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践与理论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们比较关注的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深化和扩展: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并且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对“综合经济基础”动态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最新阐释,表现了“经济基础”的解释功能由关注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单一经济基础”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理解为只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就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要求,不适当地排斥、限制了非公有经济成分,实践证明是一种超越了历史阶段的理论.而"综合经济基础论”符合实际,具有合理性.党的十五大已规定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基础已经成为"综合经济基础.我们的哲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经济基础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4.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劳动大众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鼓励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与健康和谐的重要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公有制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坚持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国情的需要。现阶段,应从强化党对公有制企业的领导,改革企业经营方向,规范国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秩序,在城市和乡村逐步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等方面入手,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考茨基、哈贝马斯等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命题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鲍德里亚则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不能被运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这个命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充分的适用性",虽然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要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套用.否定它的普遍适用性是错误的,不加区分地用于一切社会形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7.
朱刚 《历史学习》2008,(4):20-21
在翻看学生复习资料时,经常看到: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或者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无数小农户的说法。粗看虽有一定道理,其实并不正确,甚至误导学生思维。 要弄清楚此观点是否正确,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具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小规模的个体耕作形式或个体经营方式。这种小规模个体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着一小块土地,每个生产品都是由一个个家庭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之初 ,我国学术界曾就中国过渡时期经济基础的问题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其中 ,杨献珍坚持“综合经济基础论” ,艾思奇和张如心坚持“单一经济基础论”。  相似文献   

9.
10.
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实现和巩固了大团结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政治前提;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制度基础;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等方面成为改革开放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妇女解放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祥林嫂等人物形象的分析,揭露封建礼教的种种罪恶,进一步探讨封建社会妇女解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多元 ,相对于政治结构、意识结构而言 ;经济基础单一 ,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 ,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一定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水平 ,决定了必有一种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 ,体现这个社会的基本的经济性质和经济特征 ,成为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就是反映了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经济基础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这一定义既与马克思的原意的不同,又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矛盾。它是我们以往对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认识的产物。现在应该把它改正过来,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14.
经济结构、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基于对传统观点的分析认为,只有将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理解为生产方式,才能保证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的严密性和科学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5.
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当代的一种成熟历史形态,它在促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强调社会和谐。事实上,混合经济能有效地缓解经济危机,改善就业环境,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对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混合所有制又是构建混合经济体制和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它是推动国企改革的有效财产组织形式,其中又孕育着新的公有制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材在谈到封建剥削时经常讲到“田租”和“地租”这两个词。二词看上去非常相似,使用时也比较笼统,如“抗租抗税”“减租减息”等。“租”究竟指什么,这两个词能否通用,经常困扰着中学生。辨析这两个词对中学的历史、政治学习很有必要。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私有土地的形式具体说来包括各级官吏所占有的土地、地主土地、寺庙土地、自耕农土地等种类;同时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也就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相应地,封建性质的剥削分两种情况:一是大土地所有者(广…  相似文献   

17.
18.
近代以来,随着大量移民进入牡丹江地区,区域经济得以开发,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牡丹江地区城镇兴起的根基;农产品的外运和销售为区域城镇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农产加工业的发展为区域城镇的兴起奠定了手工业基础;林、矿业的开发与建设对区域城镇的兴起有着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的总和的含义?对此,我国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没有统一定义。本文分析了教科书中的各种不同的解释,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