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解题”中称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随封常清西征播仙时所作。“播仙城即左末城。距播仙城五百里有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车尔成河,是征播仙时的必经之地。这里的走马川即左末河。”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2.
初中四年制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的注释,对『走马川』只注为『地名』,教参中对此也无说明,那么,它究竟在何处呢?搞清它的位置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很有帮助。为此,笔者翻阅了一些唐诗选本,对它作了进一步考证。目前对它的解释有三:一种认为『走马川』就是『且末河』在塔里木盆地东南部(见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林庚先生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影响较大。另一种说法认为在轮台附近。还有的语焉不详,进而不注。前两种解释大相径庭,究竟该采何说,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确切,『走马川』不在现在新疆境内,而应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胡大浚先生《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一文(下简称“胡文”),论证了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名篇《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及《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的背景问题,读后所获颇多。但有些地方,意见有所不同,现写出来与胡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4.
岑参“西征”诗地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师大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胡大浚同志的《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该文以充分的事实说明,岑参的两首“西征”诗,即《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并不是闻一多先生说的“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之作”,而是为“征讨越境西侵的回纥”而作。几十年来,凡论及岑参“西征”诗者,大部分都受闻一多先生上述说法的影响,以致对“西征”诗的地名、本义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质疑》通过对“西征”诗地名的辨析,试图推翻这个旧说,这对深  相似文献   

5.
岑嘉州现存三百九十多首诗中,有两首著名的“西征”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关于这两诗所写“西征”的背景,历来说法不  相似文献   

6.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三+三+七”和“七+七+七”两种句式的渊源,历来考证颇多。程千帆先生认为来源于汉晋以来的民歌。实则,秦汉古书中已经具备了这种句式的雏形。“三+三+七”句式是先秦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句式;“七+七+七”句式的形成则是诗歌从三七杂言过渡而来的,始于刘邦的《大风歌》。  相似文献   

7.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先生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创作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物哀”品格。《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是川端先生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语句入手,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物哀”审美意识,并且主要运用精神分析法来探求其审美意识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地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同里,著名爱国教育家金松岑于1902年首创的“同川自治学社”和传任薪先生创立的“丽则女校”是学校的前身,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先生题写的“诚勤朴爱”四字为学校校训。一百多年的校史,留下了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之本以及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学校坚持“同川校训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积极倡导平等教育理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师生和学校发展为主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殷璠说岑参的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他的边塞诗突出地显示了“好奇”的特点,善于写西北边地为内地罕见的雄奇壮丽风光。如《热海行》写热海奇景:“侧间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火山云歌》写火山的奇观:“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西北险恶的风沙和奇寒。风沙之大:“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寒气之烈:“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一)南北朝时期,单音节的“突厥语”词col不可能“译音”为双音节的“敕勒”,只能“译音”为单音节的“川”;也不可能“义译”为汉语的“川”,因为汉语“川”字当时尚无作平野、平原讲的义项;因而“敕勒川”也不可能是“重译词”;(二)鲜卑族所到之处常以“川”名地。其中的“川”字不是河流、水道的意思,而是col一词的“译音”,意思是草原、荒野或“野、川、草原”;(三)汉语“川”字作平原、平野讲的义项,来源于鲜卑语——即古蒙古语的col一词。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阿 Q 正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蓬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其中的“河埠头”是什么意思?据《篇海类编·地理类·土部》:“埠,见《大明律》,官牙埠头,船埠头。谓主舶客商买卖货物也。”《正字通·土部》释日:“埠,舶船埠头。《通雅》曰:埠头,水濒也。”因此,“埠”指停船的码头。而在宋朝以前,“埠””都被写作“步”。清翟灏《通俗编·地理》:  相似文献   

12.
说“飞白”     
张剑平 《语文知识》2005,(11):29-29
高中《语文》第四册《闺塾》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私塾先生陈最良为杜丽娘讲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丫环春香打岔道:“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春香的这番话在修辞上被称为飞白。  相似文献   

13.
“神川遁士”是金元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教育思想家刘祁的号。关于刘祁为何以此为号,尤其是别号中“神川”所指何处,历来学术界看法不一。从刘祁所处时代的现实状况、故乡浑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厚重的人文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可推断其心中的“神川”,确乃故乡浑源,立号“神川遁士”,既昭显其挚爱家乡之意,又标明其“归潜之志”。  相似文献   

14.
“留白”是中国书法绘画里的一种艺术手段。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论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由此可见,“留白”在艺术表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心清则宁“络络,你在干什么呢?这是怎么回事?”老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络络的左手一会儿托着下巴,一会儿放在头上挠着,两条黑黑的眉毛像小蚕打架似的拧在一处,皱成一个很明显的“川”字。  相似文献   

16.
(一)我们读古书,细细研究一下,总有些不可解的地方。奇怪的是,经过千百学者加以注释,都说不通,却没人看出,总是人云亦云下去。我先引一段孟轲的书来看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章》)关于《古公亶父,来朝走马》这一段诗,孟子认为国王好色、与百姓同之。但自孟子以后,从没有人这样解释过。陈子展先生对《诗经》是有研究的,颇有成绩。他看过历代学者对《诗经》的许多注释,把《诗经》几乎全部译为现代语言。他的“雅颂选译”,对《古公亶父》这一段诗是这样译的: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开头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的“河”怎么解释,许多注书都不置一词。人们都认为:在上古,“河”字是一个专名,是专指黄河的。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中:”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其中的“河”字就是专指黄河的。据此,有人认定此处的“河”也毫无疑问是专指黄河的。(见《名作欣赏》中  相似文献   

18.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下简称《走马川行》)为岑参边塞诗代表作之一,诗作慷慨雄放,健笔高举,奇才奇气,风发泉涌(方东树《昭味詹言》卷十二),表现出岑参边塞诗作的奇壮特色.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人”的学问大家金岳霖先生,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有趣”的人。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写了这位“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被选人苏教版高一第二册。这篇文章写了金岳霖教授许多“有趣”的方面,读来令人捧腹。“有趣”是解读全文的关键词,也是通向金岳霖先生内心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差一点”先生是大名鼎鼎的“差不多”先生的儿子,“差不多”先生在咽气时“差一点”先生还没有出世。“差不多”先生看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在身边嚎啕,心里也不免酸酸的,后人光知道“差不多”先生临终前“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这句话,其实,“差不多”先生还有另外一句话:“只是,差……差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