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且人们所熟悉的“应变诗”。说是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宫中昨夜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  相似文献   

2.
金龙变嫦娥 明代大学士解缙才华横溢,聪慧机敏。相传有一天,明成祖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相似文献   

3.
<正>"龙"变"凤"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应变诗"。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昨夜宫中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了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立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皇帝马上插嘴说:"是女孩儿!"解缙听了,立即改口:"化作嫦娥下九重。"皇帝又出难题,道:"那孩子已经死了!"解缙马  相似文献   

4.
明代大学士解缙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才情横溢。他多次奉命吟作“转弯诗”,被人传为佳话。一明成祖(朱棣)的皇后生了孩子,解缙奉成祖之命作《有喜》诗。“君王昨夜降金龙。”解缙  相似文献   

5.
张坤 《初中生》2007,(5):24-25
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道圣旨:皇帝要他进贡公鸡蛋。原来,李尚书在位时得罪过几个小人,他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学生解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这时的李尚书毫无办法,只好让他前往。解缙进京见到皇帝后,没有直接劝说皇帝公鸡是不能下蛋的,要皇帝收回成命。如果这样,他可能遭到一场杀身之祸。他向皇帝说:“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皇帝一听哈哈大笑,说:  相似文献   

6.
《老年教育》2009,(1):38-38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妙。  相似文献   

7.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钓鱼,半晌不见鱼儿上钩,而同他一起钓鱼的文人解缙却不时扯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朱元璋显得有些尴尬,解缙一看情况不妙,连忙躬身上前,赋诗一首:“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  相似文献   

8.
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时,诗兴大作,信口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满朝文武听了,哭笑不得。这哪里是什么“诗”?简直比平常说话还俗不可耐。大家正愁无法圆场,只听洪武  相似文献   

9.
一、九岁妙对父联解缙曾为明代翰林,从小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神童”。九岁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到江边洗澡。父亲见他把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浴盆”。解缙非凡的语气令父亲又惊又喜。二、机敏巧对师联解缙幼年机敏异常,一次他摘了一朵花玩耍,不提防老师进来,他急忙把花藏在袖内,老师随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缙对道:“大人明察秋毫”,这才平息了老师的怒气。三、施展才华得佳偶解缙年轻时,一位尚书指着棋盘出了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他对道:“地作琵琶路…  相似文献   

10.
解缙,江西吉水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在学术、诗歌、书法、散文等方面都很有成就。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诙谐幽默,留下了很多的诗词趣话。一日,解缙陪朱元璋出游,朱元璋要解缙以《鸡冠花》为题吟诗。于是,解缙出口一句:"鸡冠本是胭脂染。"有人提醒,不是红色的,是白色的。解缙又吟出了第二句:"今日为何浅淡妆?"随后,解缙又自己做出了解答:"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众人听了,连连叫好。  相似文献   

11.
赵丽敏 《天津教育》2001,(10):39-40
微格情境纪老师讲完了三位数乘法,出了5道题让同学们计算。纪老师巡视后回到讲台,让同学们停笔,说了两三遍,金龙还是不停笔。纪老师有些生气地叫起他:“金龙,你站起来!老师说了两三遍‘停笔’,你为什么不停笔?”金龙站起来,小声说:“我……我想把这道题算完。”纪老师:“你算出来了吗?”金龙:“没有。”纪老师:“为什么没有?你现在在算哪道题?”金龙:“我……我在算2113×123等于多少。”纪老师:“今天我们讲的是三位数乘法,你为什么要计算三位数乘四位数?”金龙瞅了一眼同桌高红,低声说:“我……我看见高红…  相似文献   

12.
解缙智对     
<正>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解缙,曾经跟随皇上游览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这应当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做‘一步高一步’。"等到下桥时,皇上又问他:"这又该如何讲?"解缙答曰:"此为‘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听了十分高兴。又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后宫昨夜有喜事吧?据此作一首诗来。"解缙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摇摇头,说:"不,是一个女儿。"解缙随即应答:"化作嫦娥下九重。"皇上又说:"但是她  相似文献   

13.
“逆挽”法运用到诗文中,显示出“欲擒故纵、欲扬先抑、前后跌宕而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与众翰林学士起饮酒,并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庆贺“鸡年”。朱元璋开头吟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听罢无不侧身窃笑。少顷,朱元璋续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人昕,不禁肃然起敬,拍案叫绝。朱元璋这首诗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用了“逆挽”法。诗的一、二句蓄势兴波,是“纵”,是“抑”;三、四句笔锋妙转,平地起峰峦,是“擒”,是“扬”。由于采用了这种方法,化平为奇,更俗为新,使人感到心灵的震动分外巨大,朱元璋那种摧毁旧王朝、开  相似文献   

14.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头,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出,石破天惊的效果。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他的《游虎丘山》…  相似文献   

15.
谐趣园     
随机应变吟趣诗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  相似文献   

16.
杜若 《小学生导读》2014,(12):16-18
说起凤阳,人们一定会想起那首流传很广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歌词里说的朱皇帝,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相似文献   

17.
解缙答难     
解缙是明代著名的大才子。有一次,皇帝想考考他:“卿家,人人都说你很聪明,今天我叫左丞相说一句真话,右丞相说一句假话,只准你加一个字,把这两句话连成另一句假话,你能行吗?”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1,(Z2):114
明代才子解缙,自小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他家与当时辞官在家的曹尚书家离得不远,有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字过敏,生怕有人说“朱”的坏话。诗僧来复谢恩诗中说“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醐醍出上方”,朱元璋道:“竟敢用‘殊’字,这不是骂我歹朱吗?”及看到后文“无德颂陶唐”一句,更加认定这是在骂自己无德,于是杀掉来复。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老疑心人家在讽刺挖苦他不“光彩”的出身。这方面他简直就是阿Q的祖师爷,觉得“光”、“秃”、“僧”及其同音、近音字特别刺眼刺耳。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之句,在朱元璋看来,“生知”有讥讽“僧智”之嫌,活得不耐烦了,杀。各类贺表颂扬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