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命题热点,多以图形(如曲线图)的题目出现。有不少学生在做这方面的习题时,经常将能量“最少”与生物量“最少”混为一体,因此,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愿同行们共同来探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深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有感情地朗读是达到这些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是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归纳与概括,又衍接生态系统的功能,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教学目标要求较高,在目标的达成上有一定的难度。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浙江省初中《科学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教学参考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的内容,与老教材相比是新增加的部分。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不同于教材和教参的实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上海科技版七年级《生物》第10章“人口问题”一节,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对人口问题这一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众多等问题都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是学生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了解,尤其是从全球生态这样一个宏观大背景下来认识这些问题,则是不明确、不系统的和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的关系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个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办法,力求为“膈”的教学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平衡性、生态性的特点。语文教学生态构建可以以生活为源、以平等对话为手段构建起主体生态,从校园语文教学环境、班级语文教学环境、家庭语文教学环境、社会语文教学环境构建出客体生态。从而,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将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和谐的语文教学网络。  相似文献   

8.
陈礼林 《文教资料》2012,(31):51-53
当前常态下(指非公开)的农村职中语文教育,课堂自身的生态系统和外部生态系统严重割裂,这种割裂直接造就了课堂“花盆环境”,、这个极为封闭的系统,使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这样的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育生态观呼吁我们打破“花盆”环境,让整个世界成为语文生态课程的外部生态系统。首先,改变教室空间,让教室成为“微型语文生态园区”。其次.拓展课外阅读视野,让人类文化世界成为“大语文生态园区”。再次,淡化功利意识和应试意识,让“大语文生态园区”中的语文生态课程成为一种享受。最后,二度开发教材,让语文生态课程的内外两个生态系统相互交融,永远如一泓活水。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作物产量”专题,涉及高中生物学的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三本教材的主干知识。此专题既能进一步深化知识体系,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作者在本主题的复习教学中,力求体现高考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课文《内蒙访古》有一道关于“屯积”的练习题。《现代汉语字典》里却没有“屯积”一词,而有“屯集”和“屯聚”,“屯集”意为“屯聚”,“屯聚”的意思是“聚集(人马等)”,例如:屯聚大量兵力。而“囤积”感情色彩带有贬义,是指投机商人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把货物储存起来。例如:囤积居奇。  相似文献   

11.
“生物的进化”一章理论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讲解时才能清晰透彻。以下是笔者经过几轮教学及一些反思体会对有关问题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年有四季之分,这是众所周知的。殊不知,每个星期也有“春夏秋冬”。科学家发现,每个星期都有类似“春夏秋冬”的“四季”:星期一气温开始上升,犹如“春暖”来临;星期三气温上升至最暖和,好比“盛夏”;星期四气温开始下降,转为“秋凉”;星期六气温降至低点,而星期日则是“最冷的一天”,不妨称之为“寒冬”。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的指引下,自主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此作者就“伴性遗传”一节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物体,学习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故生物课堂也应该体现出“活”的特征,激发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学课堂,热爱生物学科,让生物学科在校园里“火”起来,从而把“小学科”做“大”。下面,笔者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讨论中,语文教学受到了“祸国殃民”、“误尽天下苍生”的指责。语文教学界缘此反思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至今已历时十年。2005年全国小语会组织举办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也鲜明提出了简单、扎实、真实的倡议。但时至今日,无大改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培智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诸多因素相互联系形成了一条“生态链”。而生态语文就是从生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培智语文教学,使培智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生态语文凸现回归生活、立足生存、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的特点,尊重每一个智障学生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17.
教会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的一个问题。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到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问题。掌握“积累”和“运用”的方法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养成习惯,做到这些,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教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归,在“导”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  相似文献   

19.
再说"意义"     
关于作文要有意义的问题,此前已有过论述。这里有再说两点看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启蒙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文教学在新世纪挑战面前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纵观国内语文教学现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说在很大程度只停留在口头上。在许多学校,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学过程中总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考试模式单一、呆板,忽视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少地方在阅读教学中还一味偏重琐碎的分析,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缺乏情感品质。这与时代所呼唤“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面对这种不良现状,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加以革新。下面略陈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