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3,(7):55
张女士:"开学综合症"是怎么回事?光明老师:"开学综合症"又叫"开学恐惧症"、"假期综合症",指出现在假期结束后开学之初,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病态表现。表现为精力不集中、害怕上学、焦躁等。眼下,寒假结束,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应该迅速进入调整和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2.
9月1日,千千万万的学生将迎来新的学年。让孩子们在教育的阳光下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学校和家长的期望,更是社会的期望。由是,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怎样给学生一个积极有效的引导,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度过一个充实而又快乐的假期,学生们又回到学校了,又能够和同学见面了。但是很多学生也会很“难熬”,因为家长总喜欢给孩子定下很多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孩子收心。这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某种恐惧和抵触。  相似文献   

4.
过了一个寒假,又过了一个年。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从玩兴正浓突然煞车回到需要安静且有学习压力和制度制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规律的校园生活一时适应不过来,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这些现象统称“开学综合症”。一般要一两个星期以后才会有改观,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家长及班主任在学期初始阶段做好“收心”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生的时间比较宝贵,尤其是高三,可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高三学生的寒假时间并不长,但即便是这短短的几天假期,他们也会带着一大堆假期的趣闻逸事回到学校。主要表现在课间聊得热火朝天,课上走神儿,即便老师强调要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但惯性使然,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会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这也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症"。这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自愈",但对正处于考前紧张复习的学生而言,当然是越早恢复到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正刚刚开学,有的孩子还沉浸在假期的状态,俨然变成了懒羊羊。常常看见学生呵欠连天地赶到学校,班级迟到情况频发。怎样调整状态,促进孩子开学后收心呢?这里为大家支上几招:一、家校合力,平稳收心在假期,很多家长常见的做法是,孩子作业完成了,便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不去过多约束。然而对于开学来说,这种玩疯了之后的急刹车——收心就显得格外难。班主任可以在开学前一周,通过短  相似文献   

7.
王娟 《宁夏教育》2007,(7):59-59
孩子偶尔说谎,大人还能允许,但经常说谎总会令人不快,有些家长甚至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孩子品质变坏。其实,对幼儿说谎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而应仔细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钟杰 《班主任》2009,(1):41-41
每到假期,拥有大量自由时间的孩子们最容易流连网络,甚至上网成瘾。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假期网络综合症”有高度的预见性,在放假之前未雨绸缪,引导他们健康地娱乐,才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假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学风对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学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学风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近几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因不堪忍受教师的讽刺、误解、责罚、打骂而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也说明师源性心理问题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从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方面入手,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并阐述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指导、帮助大学生消除自卑、多疑、古怪等扭曲的心理,恢复自信,形成健康良好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2.
13.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进行优秀合格人才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抓好学生党建工作,才能真正培养一支坚强、可靠的学生骨干队伍,并从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及专业技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并简要探析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形容孩子们写作文时的情景: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彼得·潘现象在中国悄然出现.从"彼得·潘综合症"的表现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彼得·潘综合症"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原因、教育体制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有心理问题的高职新生作出鉴别并且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提高高职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进一步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展开分析,并由此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进入了中年级,是童年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他们已日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刚入小学时对学校的那种充满希望、憧憬与不安的心态也逐渐消除,他们犹如羽毛渐丰的小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探究欲,想独立翱翔,却不免羽翼稚嫩;他们也没有高年级学生那样较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再加上成年人对这些孩子的宠溺或是轻视和忽略,导致不少孩子走入了成长的迷途和误区,因此中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了有别于低、高阶段学生的一些看似鲜明、复杂、多元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表现一: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在低年级处于刚进小学…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学习搞好,或者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用实物刺激孩子,以期达到目的。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应该注重精神鼓励。比如:要让孩子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待他守成后,家长右以给他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241名城乡小学教师就有关小学生星期一的不良行为表现类型、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概括出如下结果:(1)小学生周一的不良行为表现率高于一周的其它各天,的确存在着“星期一综合症”。(2)“星期一综合症”在学生知、情、意领域中突出表现为,注意力涣散、纪律松散、作业质量差、精神疲惫。(3)造成“星期一综合证”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二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三是教师自身的影响。为此笔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缓解“星期一综合症”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就业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大众化就业观.本文抽取了鲁东大学美术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准确的调查数据分析,探索提高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