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废名的小说被称为“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在他极力营造的似梦似幻的人间仙境中,却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哀愁如影随形,“坟墓”、“杀场”、“灯”等意象在小说中的出现,是忧愁气氛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废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以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意象为思考的起点,对生命价值进行叩问,寻找有意义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2.
意象的繁复及意象表达过程的艰涩是废名诗歌的两大特点。废名诗歌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带有佛教玄学色彩的意象,同时在意象的表达中往往采用“禅悟”的思维将普通意象复杂化、曲折化。这样的意象“示现”方式为废名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意象空间,却也留下了很多让读者难以索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菱荡”和“聋子”是《菱荡》的两个关键性意象,“菱荡”代表着世俗、实用,“聋子”代表着“封闭”、快乐,二者共同体现着废名的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菱荡》并非一般田园牧歌,作者的用意在自我修为,这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陶潜的《桃花源记》里超离世俗的世情风物,逐渐铸造了文人墨客心中难舍的桃源情结.废名亦在他心灵之灯的澄澈下塑造了静若远古的理想国,它与现实之镜中人情浇漓的情状,构成了一篇牧歌与挽歌交织的乐章.废名“半叙景物,半涉人世”建构下的理想桃源也成为引导人类世代追寻的塔灯.  相似文献   

5.
论废名《桥》的闺阁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闺阁情趣是表现在作品的作关于女性、关于闺阁生活的审美情趣,废名长篇小说《桥》中所表现的闺阁情趣,其产生,既与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艳情学影响有关,又与作自己的情感经历有着潜在的联系,这种情趣的表达,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时艳情学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也存在境界相对狭小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群丰富而博大,桥作为其中之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众多历史名桥意象中,诗人以桥的历史现实意义为依据,赋予桥意象不同的情感意蕴.通过着重分析四个较为突出的历史名桥意象.即朱雀桥、二十四桥、灞桥和断桥,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其展现的吊古、感时、怨别、爱恋等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吴长龙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99-101,105
从文本叙事的角度,对废名小说叙事话语、审美形象和叙事意蕴作具体的分析.考察了废名小说的文本特色和废名的独特的审美境界、生命哲学。在文本的意义上,论证了废名小说的文学理想必然孤独与寂寞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废名小说《桥》的诞生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之有关刊物,以三个版本为例对《桥》的版本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废名小说的版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昏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特定意象,代表了走向家园的特定心理内容。废名喜欢黄昏,他的田园小说都是对“仍有价值”的当然乡土的精神回归,他的小说写作就当然地实践着一种精神还乡:首先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其次废名在家因视阈下追求的是抽象的精神意义上的真实。在废名看来,乡土不是一种物质存在,而是被对象化的、对抗着存在于传统或现实肌体中一切理性或非理性之病症的理想结晶,是人类赖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废名的小说呈现出中国古典幽深朴讷之美,营造出了一种静寂清冷的意境,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样的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废名的独特的时间观造成的,文本时间的凝定,由于这种凝定而产生的时间距离,以及在凝定和距离内外流露的禅机,这样的时间观对作家的叙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仫佬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仫佬族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仫佬族形象主要有五类,他们是仫佬族自身的生存状况,理想,愿望和文化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的土著民毛利人在新西兰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学形象。这些变化着的土著民的文学形象,反映了新西兰不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迈进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阿关、叶子、伸子这三个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日本女性文学形象的渐变与突破,以及日本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女性思维的嬗变。通过对这三个女性人物性格、经历的剖析,透视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过渡的历程,以及与同时期的西方女性文学相比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庄子》意象以其丰富性和深刻性,绵延于中国唐前文学之中。其不仅呈现出观念内涵上的增繁,而且也发生了物象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祭仪式及房中术等有关;女乐型形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娱神乐舞;女仙型形象指的是作为仙界象征符号而出现女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被称为"儿童的世纪",儿童文学文本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顽童形象。"玩"是顽童外在的特征表象,"顽"是儿童内在个性的张扬,力量与自由是顽童游戏精神的深层追求,顽童通过游戏寻找快乐的实质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游戏精神与教育主义正从对抗逐渐走向相容。  相似文献   

20.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