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学科体制的确立,为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提供了全新的制度支持。但学科壁垒的日渐形成和学科专业间隔膜的日益加深,使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僵化的危机。鉴此,学术界开始反思现有知识生产体制和学科评估制度,以建立开放多元的知识生产模式。本文试将大学学术讲座置于“后专业时代”学科发展特定的背景下,对“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及其影响和作用作一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科体制的确立,为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提供了全新的制度支持。但学科壁垒的日渐形成和学科专业间隔膜的日益加深,使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获得巨大进步的用时,也面临僵化的危机。鉴此,学术界开始反思现有知识生产体制和学科评估制度,以建立开放多元的知识生产模式。本文试将大学学术讲座置于“后专业时代”学科发展特定的背景下,对“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及其影响和作用作一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术讲座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的学术活动,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在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提供更多的讲座形式的“学术大餐”,这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校园文化的得到繁荣。因此从讲座渊源的角度来剖析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同一专业领域的专家讲座无法在各学校同步普及的现状,提出多终端同步“专家讲座”视频学习平台设计:在保护专家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多个学校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利用本校学习终端,与举办专家讲座的学校一起组成大型同步学术课堂;异地学习终端分屏同步显示专家视频和演讲稿。此平台不仅有利于扩大专家的学术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节省路途时间和经费,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各学校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宇  金永东 《中国研究生》2009,(3):F0002-F0002
四川大学长期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围绕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开设了贴近时代主题、紧跟学术前沿的各类学术讲座、沙龙、论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了学术精神的育人功能,普遍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具有良好素质和创造性的人才,后专业时代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因其特有的目的与功能倍受关注.学术讲座,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彰显了大学之理念.通过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境界、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健全人格的功能.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术讲座实施者方面的原因 这里的“学术讲座实施者”是指一场学术讲座的发起、策划、宣传、组织以及主讲等方面的所要涉及到的人员。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是实施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那么对讲座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就很大。  相似文献   

8.
一、科研课题能推动科研文化建设(一)有利于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1.围绕课题举办学术讲座。高职教师申报课题,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高职院校实施课题推动战略的一大举措是通过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省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让教师先当好学生。这类学术讲座一般围绕“高职科研课题的选择”、“高职科研课题的内容与形式”、“高职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高职科研课题申报书的填写”、“高职科研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高职科研课题成果的表述”等内容展开。通过学术讲座的开展,可…  相似文献   

9.
在酒家里开办学术讲座,乍听起来有点稀奇。然而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确有这么一个开在酒家里的学术讲座。越秀酒家享有河南省和郑州市“窗口”企业的称誉,1995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的私营企业行列。近年来,越秀酒家大力兴办企业文化事业和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构筑起引人瞩目的越秀文化风景线——“越秀学术讲座”即是其中一个独特的景观。1994年3月,越秀学术讲座拉开序幕。当时,酒家与北京三联书店联办的书店刚刚开张,学术讲座即是配合读书活动开办起来的。最早结识越秀的出版家沈昌文,陆续介绍来了陈鼓应、王世襄、吴祖光、陈原……名人的“雪球…  相似文献   

10.
一、科研课题能推动科研文化建设 (一)有利于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1.围绕课题举办学术讲座。高职教师申报课题,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解决。高职院校实施课题推动战略的一大举措是通过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省内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让教师先当好学生。这类学术讲座一般围绕“高职科研课题的选择”、“高职科研课题的内容与形式”、“高职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高职科研课题申报书的填写”、“高职科研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高职科研课题成果的表述”等内容展开。通过学术讲座的开展,可促进教师科研观念的形成,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1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邀请范登博教授(Marinus van den Berg)做了一场社会语言学讲座,讲座题目为“语言习得计划:时代转移和市场中和———广州语言情况的发展”。范教授是荷兰知名汉学家,现任职于荷兰莱顿大学,并受聘暨南大学客座教授、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地方院校学术讲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王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110-112
学术讲座作为高校学术活动的有效载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地方院校在开设讲座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讲座的低质化、无序化、“上座率”高低不均衡的现象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强化学术讲座的理性自觉,推进品牌建设,将讲座规范化、制度化,力求使讲座内容达到广度与深度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地方院校在浓郁的学术科研氛围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2011,(6):8-8
为配合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我校学术节自2008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前三届学术节分别围绕“专业教学中职业规范的体现”“做精职前,做大职后——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再思考”“新的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学科建设”三个主题展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校长专场、主题讲座、教师教学展示、教学论坛、网上交流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也提供了更多讲座形式的学术活动,这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繁荣了校园文化,学术讲座在人才培养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一个高校学术讲座开展的实际案例来透析其对人才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结合高校学术讲座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江西师范大学,每周更新的双休日讲座海报专栏都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驻足观看,“听讲座去”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尚,评论、交流听讲座的感受和体会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景观。近年来,该校教务处通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开展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充分挖掘了为教学服务的社会资源,对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都起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该校共开设各类层次的讲座达700余场,直接听众逾10万人次,高品味、高层次的“文化快餐”已在该校蔚然…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两个系列讲座引起了极大轰动,百度贴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拥趸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其《品三国》等书也在全国各地特别风行。关于易中天讲座的评价很多,批评者称其一味取悦大众,是媚俗,是对学术及学者的背叛;而赞扬者称其讲座为“评书历史”“麻辣历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学术走向大众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07,2(2):73-73
“明德讲堂”是《中国德育》杂志的品牌栏目,自2005年10月推出以来,已先后邀请著名学者十余人举办讲座,受到了各界好评。我们希望“明德讲堂”能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积累一批有学术含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梁祝的伟大不仅因为二人的爱情故事,还在于主人公梁山伯是一位勤政爱民、过度劳累而死的清官。”前段时间,在中南民大一场学术讲座上,66岁日本退休教师渡边明次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梁祝形象”。渡边明次是日本东京一中学退休教师,5年前自费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汉语。2004年,在一次专业学  相似文献   

19.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责和使命,“土力学”课程作为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土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启发教育、案例教学、现场实践和学术讲座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该模式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土力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以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临床专家”美国自《卡内基报告》提出教师专业的严格标准以来,一再改革师范教育制度,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要求。各州教育部门经常组织讲座和科研活动;不少学校对终身教师提供学术假期,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活动。美国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教育“临床专家”。所谓“临床专家”,是以学校和现场为基地,通过“临床实践”与“现场实践”的训练,掌握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分析、诊断、假设,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学者”、“革新者”、“交往者”、“决策者”。这种以培养能力为本的教师教育计划,从70年代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