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了“还NP呢”(S1)句式与“到底是NP啊”(S2)句式在两种不同思维层面中的同和异;在主观推测层面,S1与S2具有相同的固有推测义;在客观认知层面,S1与S2具有不同的语境认知义。这种不同思维层面的同和异,集中体现了S1与S2这两种不同句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语的"都+NP+了"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Np具有顺序义,并具体考察了Np的各种顺序义小类,同时,本认为“都+Np 了”句式中的“都”不是时间副词,是语气副词,不同于“已经”。  相似文献   

5.
韵律、认知和交互主观性推动“有失X”的构式化,形成“确认”构式“有失NP”、谦辞构式“有失VP双”、指摘构式的“有失NP”。指摘构式“有失NP”在交互主观性和认知类推作用下,分化出表轻量指摘义的三个下位类型:“有失NP”“有失AP积极义”“有失AP指摘义”。伴随“有失X”的构式化,跨层结构“有失”演化为粘宾动词;伴随“有失X”的后构式变化,粘宾动词“有失”演化为评注副词、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6.
“都NP了”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从句法的角度还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都NP了”句式中的“都”都很难被看作是时间副词,只是起增强语气的作用。同时,“都NP了”句式的主观意义也未必是由“都”造成的,该句式主观意义的实现主要与后续句相关。  相似文献   

7.
"除了X,Y"句式中Y句中的表意副词分为独用和连用两种情况。大家对表意副词的独用比较了解,相关研究也较多。我们将从表意副词连用的角度出发,扩大对"除了X,Y"句式中Y句中表意副词的研究范围。本文涉及到七个连用表意副词:全都、也还、再也、也再、也都、都还、还都。我们按照单个表意副词所表达的语义关系的不同,将这7个连用表意副词分为两大类:表示同类语义关系的表意副词连用和表示异类语义关系的表示副词连用,并结合语料分析连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都 NP 了”句式中“NP”和“都”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分析,指出这一句式有别于汉语的一般句式,表现出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苏欣 《华章》2013,(31)
“更”和“还”两个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X比Y更W”和“X比Y还W”两个比较句式虽然相似,某种条件下可相互替换,但也有语法差异,某些语境中不可替换,且都可以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11.
也说"还NP呢"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还NP呢"句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既已讨论的"还NP呢"句式只是"还NP呢"句式中的一种类型,"还NP呢"句式还包括其他类型。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和句法环境两个角度,考察既有的讨论中"还NP呢"句式(本文用S1表示)同另一种"还NP呢"句式(本文用S2表示)所存在的一些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13.
副词“都”、“才”在特定的句式中可以部分互换,原因在于,从语义层面上来讲,“都”“才”都可以修饰表“系列推移性”语义特征的名词语。也正因为“都”“才”修饰的是表“系列推移陆”语义特征的名词语,故在语用层面上表现出比较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修饰“有+NP”结构的程度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修饰“有 NP”结构,本文以较典型的程度副词为例,考察了 程度副词修饰“有 NP”结构的制约条件,认为“有 NP”的褒贬性、量度词语的隐现、比较项的省 略、“有”与“了”的组合、“有 NP”所处的句法位置以及否定句式都是影响该结构受程度副词修饰 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保持”义副词的语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研究方法,描写并探讨了这类副词在语义方面的特点。根据动作、状态在时间上间断与否,“保持”义副词可分为无间断“保持”和间断“保持”两类;根据动作、状态间断后保持的性质,间断“保持”又可分为恢复义的间断“保持”和间隔重复义的间断“保持”。在对“保持”义副词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些“保持”义副词可以表示“实现”义。  相似文献   

17.
“所”经历了三次构式化:1)从处所名词演变为泛义名词,2)从泛义名词演变为构词语素,3)从构词语素到虚义助词。每一次构式化,其组合形式和意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V”之“所”的直接来源是泛义名词。“所”的变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语序变化及由之而来的搭配扩展和泛化,2)句法降级和“S所V”的重新分析,3)句法升级。汉语史研究不仅应对上古汉语时期的文献进行分段处理,还应将同一部文献的材料进行分层分析,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汉语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8.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