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8月1日至次年7月31日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宣布的“儿童年”,也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由官方正式颁布的“儿童年”。从当年《大公报》一则社论的文字中,可见“儿童年”设立初衷:“唤起全国民众注意儿童教养,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以图谋儿童福利,养成儿童肉体和精神各方面的能力……”。当局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儿童福祉的气氛,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听到热闹的鼓乐声、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11,(11):22-22
柯小卫,1957年。9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长篇传记《陈鹤琴传》《陈鹤琴画传》;史话丛书《当代北京餐饮史话》《当代北京剧场影院史话》、  相似文献   

3.
提倡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使儿童过上应有的童年生活,享有应有的童年欢乐,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童年,并使他们的根基变得茁壮。发展充满后劲。  相似文献   

4.
冯立伟 《江苏教育》2022,(63):42-47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是文化的产物,儿童走向成人的标志是文字和阅读能力,因此对儿童思维方式的培养、信息的控制权以及秘密与羞耻感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现代技术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些界限,从而导致了童年走向消逝。事实上,对于童年消逝的担忧处于成人的语境之中,童年具有时代性,波兹曼语境中消逝的是印刷时代的童年。在技术时代下,童年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存在及教育价值,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5.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艾尔金德对美国20世纪后半叶的童年危机进行过深入研究,指出了其表现、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艾尔金德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我国当前出现的童年危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方童年消逝学说中有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论点:当代童年在逐步消逝!这种论点绝非无稽之谈,童年消逝是一种严重的现代社会病,儿童教育也随之面临难题,它所带来的童年危机具体表征为:童年理性侵蚀、童年色彩缺失和童年底线失守。童年危机可以归因于三方面:电子媒介的有力冲击、培养知识人的教育信条以及成人权力的控制与规训。加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儿童教育立场转向,超越控制论、归还儿童自由是突破童年消逝危机的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生态童年"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以生态学理论为背景,从两个层面围绕"生态童年"所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阐释:基础层面为儿童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阐发童年时期的儿童个体在与家庭、学校教育与社区社群的联系间所构建出的"生态童年",以期体现"生态童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对童年极力礼赞与讴歌,除了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客观影响以及作家自身多为青春少年之外,从作家的主观意志来考察,笔者认为主要出于如下3个方面的原因:将童年视为与世俗成人世界相对立的理想王国,希望借此驱除现实世界的残酷阴冷,以获得心灵情感的慰藉,是现代作家屡屡怀念童年的首要动因;其次,童年印证了自我本体的曾经存在,也使得自我价值曾经得以彰显;第三,怀念童年,本质上亦是现代作家对人性返朴归真的呼唤和对民族品德重建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里面装着开心的故事,快乐的回忆。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童年时代发生的囧事。一次,一本书上介绍一位"少年作家",书里称赞她肚子里的"墨水"多。我想:"原来想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多喝点墨水就成啦!"于是,一天我悄悄地拿起墨水瓶,"品尝"起来。刚拧开墨水的盖儿,啊!一种怪味冒了上来,我鼓足勇气用舌头舔了舔。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以科学的儿童观为指导,长期坚持用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努力实践着“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的理想。通过探讨陈鹤琴对中国儿童教育中国化、科学化做出的贡献,以期对今天中国儿童教育的科学化、中国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鸣 《中学生阅读》2003,(A02):13-14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13,(1):156-157
11月11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杂志社共同举办了“警惕童年恐慌”主题讲座。特邀中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深度解读“童年恐慌”现象。今天,儿童教育似乎进入一个恐慌的时代。能上好幼儿园吗?能上好小学吗?能上好中学吗?一连串的问题,着实让父母焦虑。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对巨大压力时,  相似文献   

13.
童年体验的追忆与童年的本质及其消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年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客观的时间经历,童年是不可能消逝的,童年的消逝在本质上是童年体验的消逝.对童年体验的追忆表明,童心、童真和童趣是童年体验的基础,童年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童心、童真和童趣为基础的童年体验.保卫儿童的童年就意味着保卫儿童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包含目的论、课程论以及方法论三个方面,对我国当下的儿童教育很有启示,即"活教育"理论可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活教育"理论可以为当代儿童实践教育提供借鉴;"活教育"理论能够有效丰富儿童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复数的童年”是对童年概念本身多重意义的探寻,更是尊重童年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复数视野中的童年具有截然不同的形象:“非主流”的童年代表了与西方话语体系相异的童年,“不平等”的童年彰显了不同阶级中的童年,“没有儿童”的童年体现出成人操控下的童年,“消逝”的童年再现了电子时代中的童年。童年并非流水线上整齐划一的产品,利用多维的视角对当下的童年文化进行审思不仅有助于构建相对完善的童年概念,还有利于开拓丰富多元的童年文化,充分凸显童年议题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童年在社会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玛丽亚·蒙台梭利穴1870~1952雪于1870年生于意大利,1896年成为罗马大学第一个医学女博士。毕业后,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助理医生,从此开始应用美国精神病医生塞甘和法国医学家伊塔的方法,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神经与心理疾病进行研究。1898年成为全国智力缺陷儿童教育协会的成员。1900年任罗马一所招收智力缺陷儿童的学校的校长,该校后以“国立特殊儿童学校”著称。1901年她离开该校,开始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寻求把智力缺陷儿童教育的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1907年受“罗马优良建筑协会”会长伊达埃多·达勒姆的委托,在圣洛伦佐区玛…  相似文献   

17.
《少先队小干部》2014,(9):46-47
当你在自己的童年里享受时光时,有没有对别人的童年感到好奇? 比如,在大洋彼岸,小伙伴都在度过怎样的童年? 让我们在安妮·范恩那里找寻答案吧! “谁是安妮·范恩?” 安嫁·范恩是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成员、英国“帝国勋章”获得者,连续三年荣获“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称号,两度获得“英国图书奖年度童书作家”称号。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罗靖宜 《初中生》2006,(1):40-41
每当我看见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准备回家的小孩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孩提时的我,想起那段操场上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荒蛮的童年     
《教育》2006,(9):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