明的追求,无不体现了凯瑟浓厚的生态意识。在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精神生态出现严重危机的现代社会,重温凯瑟的自然观对于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是奠定凯瑟文学地位、使其享誉世界文坛的两部长篇小说.在作品中,凯瑟糅进了性别、父权等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关心的话题,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超越传统妇女角色的精明能干的拓荒女形象,彻底颠覆了父权至上的二元对立思想,为建立一个在经济和精神上获得双重独立、两性平等、融溶共存的和谐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民族及其文化,实际上是由作为征服者的阿拉伯半岛居民与广大被征服地区皈依伊斯兰教的土著居民长期融合的产物。而"舒欧比亚"乃是这个民族融合体中被征服者对征服者特权地位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在世界史上又是一种罕见的"例外":被征服者不仅接受了征服者的伊斯兰教信仰,而且还接受了后者的语言,尽管前者的文化要比后者先进得多。这也就凸现出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本身的某些"优点"。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都市生活给女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女人可以活得有声有色。然而,因为物质等因素,都市中的爱情遥不可及,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张扬,人生的自由受到一定的抑制。尽管如此,人类还是在迷失中行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理性的思想者,王威廉借助于文学的形式不断地表达着自己对现代社会以及生活的思考,在他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之中,书写的对象一直都是围绕"自我"展开的。面对深陷在生活之中的自我,王威廉表现了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迷失,以及在追寻自我之后而无所得的失落之感,王威廉擅于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困境,并以此来粉碎现实、瓦解现实。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作为当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家乡河南底层农民的苦难与畸形的生活状态。而在《风雅颂》这本著作中,阎连科一转常态,将自己关注的视角对准了高校的知识分子行列,用批判的视角与反讽的手法对当下知识分子精神迷失的现状进行了呈现与反思,具有一定程度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的小说始终深深的关注着人性,通常把思考的目光聚焦在世俗权力下的人性上。展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人性在世俗权力下的被奴役和蹂躏,在悲观和绝望中寄予了作者深广的人文意图。  相似文献   

15.
16.
自我是谁?没有学生能清楚准确地回答,许多成人也很难找出答案,更可怕的是我们作为教师何曾努力寻找答案?人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关心,但对自我却漠然置之。所以苏格拉底呼唤:认识你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新文学发展中 ,女作家竞相出现。丁玲不仅以其创作的当代性 ,笔致的从容和风格的深厚突破了女性文学的狭小格局 ,而且以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现生活的出色才华 ,塑造出从前期的孤独感伤的女性形象到后期的坚毅执著的女性形象 ,这种变化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 ,从而使丁玲成为左翼文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韦护》是一部“革命加恋爱”式的作品,虽然在学史上的成就不高,但他们为学带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一批新的学形象,一股自由奔放的气概。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学模式加以彰显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样一种叙事方式下。一种不成熟但却不失真实的知识分子心态得到了相应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以心本论为出发点,旨在道明由于欲望的侵蚀,而导致本真心灵的迷失与意义世界的崩溃,致而着力重构本真的心灵世界。"心"是世界的本体,也是意义世界的支柱,从而为中国人奠定了社会行为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以心本论为出发点,旨在道明由于欲望的侵蚀,而导致本真心灵的迷失与意义世界的崩溃,致而着力重构本真的心灵世界。“心“是世界的本体,也是意义世界的支柱,从而为中国人奠定了社会行为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