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说古时候有位老人,他有个孝顺贤德的儿媳。有一天老人不在家,恰巧他的好友张九和李九来家邀请他去喝酒.他俩一个拿着一把韭菜(又名马莲菜),  相似文献   

2.
农村丧偶老年人独自生活加大了他们身体、心理患病的可能性.宏观的社会政策和微观的子女照顾,甚至于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都是不够的.年老的生命历程不可逆转,而丧偶的角色则可能改变.再婚有利于农村丧偶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发展和稳定.然而,农村丧偶老人再婚却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子女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让座与抢座     
当乘客上完后,汽车里空位不多了.途中,又上来几人,其中有一位手拄拐杖的白发老人.老人上车慢,当他走进车厢时,已经没有空位置了.乘客们只是看着这位老人,却纹丝不动;我也是.我想,这位老人要是走在那三个人之前,就保证有座位了.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19-123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通过对B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留守老人存在热衷保健品消费的现象,不仅会给健康带来危害,也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老人热衷保健品的原因有身体健康不佳、经济条件改善、日常照顾缺失以及精神慰藉匮乏。通过送诊下乡、防诈骗讲座、子女关爱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引导老人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可以积极改变农村留守老人热衷于"三无"保健品消费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善待老人     
陶行知家有个邻居姓王,两家一向和睦相处.王老奶奶年岁已高,耳聋眼瞎,行动不便,生活上要靠人照料.儿媳王大婶把奶奶看做累赘,一日三餐给老人剩菜剩饭,老人不敢得罪儿媳,只得忍气吞声.  相似文献   

6.
人们说,做个学习的老人,快乐的老人,有作为的老人.而我想到做个受欢迎的老人,是事出有因的.春节期间,有几个同志向我诉苦,单位的老干部要求过高,动不动就牢骚满腹,爱发火;还有的父母不近人情,不理解子女,过分节俭,甚至到了不讲理的程度,使人难以忍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单位有的子女对老年人的特点不太了解,思想准备不足,工作做得不细.  相似文献   

7.
杜书福的《楼上楼下》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小小说。换言之,是一部文质兼美的作品。 《楼上楼下》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一位农村老太太在城里被城里的儿子儿媳嫌弃、冷落,生活处境极其艰难的描叙.深刻讽刺和批评了一些人在孝敬老人问题上表现出的狭隘、伪善、自私、冷酷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孝心谎言     
诚实是我的父母给子女定下的"家规".自从懂事起,我和姐姐、妹妹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今年是老父老母的70大寿,我们商定为两位老人祝寿.正当父母沉浸在喜庆气氛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子女竞私下"串通一气",合起来欺骗父母.  相似文献   

9.
东方人和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老人的生活.东方人的理念是越老越离不开子女,而西方人的理念则截然相反.在西班牙,子女从学校一毕业,有了工作就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有的一两个星期回家一次.一旦结婚,见父母亲的时间更少,有的是一两年见一次.当然做父母亲的也决不会埋怨孩子不孝顺,因为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老人大多数和自己的老伴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0.
丁勤 《老年教育》2006,(8):26-27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不是比谁对老人孝顺,反而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子女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地说:“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反而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流向城市.他们进城务工后,子女有的留在农村由老人或亲戚照看,这些孩子常年缺乏父母关爱,成了留守儿童;有的则随父母进入城市,成为处于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流动儿童.据全国妇联最新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约5800万人;而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也有近2000万.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相对稳定和充满亲情的环境,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12.
吴淡如 《良师》2010,(9):12-12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小村落里,来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他向全村村民宣布,他会一种点石成金的法术。不过,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说想要学这套法术的人得先把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当学费才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出现农村大量留守群体.以安庆市镇江村留守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精神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得出如下结论'留守老人总体上对物质生活比较满意,但是在生活照料、医疗保障方面仍面临着困境;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时常感到孤独抑郁;留守老人对幸福晚年生活的期望不高,希望子女对自己付出更多情感.因而,应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筹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5.
前沿     
《新作文》2013,(6):2-3
感动云南一抄表员默默为80岁老人垫缴电费6年2007年,唐保存开始负责云南马武村的抄电表和催电费工作。一天,他来到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前。抄录完电表指数,填好电费单后,他走进屋内,眼前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在忙碌着。他来到老人身边向她说明了来意,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零钱塞到他手里。当看到老人的家里一贫如洗后,唐保存没有犹豫就把老人递过来的钱和电费收据单塞给了老人,然后离开了。唐保存找村里人了解到,老人叫龙绍芳,年近八十,家里还有都有残疾的儿子儿媳,几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全  相似文献   

16.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那里不停地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能轻易就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鱼,不知道有我;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那些鱼当然也就不知道我的存在了。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不停地盯着鱼,有没有鱼上钩,心里急躁,情绪不断变化。鱼不让你吓走才怪呢,你怎会能钓到鱼呢?”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短…  相似文献   

17.
在一份文摘报上看到,我国某地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出过三个将军,据说,这个村子有一个村规,将“坚强”视为村民的生命法则。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哪家有人因为贫困而自寻短见者,全村人将不再理会其老人、兄弟与子女。因此,全村的人,不管是解放前的困苦年代,还是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都没有一个人自杀。反而,他们的村民千方百计地谋生。当年红军经过他们那里时,有几十个青年参加了红军,打仗都勇敢地冲在前面,那些没有死的,都在肩上扛着条条,甚至戴上星星。人们或许以为,在战争年代,需要坚强不屈的志气与勇气,则在和平年代就不需要这个…  相似文献   

18.
有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二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那里不停地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年轻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鱼饵相同,地方一样,为何你能轻易就钓到鱼,我却一无所获呢?”老人从容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鱼,不知道有我;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那些鱼当然也就不知道我的存在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孝文化是对子女做出的要求,西方文化并没有对子女规定相应的要求.中国社会提倡敬老爱老;西方是老人独立于子女.悌文化讲的是人与人相处注重的礼仪,注重悌根源还是为了做好“孝”,做好人,西方文化礼仪目的更在于做事.前者根源于孝文化,后者根源于西方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春秋时代,晋国有个士氏家族,一贯重视对子女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据古书记载,周定王十五年(公元前592年),晋国一位呢?他认为儿子那样做,是不懂得谦让;而对长辈不谦让,就是不尊敬老人;不尊敬老人,就会使自己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士会这样反复地教育儿子,给士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