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电子政务的模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了一个电子政务模型,分析了电子政务主体、信息产业和电子政务虚拟空间的组成要素,以及各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电子政务只是一种手段,电子政务本身不能改进现实政务活动中流程的缺陷和政务机构组织的不合理结构,它首先要适应现实政务,同时在实施中促使政务活动的主体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改革,反过来,现实政务的改革也可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与现实政务活动的和谐统一与共同进步是电子政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面向政务流程的政府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界定政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政务流程与知识漉程的关系,构建面向政务漉程的政府知识管理模型,分析其支撑要素,针对政策制定流程这种比较典型的政务流程,提出政策制定流程的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政务流程再造是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政务可以分为核心政务、支撑政务和非稳态政务。政务流程的内涵和特性不同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有三类政务流程:服务流程、支撑流程和管理流程。政务流程再造带有官僚制组织固有弊端所留下的痕迹,具有自身的再造原则,而且再造方法和推进策略也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Petri网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政务流程描述网的政务流程知识描述方法,给出了其定义,并分析了政务流程过程型知识和控制型知识描述方法。在进行流程描述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技术,设计了协同控制中心,给出了其体系结构,分析了其组成及具体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政务流程再造(GPR)的理论,探讨了GPR的内涵、特性、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分析了GPR实施过程的策略和系统模型,通过对GPR的研究为政务流程再造和电子政务提供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胡笳 《情报杂志》2006,25(9):102-103,101
从政务流程再造入手,论述了基于政务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府基础架构,分析了实施GRP的保障,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王学东  赵文军  叶婷 《情报科学》2008,26(3):337-340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政务流程再造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分别从知识服务、知识流、价值链和文化再造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政务流程再造的解决方案,并构建了政务流程知识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8.
采用政务流程再造理论,对现有政务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社情民意渠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究了一种基于政务流程再造的网络社情民意渠道整合模式及其实现方式,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和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等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GPR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锁柱  张建林 《情报杂志》2005,24(3):74-75,73
介绍了政务流程再造 (GPR)的基本概念 ,给出了政务流程再造的程序。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GPR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GPR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方法 ,并指出了系统业务重构应解决好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流程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知识管理概念和电子政务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解决了知识的表达、知识的检索等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从知识的储存、知识推理和知识检索三个方面讨论了知识检索的实现技术,分析了知识管理如何与政务流程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有很多办公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工具进行管理和利用,使信息利用率低下,查询效率低。如果能够在政府现有的服务机构中应用"信息追询系统"技术,那么,政府就有可能用电子政务来完善服务方式,促进政务流程再造,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信息追询系统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阐述电子政务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指出当今电子政务系统的缺陷,提出电子政务系统应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系统接口三个组成部分。要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政务内网和外网的数据交换要通过摆渡进行,希望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慧平  于欢欢 《情报科学》2022,39(1):102-108
【目的/意义】对现有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为政务数据安全 共享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完备的政策保障。【方法/过程】从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要素和政策客体三个维度构建了政 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 11 Plus工具,对54份国家层面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文本进行 内容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目前的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还存在对政务数据共享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安全重视不 平衡、各安全保障策略的使用不平均、各政策客体的参与不均衡问题。未来的政策制定应关注政务数据在其共享 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状态,明确各类安全保障要素的重要性,约束所有政策客体的行为活动,并且强调不同的政 策客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数据共享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安全保障策略。【创新/局 限】从三维分析框架角度解读国家层面的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文本,为政策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 究需拓宽数据源,分析地方层面的政务数据安全共享政策。  相似文献   

14.
实现由”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涉及改革问题:一方面是管理,一方面是服务,这两个目的不能达成,真正的电子政务就实现不了。可以说行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府行为的改变。因此,政府在现有体制条件下还要考虑到行政机构体制改革后政务流程再造(Govem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GPR)的问题。GPR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以GPR为主线,按照朱镕基同志提出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要与政府职权能转变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有效推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政务流程重组,降低职能部门间的政务耦合度和政务关联度,就能有效降低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但同时造成单个职能部门面临的信息全面度不足等问题;因而需要建立由核心业务子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组成的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同时还需要提高政府对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事的认识,建立共享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经费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政务信息流程与信息流程的内涵与关系;分析了现行政务信息流程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战略的视角探讨了政务信息流程重组的规划目标、架构和层次;提出了政务信息流程重组的优化路径,以及实现政务协同和政务管理变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剑  戚湧 《现代情报》2023,(9):85-97+164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作为当前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对数据的安全治理能够促进数据真实完整记录、安全实时开放共享以及高效交易运用。政务数据是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数据开放的核心资源,当前政务数据在运用、共享等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和需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和时间戳、密码学、智能合约等功能特性能够为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新的路径。[方法/过程]针对政务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和技术契合,基于区块链跨链机制,从体系要素、体系流程等角度构建了基于区块链跨链机制的政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并基于6个核心业务在交通运输政务领域展开应用实践。[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体系能够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背景下提升政务数据安全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价值,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务数据价值,让政务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动起来,提高数字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创新对现代政府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面临着更多来自于网络社区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很大程度上在于如何处理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两者关系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试图对政府管理创新以及政务流程再造加以论述,并对电子政务和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以期给政府层面提供管理创新的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移动政务各要素间的关系以及移动政务服务及其用户,进而以用户"认识—接受—评价"服务为主线,融合用户对政务服务的各种特性需求,最终构建了移动政务的用户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政务服务的提供范围、规模和程度都在不断扩大,对我国在线政务服务渠道的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可为完善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方法/过程]建立了省级政府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大陆)32个地区的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识别出了4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群以及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的地域分异。提出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本价值和用户体验;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建设率,完善政务服务功能建设;实施全面监督,以立体化考评为抓手杜绝形式主义;制定地区分类发展策略,提升各地渠道发展协同性;优化制度赋权与模式创新,畅通渠道建设的创新扩散路径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