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2.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3.
忘记了寂寞     
张小娴 《快乐阅读》2014,(11):53-53
<正>年纪小的时候,很不能忍受寂寞。明明不喜欢这个人,还会找他来陪着吃饭,陪着逛街,总好过一个人对着四面墙说话。那时候,我有一位很能够忍受寂寞的朋友,我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一脸茫然。她做得到,因为她根本不寂寞。她对寂寞没有感觉,而不是超越了寂寞。后来,长大了一点,比较能够控制寂寞。寂寞的话,即使有人愿意相陪,因为不喜欢他,还是宁愿自己一个人。你并不会因为寂寞而喜欢上一个你本来不喜欢的人,你更不希望如此。况且,人大了就比较会为别人着想。人家满怀希望来陪伴你,是因为喜欢你。找人去  相似文献   

4.
忘记了寂寞     
正年纪小的时候,很不能忍受寂寞。明明不喜欢这个人,还会找他来陪着吃饭,陪着逛街,总好过一个人对着四面墙说话。那时候,我有一位很能够忍受寂寞的朋友,我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一脸茫然。她做得到,因为她根本不寂寞。她对寂寞没有感觉,而不是超越了寂寞。后来,长大了一点,比较能够控制寂寞。寂寞的话,即使有人愿意相陪,因为不喜欢他,还是宁愿自己一个人。你并不会因为寂寞而喜欢上一个你本来不喜欢的人,你更不希望如此。况且,人大了就比较会为别人着想。人家满怀希望来陪伴你,是因为喜欢你。找人去  相似文献   

5.
<正>有时候,你说不出为什么喜欢一个人。他长得并不特别好看,他也并不完美,然而,他把你完完全全吸引住了,因为他有灵魂。只有灵魂能触动灵魂。有些人,也许出身大富之家,也许从世界一流大学毕业,也许仪表不凡,也许有一个光明灿烂的前途,也许拥有以上所有的优点,可是,你感觉不到他的灵魂,他只有一个耀目的躯壳。另一些人,相信自己非常有内涵。他充分掌握潮流信息,知道现在最流行的掌上计算机、数码相机、名车,甚至最流行的球鞋。他知道什么是好东西,随时可以念出一串现代最有名的画家、建  相似文献   

6.
说分析     
郑文富 《师道》2015,(1):31-32
"明仔,请你分析一下……"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明仔心里最乱的时候。因为他不知道"分析"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每次发言时,他都觉得自己是在"乱说",发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分析",虽然多数的时候老师会说"很好,分析得很有道理"。终于有一天,明仔翻开了词典。他一直没去查词典,是因为他觉得词典上给任何词的解释总是太简单。现在也果然是这样,词典上对"分析"的解释竟然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  相似文献   

7.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自言自语"一词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师:你能把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生表演读句子)师:知道这个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吗?生:因为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用不着大声说。师:那你们像他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才算真正了解一个人。也许你很熟悉w-inds.,熟悉台上的他们也熟悉台下的他们,知道他们喜欢玩什么看什么吃什么。可是你真能保证完全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吗?这一章的百科全书,就将告诉你w-inds.最新披露的生活习惯和最新动向。赶快睁大眼睛往下看,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哦。  相似文献   

9.
王迪 《现代语文》2013,(6):73-76
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洋洋指着玩具柜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玩……”“噢,我知道,洋洋是想玩电动汽车。”妈妈一边说一边毫不犹豫地从一堆玩具中取出电动汽车塞给了洋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代替孩子说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熟悉孩子的一切。其实,你对孩子的需求可能是一种想当然,或者仅仅是一知半解。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你不可能知道孩子所想表达的一切。另外,想当然地代替孩子说话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经常没有机会说话的孩子会变得不愿表达,因为他逐渐习惯了成人替他说话,替他作决定。这不利…  相似文献   

11.
是的,我喜欢这一部书。一部好书就是这样——犹如一个好人;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之下,好人一开口说话,你就知道他(或她)是好人了。甚至,好人并没开口说话,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心事     
男孩今年十六岁,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爱玩网络游戏,也爱打球,性格很阳光。男孩渐渐有了心事,他不愿意告诉其他人,甚至是最好的朋友。他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用"喜欢"这个词语合适不合适,因为他仅仅是对她有一种隐约的好感。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中学生读了八九年书,说话、写文章辞不达意,语汇贫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注意。一般说来,一个阅读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人,他掌握的词语也是比较多的。据说,普希金掌握的词汇有一万二千多个。鲁迅掌握了多少词汇,没见人统计,从他的文章看,就知道他积累的词和成语是多么丰富。建房子要有土木砖石,语言建筑没有词语也是不行的。马克思认为缺乏文法和词语的纯熟运用,“一切作战斗准备的写作即不可能”。毛主席就非常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永远相信你的对手不在你边上,在你边上的都是你的榜样,哪怕这个人你特讨厌。很多年以前我说,我用望远镜都没有找到过对手,人家说你好骄傲。其实他们没有听我下一句,我望远镜找的不是对手,找的是榜样。你的对手可能在以色列,可能在你不知道什么地方,他比你更用功。所以这一点是我希望给大家讲的,战胜你自己,这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15.
Ada 《英语辅导》2004,(11):4-5
也许他还很年轻,但已声名远扬!也许他会让你感到吃惊!如果你四下里打听一下,可能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现在娱乐圈里有了一位新天王——他就是周杰伦。小时候,周杰伦的学习成绩就很差,后来也没能考上大学,所以许多人都不看好他将来能有什么发展。虽然他母亲也常为此担心,但他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担心过。“我知道我还有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有温度的话语?"谢谢你"有时只是出于礼貌的应付,"祝你成功,加油"不算是发自内心的话语,"我相信你"又显得太俗……那么,真正有温度的话语在哪里呢?我觉得,就在古人的智慧中。我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爱他的"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有这样一位好官,体恤百姓,立志让百姓过得安乐,百姓的心里怎能不温暖,怎能不感动?我喜欢孔夫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现在,许多人只为自己想,受不得一丝委屈。而能将孔夫子这句话付诸实践,每时每刻为他人着想,才能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觉得温暖。  相似文献   

17.
微哲学     
《高中生之友》2014,(6):48-48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很难得到别人的心,有时,不仅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很多朋友;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骗不走他的善良,人生却因此多了许多朋友。糊涂些,你还是你,他还是他,世界还是世界,谁也少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比喻趣话     
比喻,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关于它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惠施。他说话很喜欢用比喻。有人便对当时的梁王说:“惠施说话喜欢打比方,如果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第二天,梁王就召见惠施,对他说:“你以后说话只许直来直去,不要打比方了,如何?”惠施听了,很巧妙地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9.
如此常识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小的时候在幼儿园,每天游戏时有一个节目,就是小朋友说自己家里有什么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