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之一,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农村社区治理的水平和成效。从社会治理理论视角关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深入分析居民参与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居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只有主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才能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强劲活力,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增强村民参与意识等居民参与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速和和谐社区建设的推进,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其中的薄弱环节——居民社区参与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西北地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社区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社区居民民主参与的现状、基层居民民主参与存在的问题、影响居民意愿与行为的原因,以及加强居民参与的途径、构建和谐社区文化主题下社区参与制度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共同体意识与现代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构建是现代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大众体育则具有明显的共同体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人类学为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大众体育与社区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认为大众体育可以通过促进社会互动、推动社会融合和展现仪式性价值,促生出社区居民认同的共同体意识。因此,以大众体育为载体,建设现代共同体社区将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性和异质性带来的潜伏性风险对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提出挑战。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基层社区,如何应对、减轻和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项研究基于对南京市X社区治理实践的现实描述,从应对模式、应对能力、居民参与等方面深入分析基层社区公共危机的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治理模式、构建网络安全、提升应对能力和引导居民参与等协同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集社区居民文化生产、消费的互动场域,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青年社会组织具有文化先进性与开放包容性的特点,并且更具改革和创新精神,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激发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构是基层文化治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基于“大鱼营造”这一青年社会组织的具体案例,尝试在其经验中梳理出基层中青年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构建的内在动力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在社区中的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借助社区外部专业力量,建立起内部社区自组织协作网络,挖掘社区空间潜力,实现物理空间与网络社群的双重营造,激发出基层社区中青年参与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意愿,从而构建完善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证调查与数据分析,本课题组发现社区警务中社区参与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居民认同感低、参与兴趣低下,参与技能不足、参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频发。对此,可以从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居民参与认同、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居民参与兴趣等方式增强警民关系,促进社区警务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治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发展社区警务。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意义重大。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健全社区民意表达机制、疏通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利益诉求渠道、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民主管理、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等路径,探索扩大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实现真正的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9.
社区体育是新形势下"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能够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功能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社区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区体育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只有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2035年全国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美国联邦政府在本土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引领下,在社区体育分层分类政策设计、高投入与多元路径促使下的设施无忧供给、社区与学校之间场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专业体育人才供给和社区居民自身服务意识的养成方式等方面分析美国社区推行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社区体育锻炼需要注重个体差异:为社区体育锻炼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营造社区关系:培养和健全社区非营利体育组织;保障社区环境:建立、改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和公园;家校社一体:促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文化建设。旨在推动我国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促使我国居民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区文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国社会文化的子元素。当前社区文化存在科学理论研究滞后、共享价值观尚未形成、社区居民人际交往淡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受到社区居民多元化、社会环境、社会组织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要解决社区文化建设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现状,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天津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现状,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天津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区警务与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两项内容。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可以促进和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建设,营造“社区精神”。实践中二者产生了互动效应的确定性,实现社区警务与社区文化的互动,是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文化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文化与政治、经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人文环境的过程。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核心是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和单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管理、服务、文体等各项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保证。可以说,居民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决定着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6.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逻辑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首先探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主体结构及其边界,指出,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兼顾制度与导向;市场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充力量,要注重平衡与效益;社区组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着沟通与协调功能;社区居民是参与者,要积极表达需求与评价反馈。认为,各主体间权责不明确,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合作模式不成熟,运行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要明确社区治理的责任主体,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共同体;积极培育社区体育各治理主体,保障共同体内部结构稳定;完善共同体间治理合作网络,搭建集体行动的治理平台;健全社区体育治理的运行机制,保障共同体的稳定运作。旨在为构建持续、互动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教育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将就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由此指出当前我国在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为个案,从该街道社区基层队伍建设的情况来探讨社区居民参与的意义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本来是社区生活的主体,但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其原因:一是居民大多根据个人的需求来决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对社区治理缺乏自觉意识;二是政府包办,社区组织行政化,抑制了居民自觉参与治理社区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从社区长远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各司其职并共同努力,给予社区居民角色一个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社区自组织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居民为满足某种共同需要而自发组建的,能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而实现组织活动有序化的组织类型。本研究通过对开封市两个社区自组织的调查,以及对二者的比较,发现社区自组织多为结构简单的兴趣型组织,直接作用体现在丰富居民生活,提供社会服务。更为重要的是,社区自组织能在活动中将居民地缘关系转变为人情资源,支持社会网络的建立,并能唤起和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性意识,这对于社区建设乃至社会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