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思想。它认为学习是人们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苏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据此观点可得:第一,学生才是认缸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植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性地获取,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外部环境主动选择的信息相互作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他人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据此观点,我们可以推演出:第一,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到的仅是协作和促进作用,帮助其追加新知识于开放的知识链,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二,“情境”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就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思维活动,主动地建构认知结构。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  相似文献   

4.
情境认知理论是对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和完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协商建构的产物,学习是对知识不断建立意义的历程,通过认知学徒式、抛锚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来创设真实情境,可使学生在情境行动中主动地、积极地、交互地进行求知,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为识字情境教学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张惠钰 《物理教师》2009,30(9):21-22,24
建构主义认为。概念和规律的习得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概念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包含了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6.
一、情境性学习策略 情境性学习策略是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空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这种策略应让学习在类似现实情境的情境中发生,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真实化,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的处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这样学习能利用自己原有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对原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该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总是同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  相似文献   

8.
马景贤 《吉林教育》2008,(15):49-5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程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依据先前的认识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直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9.
刘亚雄 《湖南教育》2005,(15):30-3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如果能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慧君 《考试周刊》2013,(92):166-167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主动建构知识;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利用案例材料来建构“情境”,并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娜 《考试周刊》2013,(18):160-161
<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建立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科恩伯格(Kern-ber O)和斯腾伯格(Sternberg RJ)等的进一步研究而发展起来并首先提出的。它的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已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距离和问题也随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知动机,以间接方式影响学生能动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实施中,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PBL的XML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建构是人类掌握知识的学习本质,它与个人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问题情境等紧密相关。主要根据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教学原理,探讨XML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意义建构是人类掌握知识的学习本质,它与个人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问题情境等紧密相关。主要根据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教学原理,探讨XML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学习,对原有认知结构加以改造和重组,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为发展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多次进入重新安排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疑,引导学生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在好的情境下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①深度学习以知识深度加工、思维深度发展、意义深度建构为价值追求,指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真实情境中产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情境性是知识的根本特征。"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对新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磊 《辽宁教育》2012,(3):20-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知识、学习和教学。它强调:知识非纯客观,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情境性,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帮助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特别是它的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巧妙的情境创设提供了建构的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引导当前所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