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核算及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质代谢分析方法和环境冲击压力方程,对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总量、强度、效率及资源循环利用率进行了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物质高投入,并伴随着高污染排放;在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前提下,人均GDP的增长以物质代谢强度的大幅增加为代价;单位GDP的环境压力有所降低,但经济总量增长造成的环境总压力仍呈上升趋势;200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率首次突破5%,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1996~2001年是中国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状况相对良好的一段时期,技术进步是影响物质代谢规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鹏志  杨忠直 《软科学》2011,25(1):63-66
根据类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利用分室模型理论建立了经济-环境系统物质流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物还原物质需求在未来30年的存量发展趋势,数值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相对物质减量化,但废弃物还原方面投入不足,生产物质、消费物质和废弃物排放量仍呈指数型增长,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脱钩关系及反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苑清敏  邱静  秦聪聪 《资源科学》2014,36(5):954-962
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城市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途径。本文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推算出天津市1998-2011年直接物质投入和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Tapio脱钩分析模型,研究天津市1998-2011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脱钩关系及程度,运用脱钩指数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并引入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对天津市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反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1年间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基本实现弱脱钩,其中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的脱钩程度要高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程度,表明资源投入的增加对于增强资源环境压力具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影响天津市资源消耗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并且其作用大于技术提高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减量的影响;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是导致天津市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菲 《资源科学》2011,33(1):25-30
随着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各省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对各地区经济系统的资源投入与消耗进行分析,对认清各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现状、调整可持续发展政策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物质流核算框架下的物质投入核算方法,选取1990年-2008年数据,利用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省级层面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化石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矿物质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短期无因果关系;生物质消耗对人均GDP存在长期单向因果关系。并提出建议:短期内可采取控制矿物质消耗的政策;长期应采取化石能源的保护政策,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平均为9.4%,并成为全球的生产基地。中国的持续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源(如钢铁、水泥、煤及石油等)的不断投入,增加产出,称之为"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就是高物耗、高能耗及高污染。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亦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让社会及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国经济需要发展,但环保问题亦严重,这是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及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生态保护和建设,以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直接物质投入与物质减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物质投入,投入的物质量越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越多,因此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经济系统运行所需的物质量.本文以德国Wuppertal气候、能源、环境研究所提出的物质流账户系统为基础,计算了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直接物质投入,并对其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直接物质投入(Direct Material InputDMI)为27×108t~42×108t,DMI中90%以上是国内物质,这一比例比日本高约20个百分点,比荷兰高约40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自身资源的支撑;中国的人均DMI量为3t左右,约为英国的1/5、荷兰的1/9;中国的DMI使用效率(单位DMI创造的GDP)也比发达国家低很多,1996年只有不到200美元/t,约为同年荷兰的1/5、日本的1/11;但中国的DMI使用效率在升高,过去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6%,说明我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物质减量;通过对未来50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的估计以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2050年中国人口的预测得出,若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DMI使用量的零增长,2050年中国的DMI使用效率应是现在的5倍或10倍,即年增长率达到3.35%或4.85%,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物质投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一  王青  顾晓薇 《资源科学》2005,27(5):27-32
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都需要物质投入,所有的投入物质或迟或早都会变成排出物质(废弃物或排放物)返回到环境之中.因此,通过测量物品(服务)的物质投入量就能估计其潜在的环境冲击.同时,测量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物质投入能够帮助生产者认清资源消耗的分布状况,锁定重点部位,为改进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决策支持.铜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材料,铜的生产在提供了铜资源的同时,也消耗和搬动了大量的物质,产生环境压力.本研究以中国粗铜生产为研究对象,量化了我国铜生产的物质投入和生态包袱,并对其国际实物贸易环境负担转嫁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1997年至2007年北京市二氧化碳排放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CO2排放变化机理研究是制定CO2减排战略、政策以及开展CO2减排行动的基础。本研究首先定量计算北京市1997年-2007年产业终端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及其每年的变化轨迹,然后利用LMDI模型定量分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变化对北京市CO2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2007年间,北京市化石能源燃烧CO2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水平。推动北京市CO2排放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快速增长,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能耗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调整。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效应对CO2排放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增加,能耗强度效应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对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在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制定碳减排战略、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化石燃料和工业革命结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文明时代,但同时也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代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据世界能源委员会和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全球化石燃料最终可开采储量折合起来只可供人类使用100年,但开采成本较低的储量将在21世纪的后期耗尽。2030年以后,化石燃料资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大问题。日本对全球各种能源发展趋势曾经做过预测,到2020~2030年,主要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就达到顶峰,到2050年,煤就达到顶峰。而人类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呈指数式增长。与此同时,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CO2等有害气体亦呈指数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灾害增多。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系统物质流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物质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栟  李汉平 《资源科学》2008,30(9):1327-1335
目前物质流分析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证方法.本文借助物质流分析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并利用模型中各段物质流之间的质量平衡关系,讨论了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下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律.通过对模型的解析研究,在物质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得到以下结论:①满足环境经济系统界面可持续约束条件是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动可持续的基础;②为实现经济系统物质流的可持续,必须通过减少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稀缺性资源的消耗速率并同时降低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废弃物排放速率有可能实现;③以往过分依赖于经济系统末端的残余物处理达到改善特定区域范围某一环境要素的局部环境质量的做法,只会加剧或导致经济系统的稀缺性资源输入及废弃物输出这两种物质流的不可持续;④实现环境经济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物质流动,既取决于生产过程也取决于消费过程,二者缺一不可;⑤循环经济核心原则至少应增加Raise原则(即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累积在其整个物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以及增加消费过程总物质输入在消费过程中的物质累积比例).  相似文献   

11.
徐盈之  胡永舜 《资源科学》2010,32(12):2391-2399
本文从"资源诅咒"假说出发,对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内蒙古的确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导致的"荷兰病"效应。但西部大开发以后,随着国家及地区各项政策的实施",资源诅咒"现象在内蒙古地区被破解。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该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可持续性,但随着近年来该地区能源开发强度的增大,制度弱化的趋势日益呈现。  相似文献   

12.
刘国忠 《资源科学》1993,15(3):18-24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综述了内蒙古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诸如人口与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土地资源退化,环境恶化;土地用养失调,地力下降;水与土壤污染以及土地管理失控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生太  梁娟 《科研管理》2012,33(6):31-39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政治技能、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内蒙古自治区18家企业264名员工的调查问卷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技能的四个维度:政治敏锐性、人际影响力、关系拓展力、组织协调力对组织信任和隐性知识共享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信任完全中介了组织政治技能和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分析了该研究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各省化石能源资产流转为出发点,采用基于生物质能替代的能源足迹法计算能源输出生态足迹,并引入能源资产流转压力系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化石能源资产输出地为受补偿主体,化石能源资产输入地对输出地进行生态补偿的核算机制。在完善生态补偿模型前提下,对中国煤炭能源流转的生态补偿进行实证研究,从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价值损失成本和生态修复成本(包括土地复垦和农地修复)3个角度构建核算标准,计算出中国主要煤炭能源省份由于煤炭能源的输出应接收的补偿额度。分析表明:2010年煤炭能源净输出有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省份,由于山西能源流转足迹压力系数最大为5.67,煤炭能源输出足迹严重超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山西省应接受输入地补偿费用最高为3 817.94亿元。  相似文献   

15.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以奈曼旗1995年~199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驱动作用,采用GKSIM模型对奈曼旗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奈曼旗的林地面积将从1995年的171171 hm2增加到2015年的197363 hm2;以耕地和园地为主的农业用地面积基本稳定在18000 hm2的水平;草地面积在近几年的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约为98000 hm2;非农业用地持续增加,到2015年达到31000 hm2。其它用地面积从1995年的326759 hm2下降到302655 hm2。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趋势预示着,未来15a,奈曼旗的生态环境将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首都圈上风向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和北京地区频繁爆发了沙尘天气,成为该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预防和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是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几个重要地区生态建设上的重要目标。根据相关研究,受土地利用变化等过度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物质结构变化对沙尘灾害具有更强烈的影响。本文以横跨河北和内蒙古的地区为例,分析了北京上风向农牧交错区因风蚀带来的土地退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主要采用地形、植被、风速和风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分布、水源和村庄等因素评价了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退化程度,当前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保护用地、退化地和严重退化地四种类型,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每种类型各因子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土地退化程度的评价图,结果表明多伦大部分地区和丰宁坝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其分布与半固定沙丘、退化草地和坡耕地相一致,丰宁北部河谷地区中也较低,是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研究对土地利用规划和景观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首都圈上风向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和北京地区频繁爆发了沙尘天气,成为该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预防和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是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几个重要地区生态建设上的重要目标.根据相关研究,受土地利用变化等过度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物质结构变化对沙尘灾害具有更强烈的影响.本文以横跨河北和内蒙古的地区为例,分析了北京上风向农牧交错区因风蚀带来的土地退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主要采用地形、植被、风速和风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分布、水源和村庄等因素评价了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根据退化程度,当前土地利用分为农用地、保护用地、退化地和严重退化地四种类型,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每种类型各因子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土地退化程度的评价图,结果表明多伦大部分地区和丰宁坝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其分布与半固定沙丘、退化草地和坡耕地相一致,丰宁北部河谷地区中也较低,是防治的重点区域.本文研究对土地利用规划和景观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佳楠  金晓斌  周寅康 《资源科学》2010,32(6):1161-1168
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处理多层结构数据时,采用“集中”或“分解”两种方式将问题进行简化,结果是忽略了个体效应或组织效应。针对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处理多层数据的这种局限,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不同行政层次耕地利用集约度对粮食生产力的贡献度以及资金投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12个盟市和81个旗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求算盟市层次与旗县层次的集约度,构建四个多层线性模型得到粮食单产差异的解释方差比例。结果显示,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的,旗县耕地利用集约度可以解释各旗县粮食单产差异的52.35%,盟市的集约度影响旗县集约度对粮食单产回归截距的36.06%,财政支农资金影响截距的12.77%。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力的差异大部分归因于各旗县的集约利用程度不同,而各盟市的“背景效应”同样不能忽略,特别是资金投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