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许多作家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编辑的身影.巴金最早的小说<灭亡>,是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老逝世时,巴金在唁电中深情地说,"圣老是我一生最敬爱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编辑之友>创办较早,是出版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刊物.每期的<编辑之友>我都浏览一遍,好文章我还反复阅读.从总体上看,<编辑之友>的优势和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与邹韬奋皆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在编辑舞台上足足工作了65个春秋,先后编辑出版过如<小说月报>、<公理日报>、<中学生>等数十种报刊,编著、审定的图书不计其数.邹韬奋先生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月报>等7种报刊.  相似文献   

4.
<图书编辑工作规程>(简称<规程>)详细阐述了编辑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编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式.<规程>颁行十余年来,对规范编辑工作、提升编辑含量、提高图书质量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5.
类书编撰是中国古代编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明至清代中叶,以<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两部空前巨著为标志,中国古代的类书编撰进入了繁荣与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任火 《编辑学报》2000,12(3):174-175
文字简约,内容实用,完整系统,这是我读了陈燕、赵藏赏、傅爱民编著,由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科技期刊编辑方法研究>(以下简称<方法>)一书后得到的突出印象.我以为,对科技编辑来说,案头上摆放这样一本书,对工作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卞葆 《编辑之友》2001,(4):11-12
1998年2月,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向全国各出版社转发了中国编辑学会和湖北省编辑学会编写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是出版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用以提高编辑工作质量而要求遵守的规范.三年来,<规程>对于稳定编辑出版秩序、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抑制图书质量滑坡现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所评价的那样:"<规程>既是编辑人员的自律要求,又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可喜成果."今天,面临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图书质量仍令人堪忧的新形势,我们重温<规程>,研究<规程>的执行主体--编辑,对进一步贯彻落实<规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的编辑初审工作,从编辑的责任与意识、学科专业知识、编辑专业知识及编辑学方法和技巧、网络学术资源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科技期刊的编辑初审工作.  相似文献   

9.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近二十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周刊、 <生活星期刊>、<生活日报>、<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周刊等报刊,撰写评论和通讯报道文章数百万字,出版了数十本著作和译著,并成立和经营了生活书店,为我国的报刊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韬奋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新闻出版事业,他的编辑思想更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探讨韬奋的编辑思想特色,对今天的期刊编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是中国编辑的典型代表,他在70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编辑思想。文章从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背景、具体实践及内涵等方面,对叶圣陶编辑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最近,接连出席了<大学出版>和<中国编辑>两份刊物的编委会,听取了两个编辑部同志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和新一年工作的规划与设计,同时也被要求对这个总结与规划进行一番评析,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少许思考.  相似文献   

13.
《吴医汇讲》期刊性质与编辑出版要素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中国最早的期刊,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对其期刊性质,已有一些研究结果,并确认其为中文期刊的萌芽.[1,2]<编辑之友>亦曾载文指出明代<朱翼>为最早中文期刊.[3]从报、刊同源的角度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认为:"中国大约在宋代以后抄印出卖的邸报,可视为世界上期刊的雏形."[4]亦有人将西方传教士分别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于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视为在境外和境内出版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而认为"<吴医汇讲>说尚待论证".也有人将传教士创办的这两份刊物肯定为中国期刊的萌芽.[5]医史界包括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辞海>似乎对江苏吴县唐大烈编刊的<吴医汇讲>为最早的中医期刊并无异议,[6]但并未认识到其应为最早的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说话的时候",<新华字典>、<汉典>、<辞洋(ciyang.com)>解释为"眼前,现在"."目前"的同义词有"现在、而今、如今、方今、当前、今朝、此刻、当今、目下"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在长期编辑《中学生》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他牢牢把握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巧设专栏,突出刊物特色;重视发现和扶植新人;在编辑运作中坚持编者、作者、读者三方互动。他的一切为了读者、严谨认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但这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在编纂上却处处"硬伤",充满漏洞:前后诸多重复之处,篇与篇之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各篇内容也驳杂不纯.两千年来,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修订都没人敢对这些"硬伤"作出修补. <论语>的编纂"硬伤"应给现代编辑带来莫大的启示: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对待作者,尊重作者的原稿,编辑中切忌自以为是,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8.
我一向敬重文坛前辈、编辑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中学时代就读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散文、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教育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叶圣陶的编辑精神体现了他对编辑社会价值的长期追求、对编辑职业价值的终身守护和对编辑职业的无限热爱。叶圣陶"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要求编辑做有心人、做用心人、做知心人。新时期,学习叶圣陶编辑思想和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期刊编辑专业成长,要求教育期刊编辑首先要懂教育、要有熟谙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严谨治学并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亢小玉  姚远 《编辑学报》2009,21(6):485-487
通过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以<学艺>和<科学>杂志扶持华罗庚为切入点作个案研究.结果表明,华罗庚在<学艺>和<科学>杂志编辑的指导下撰写出否定苏文的完整学术论文,从而一举成名,并在熊庆来等科学家的扶持之下由一名自学青年最终成为著名数学家.认为:科技期刊不仅具有科学信息传播功能,而且有很强的识才、育才功能;期刊编辑不仅应具有娴熟的编辑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