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陆续更新计算机设备,为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硬件设施。我结合自己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结合自己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成了新时代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不仅能开拓小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这门工具的使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评价,要求在2010年前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在中小学校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努力与学科教学整合,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是一个计算机和网络高度普及的时代。计算机将成为每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基本工具,相应的,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否则,甚至可能成为新型的“文言”。目前学校广泛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正是为了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运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和平台,最终使学生具备信息时代应具备的各种新型核心素质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基于个人教学实践摸索,就如何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为此,教育部提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2001年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发展,如今的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普及。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时代对少年儿童的迫切要求。所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信息技术对初中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小学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信息思维能力,为日后娴熟使用计算机查找学习资料与工具打下基础。然而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们带来了不少困惑与思考。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具备这样一种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一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初步具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发布等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程.怎样上好这门课,使之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益?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在此,本人就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略述陋见,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0.
新的世纪将人类带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及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更加快了信息时代的前进步伐。面对信息化的浪潮,许多学校已把学习计算机的应用提升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上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成才之路》2012,(14):9-9
正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许多学校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计算机教学,也成了当今计算机教学的中心议题。在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明"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更加喜欢这门学科呢?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指出: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3.
李聪 《教师》2012,(28):110-110
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目前,中专学校里的很多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本文就如何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于茂海 《学子》2013,(11):13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于茂海 《学子》2013,(9):13-13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重要文件,要求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规定,在21世纪初,全国范围内的高中、初中和小学都要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是国家的明智之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适应信息时代激烈竞争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国所有的中学和大部分城镇小学都已具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但是,当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基本达标后,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课程却渐显“边缘化”,这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日渐普及的计算机时代,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时期,计算机这一学科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因此,在中专学校要充分重视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扩大知识面,并为学生学习、择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及计算机的一些操作命令。是使用计算机的基本工具,也是学习计算机其它课程基本功。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开设这一基础课。这门课以学习DOS操作基础较好,因为这种操作系统的版本已经很高,更重要的是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史东 《教育现代化》2005,(5):120-121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决定,在21世纪的10年中,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都要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影响深远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