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端午趣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因唐老宗八月五日生,宋璟为避讳,就改称“端午”。古又以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月令广义》:“五月初五日端阳节。”端午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佳节,自古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袋、悬蒲剑等俗。【赛龙舟】端午赛龙舟有许多传说。据《曹娥碑》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停止伐齐而渐被疏  相似文献   

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或“端阳”,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相似文献   

3.
《胡同文化》今年暑假以来,已经听过好些堂《胡同文化》。暑假期间,我担任评委的全国的几个大赛上,都有《胡同文化》。可以说,只要有大赛,就会有《胡同文化》。赛事上《胡同文化》的上镜率是最高的。汪曾祺,幽默语言大师。他不是北京人,可以说比北京人更能“侃”北京。汪曾祺是擅长写小事情、小人物、小问题的高手。从小的事情当中,来引出一个大的命题。比如,《端午的鸭蛋》,选进初中语文教材了。通过写端午的鸭蛋,叙述一种文化(端午文化)的消失。《胡同文化》,也是在叙述“胡同文化”的消亡。他没有对胡同文化进行批判,完全没有批判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汪曾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下册《俗世画卷》中的《端午日》(沈从文)、《粽子里的乡愁》(琦君)【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端午风俗,感受其中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体会端午节传统习俗蕴含的情趣。2.品味文章语言,发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情感。3.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珍惜我国的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  相似文献   

5.
端午直到今天仍是中国的传统大节,她被人称为“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我们从这众多节日名称中仍能感受到她的生命活力。但究其本源,端午并不是一个良辰吉日。端午作为五月五日的节名,就目前所见资料看,始于魏晋时期。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有如  相似文献   

6.
端午诗话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周处《风土记》)端,即事物的初始;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故端午又称“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之讳,“端五”才正式改成“端午”。据史书记载,古代过端午节,民间便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和菖蒲等习俗,有的还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确实不少。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反映了端午最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竞渡(即赛龙舟),历来被…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强全校师生对康区和康巴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树立“热爱康巴、建设康巴”的理想;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康区和康巴文化的广泛重视,促进康巴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康巴文化的传承;推进“康巴学”的研究;将我校“读康巴、写康巴、讲康巴”系列活动引向深入,《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联合开展“读康巴·写康巴”文学作品征和学术论文征集活动。一、文学作品征文活动1、活动时间:2006年6月5日———2006年9月1日为征文阶段,9月1日至9月10日为征文评审阶段。2、征文范围:本校师生、校友3、征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学习当代作家沈从文的《端午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民俗风情单元),在完成文本阅读.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后,学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为了进一步领悟课文所再现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我灵机一动:“同学们,端午佳节即将来到,我们怎样给亲人传情达意呢?”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从素质教育本身的要求出发,还是着眼于对文章主题思想的解读,将地方文化引入中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环节都已经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事实上,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本身就是“地方文化”的文本,如《社戏》、《故乡》、《吆喝》、《春酒》、《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安塞腰鼓》、《观舞记》、《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等,都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课本通过经典范文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德、磨砺学生意志、弘扬爱国情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这一过程实质上部分属于化“地方文化”为“人类文明”的渗透过程.从这点出发,把地方文化引入学科教学,本身就是进一步拓展课文外延、丰富课文主题内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一篇写家乡风俗的散文。家乡的风俗,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把写作的视角瞄准了“端午”这个独具江南特色的风俗节日,由“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继而写到“家乡端午的鸭蛋”,不紧不慢,不蔓不枝,娓娓道来,一路写去,好像行走在山阴道中,沿路是美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但你在不知不觉中却是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学生、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  相似文献   

12.
1967年 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号召师生“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实行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学校师生纷纷到工厂、农村进行串连,介入社会各单位的文化革命运动。 2月4日  相似文献   

13.
端午话习俗     
邹大庆 《辅导员》2009,(13):35-3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中秋”(原名“仲秋”)两个词最早见于《易经》:“日曜端午,月皓仲秋。”意思是说太阳在端午之昼最亮,而月亮则是在中秋这夜最明。现在单说“端午”。《说文解字》对“端”的解释是“正直”“庄重”;对“午”字的解释是十二地支的第七位,另外也含有“正”的意思。凡是到过北京,游览过紫禁城的人都知道,从天安门向里走。第一道门叫“午门”,第二道门就叫“端门”。“端”“午”并列,俱为“正门”。  相似文献   

14.
春节、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我以为,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对传统节日的来历也该略知一二,有选择地给孩子说一点有关节日的掌故和轶闻趣事,这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光大。现单说“端午”的风俗。吃粽子。《列女传》里叙述的古代贤淑妇女操持家务时有:“初夏端午,子妇劳苦。平旦起身,烹煮角黍。”“角黍”者,把“黍米”包裹成“尖角”状之谓也。据  相似文献   

15.
韩冬萍 《辅导员》2013,(16):145-145
<正>6月8日,在第九届高碑店五月节漕运庙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朗诵端午诗词、包粽子、斗百草、参加端午知识问答、参观端午文物展,共同体验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活动仪式上,在清朗的古筝乐曲伴奏声中,同学们用稚嫩的童音,朗诵了《五月五日》《竞渡诗》《乙卯重五诗》《端午》等诗词,追忆古  相似文献   

16.
韩冬萍 《辅导员》2013,(Z2):145
6月8日,在第九届高碑店五月节漕运庙会开幕式上,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朗诵端午诗词、包粽子、斗百草、参加端午知识问答、参观端午文物展,共同体验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活动仪式上,在清朗的古筝乐曲伴奏声中,同学们用稚嫩的童音,朗诵了《五月五日》《竞渡诗》《乙卯重五诗》《端午》等诗词,追忆古  相似文献   

17.
又到一年棕飘香。端午节是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相似文献   

18.
正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习俗繁多。其中,斗百草是端午文化的一部分。斗百草,源于周代。《诗经·周南·菅》说的就是斗草之戏。到了南北朝,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端午的文化娱乐风俗。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韦绚《刘宾客嘉话》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的:生活处处皆语文。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活动通过讲故事、诵诗文、看录像、学包粽子等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活动过程:活动一: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体验多彩的端午。1.话粽子。①学生交流预先搜集的有关粽子的资料。生A:我从家里的藏书《民俗大观》查到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20.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即端五,这是古人有“值五曰午”之俗的缘故。晋代周处《风土记》释:“仲夏端五,端,始也。”端午是五月第一个五日,故又称“重午”或“重五”,至于“端阳”则取其阳气始盛之意。这天有吃粽子、赛龙舟、采艾蒿和菖蒲等习俗。关于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起源,不少学者作过专门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而对采艾蒿和菖蒲习俗的起源,至今尚未无人作专门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