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课的引入上课开始,教师指着黑板的一条边问:“这条边有多长?”又拿出一根绳子问:“这根绳子有多长?”学生答覆不知它们的长度后,教师启发道:“有办法知道它们的长度吗?我相信到商店里买过布和带子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办法来。”根据学生说的办法,教师说:“想知道黑板和绳子等东西有多长,可以用市尺去量。今天我们都来认市尺。”(板书:市尺的认识。)二“市尺”的教学1.看、认。教师出示一市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市尺”(板书),从这一端到那一端(用手指点)的长度是1市尺(在板书的“市尺”前加写“1”)。  相似文献   

2.
方法一 先让学生做“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蚂蚁从上海一直爬到杭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回答“那只蚂蚁是在地图上爬。它爬的路程是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并不是实际的距离”时,教师可说:“(出示地图)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随后板书课题“比例尺”。  相似文献   

3.
教6的乘法口决例1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的旧知,然后按以下程序进行教学.贴出一只蝉的放大图,问:"蝉有几条腿?怎样列式计算?谁会根据算式编句口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口诀 6XI二6一六得六又贴出一只蝉的放大图,用集合圈把两个图围起来,仿照上面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题板书下面接着板书。  相似文献   

4.
放假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上课的感觉》,一则练练笔,二则调查一下高一入学以来班上学生上课的状态。有一名学生的周记让我颇感意外,学生写道:“……老师一直站在讲台上,手臂像两根柱子一样撑着讲台,前倾着身子,俯视着坐在底下的我们,他从来都不挪动一下,除了板书时转过身去。只见他面色严肃,眼神凌厉,从教室一边扫到教室另一边,我们纷纷低头回避他的目光,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可怜事儿。沉默,一分钟,两分钟……在教室里蔓延,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掩卷沉思,感慨良久。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却总以“凌厉”的目光看学生,学生如何去体…  相似文献   

5.
两位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讲读《罗盛教》一课时,对写罗盛教知道出事以后,“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的“跳”,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闻学生:“罗盛教是怎样把崔(王莹)救上来的?指出罗盛教救崔(王莹)的动词。”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词语依次作了板书: 跑、奔、脱、跳、摸……板书后老师又问:“这儿的‘跳’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罗盛教跳进水中去救崔(王莹)。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摘     
不要错过芳草◇田语编译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  相似文献   

8.
一、引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方工整、缓慢地板书1、2、3、4、5五个数字。学生齐读一遍后,问:“5比4多几?” (5比4多1)教师接过学生的话说:“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学生齐答:6!)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宣布本节课题,并板书“6”字。【注: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这里我们不采用一般教师惯用的卡片、小黑板等教具从复习旧课中去引入的办法,是因为教师在缓慢书写的过程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数学家拿出三顶帽子让甲、乙两学生看清楚:两白一黑,然后用布蒙住两学生的眼睛,将其中两顶分别戴在这两个学生的头上(两人戴的均是白帽子),再去掉蒙住眼的布让两人根据对方头上帽子的颜色来推断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两学生看了对方头上的帽子,彼此沉默了几秒种,不能回答。忽然,学生甲立刻断定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诸位不禁要问:学生甲怎么知道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答曰:他用了反证法: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学生乙再笨也能马上断定自己戴的是白帽子,(因为只有一顶黑帽子),然而学生乙未作立刻回答,说明自己戴的必是白帽子!  相似文献   

10.
我曾在科学课堂问小学生:我们为什么上科学课啊?学生的回答很整齐:为了学习科学知识!我又问: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什么呢?学生们沉默了一会儿,有几位小声说:长大了当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一、谈话,引出课题(板书:燕子).让学生思考:燕子的体态是怎样的?它的羽毛、翅膀、尾巴各有什么特点?(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二、看图.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文语言给予点拨. 1.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面,让他们边看边回答: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板书:春天)从哪些事物判断画的是春天的风光?(板书:柳、草、叶、花)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世界)小朋友,谁认识这个词?生:世界。师:你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吗?生:我们的世界很美丽。生:我们的世界多美呀!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美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指板书)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齐读课题)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件什么事?(讲故事同时播放轻音乐)师:现在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生:故事讲了一只小鸡看到了世界。师:有谁要补充吗?生:故事里讲了一只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看到了世界。师:有进步,但是…  相似文献   

13.
赖细兰 《师道》2004,(6):40-40
一位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老师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顺手从桌上拿起一个生的小杏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是什么滋味。学生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如是老师又顺手拿起一个熟了的小杏让他品尝,并问学生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说:“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问道:“为什么?”学生回答道:“因为开始的那个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便开始开导学生:“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  相似文献   

14.
爱的谎言     
<正>最后一次5分钟的灭灯时间里,是李老师趁着黑暗拿出100元钱放在了讲台上。上午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声响了。老师一宣布"下课",育才中学初二(3)班的同学们就冲出教室,奔向食堂。张小明望着同学们的身影,独自趴在桌子上想心事。班长走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去吃饭,他先是不吭声,最后才嗫嚅道:"我把钱给丢了,没钱买饭。"班长问丢了多少钱,他沉默片刻后说:"100元。"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前:对答游戏 师板书:要是。示范:要是你口渴了,就去喝开水。 问:要是你肚子饿了?(鼓励多元回答)要是白天过去了?要是太阳落山了?要是我捡到了一只会喷火的小恐龙?(根据学生回答即兴追问和创编,形成一串故事)  相似文献   

16.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7.
李小琴 《班主任》2014,(2):54-55
正说实话,那一天,我对班上一些学生感到失望。课上到最后几分钟,我发现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回答过问题。于是,我决定问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沉默的一群"来展示自己。我微笑地望着学生,亲切地鼓励着:"这个问题,我想请这节课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回答。谁愿意?"高举的小手立刻全放下了,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我。等了好一会儿,没有一个人举手。我心头的无名之火瞬间被点燃了,微笑慢慢消失,目光冷  相似文献   

18.
师 :上次作文 ,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 ,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 ,把它写下来。这篇作文 ,大家写同样的题材。现在 ,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 :《快乐的日子》) ,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看看 ,按这个题目的要求 ,写的是什么?生 :写的是“日子”。师 :什么样的日子?生 :快乐的日子。师 :对 ,一定要写出快乐来 ,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现在 ,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 ,回答 :在什么时候 ,我做什么?考虑一下 ,再告诉老师。生 :一个春天的下午 ,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生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 ,我去捉“知了”。生 :一个夏天的早上 ,我…  相似文献   

19.
幽默     
“这是什么形?”父亲指着长方形图案问儿子。“长方形。”儿子答道。“这是什么形?”父亲又指着正方形图案问儿子。“短方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A记得有一次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做课后练习时,老师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读题,此题为“小溪流进()里”。这位学生站起后,大声读到“小溪流进括号里”。B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C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出差错。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故意设置“谬误点”,巧妙“示错”,即把字词写错,把话说错,却有着“曲径通幽”之妙。例如教学《一个苹果》(第九册独立阅读课文),为了使学生学习“怎样选择材料”(本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首先,我就用“示错”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为后面学习选材作好铺垫。新课伊始,我有意去掉“一个”板书课题:苹果。学生当即举手指出少了“一个”,我并没有马上纠正,却微笑着趁势说:“倘若这篇课文的标题换成《苹果》,可以吗?”这一问,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学生私下争论,我要求他们仔细阅读课文后再回答。几分钟后,安静的教室活跃起来了,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来“抢”知识。生:不能删掉“一个”,它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师:我认为不是,它只不过表明苹果的数量,标题中有与没有一个样。(我“坚持错误”) 生:这个词强调了苹果之少,我觉得还是不该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