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今传媒》1997,(3)
赏读《咬文嚼字》文/贾保民搞文字工作的,就得咬文嚼字。咬多了,嚼烂了,文字差错就少了。但不少人却把文人的咬文嚼字和“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这句俗语看成一个意思,理解成没事找事,胡乱逞能;吹毛求疵,令人厌烦;醉翁之意,另有所图的贬意。为给咬文嚼字...  相似文献   

2.
江坪 《新闻实践》2009,(8):73-73
近期,龙泉、青田等新闻网站都直播了浙江在线《市县直通车》的实况,我全程浏览了龙泉的直播,有些感想. 这辆"直通车",是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的拓展与深化.他们把网络视频直播车开到县(市)区,与当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一起.邀请当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与网友直接交流,进一步营造"问政零距离"的舆论氛围,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周芳 《青年记者》2007,(17):60-60
《咬文嚼字》创刊于1995年,是一本小杂志,32开,48页。创刊以来,《咬文嚼字》以在"咬"上做文章闻名。创刊伊始,先"咬"自己,以后是一路狂"咬"。从"咬"报纸,"咬"期刊,"咬"广告,发展到"咬"全国知名作家,将他们的作品作为"挑刺"的"众矢之的"。这一系列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咬文嚼字》杂志拓展市场的成功事例,引起了报刊界的关注。以下就具体分析它的办刊特色,探究它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1、女人反对重男轻女,却常常跑到“减肥训练班”。 2、脸皮厚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待你不薄”。 3、招聘大都是“有经验者优先”,招婿则相反。 4、有人请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为病是假的。 5、从电话费账单中,最能体会出“言多必失”的道理。 6、没钱的流浪者,叫“游民”;有钱的流浪者叫“游客”。 7、对某些有成就的人来说,“失恋”才是他们的成功之母。   说实话,以上这七条是我在一本杂志上抄的。原意或许就是让读者为此“幽上一默”。而我却想说,对我们写作者来讲,于此一定要深入一层。用一词,造一句,作一文,…  相似文献   

5.
咬文嚼字于《汉语大字典》王粤汉【武汉】关于编辑学和辞书学,卑之无甚高论,作为简编本《汉语大字典》责任编辑之一,兹谨考订若干实例。1.《五杂组》辨正《汉语大字典》多出书名“《五杂俎》”;亦有出“《五杂组》”者,分别见卷一页290、卷四页2445、卷七页...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2,(36):98
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有数万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参与了活动,指出的差错共11万余条。最后,经过专家组认定的差错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栏目创办17年来,紧抓栏目的运作,塑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声名鹊起、成绩斐然。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其栏目运作方面的特色,以期发掘对于我们编办期刊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的同志向我组稿,我慨然应允.一是我太喜欢这本小刊物了,它刊载的文章生动有趣,尖锐泼辣;二是我太感谢这本小刊物了,它勇敢地担负起咬文嚼字的任务,为扭转"无错不成书"的现象,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9.
和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新闻干事聊天,大家对时下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错别字、不规范词语等,意见颇多。有人埋怨:“这稿子是怎么写的?”有人则批评:“编辑也太不负责任了!”作为办报的人,听到这些话,真感到脸红。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的组漏,反正差错已经“过关斩将”同读者见面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反省工作中的疏漏,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说到出差错的原因,我想大约有二。其一,是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有些错,真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作者、编者看了也纳闷:当时怎么就以错为对,让它过关了呢?没别的,就是少了点…  相似文献   

10.
《咬嚼字》杂志社给今年的春晚“咬”出了28处字错误,不少读称赞他们“咬”得好,希望他们以后“每月咬”、“日日咬”。这是《咬嚼字》杂志社主编郝铭鉴近日对媒体记说的。  相似文献   

11.
韬奋同志当年接办《生活》周刊时,曾公开提出要把这份刊物办得“没有一个错字”。他知道这是非常难的,但还是决心以此为“鹄的”,为此,“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每期校样要三次,有的时候,简直不仅是校,竟是重新修订了一次”。这里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2.
《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15日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任性”“森么愁森么怨”“也是蛮拼的”等未上榜。  相似文献   

13.
《咬文嚼字》批评的特色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为主体的大众传媒,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无孔不入,实际上已经成了人们生存空间中的一种弥漫性与富有冲击力和诱惑力的存在。每天社会上出现的大量的意见自然都与媒介直接相关。在各种意见中,《咬文嚼字》所发表的意见是别具一格的,它们具有现实性、准确性和建设性等特色或者意义,倡导的是一种专业性的学理批评,所有的成果,既是一种现实矫正,又是一种学术积累和建设,值得我们珍视与提倡。  相似文献   

14.
以宣传语文规范化、传播语文知识为宗旨的《咬文嚼字》丛刊自今年1月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近半年来,该刊收到了一万多封来信,读者充分肯定了丛刊的办刊方针,称赞她是“文化的清道夫”,“犹如空谷足音”,像一块磁铁一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丛刊也得到了新闻界的大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报道了丛刊出版的消息,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还发表了评论。上海电视台摄制了专题节目。《人民日报》刊登的《“咬文嚼字”感言》一文中说:“希望报刊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以及一切与语言文字工作有关的部门,将《咬文嚼字》作为某些业务人员的业务学习材料,人手一册,持之以恒。倘能如此,扭转出版物和社会上语言文字混乱的局面,就大有希望了。”  相似文献   

15.
<正>敢拼就会赢!加油好少年!2015年4月,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宝贝向前冲》栏目开启季播特别节目《加油!好少年》。这是为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联合王办的"2015中国·新家坡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量身定制的大型青少年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15,(1):92-93
《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今年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相似文献   

17.
王敏 《青年记者》2009,(14):23-24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要让《咬文嚼字》经得起别人“咬”,编校质量过硬是最基本的要求。《咬文嚼字》多次在各级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好评,这是与我们积极建立编辑的文字优势、培养严谨的编辑作风和形成紧密的编读互动三个方面的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国外出版界的深入了解和国内出版业的发展,社办期刊引起了业内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新闻出版署启动的"社刊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目的有二:一是将社办期刊作为出版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出版业自身的发展;二是利用出版社办期刊的优势,努力办出一批"双效"俱佳的刊物,为目前期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进而实现期刊业的自我调适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推开三重门--《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看来,要办好一份刊物,必须推开三重门.第一,让读者了解你,知道有你这么一份刊物;第二,让读者认可你,承认、肯定你的刊物质量;第三,让读者盼望你,阅读这份刊物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这三重门可分别概括为社会知名度、阅读认同感和情感期待值.<咬文嚼字>正是以推开三重门作为自己的基本办刊思路的.下面拟作些具体介绍,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