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渊冲小说翻译鲜为人研究,而实际上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的适应性选择与选择性适应、生态翻译的方法及"三维"的转化(又称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探讨许渊冲的小说汉译,以期为许渊冲翻译思想理论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苏童的小说《米》是英语世界读者广为关注的当代中国小说之一,英译者葛浩文对《米》在西方的传播和接受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本文梳理国内学者们对《米》英译本进行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文化与意象、叙事与隐喻、译者与读者方面阐述了葛浩文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的方法、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学翻译的研究由来已久,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为重要。在翻译莫拉莱斯的小说《布娃娃瘟疫》过程中,笔者拟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源语语篇与译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解决翻译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前景化理论和叶子南运用前景化理论对翻译研究进行分析的方法,对毛姆短篇小说《食忘忧果之人》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英语中的前景化在直译的情况下,在汉语中前景化的效果会消失,我们可以通过翻译转换的方式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甘肃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说明,旨在为西北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文章指出静宁方言的指示代词由近指和远指两个系统构成,远指代词内部根据指代对象的不同又有所区分。另外,静宁方言还较多地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某些代词。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从内容、体裁、文体这三方面均受到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该进程不但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外来文学本土化的过程,而且对研究汉译佛经和我国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个文化对话、协商和构建的过程。从意识形态的操纵可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林译小说。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自身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化观念等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文化选择。研究翻译的文化构建作用,要重视译者主体性、读者的文化期待,并辩证地对待翻译涉及的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功能、语用功能、语义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指示代词的基本结构体系和语法功能等进行透彻分析,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并对普通语言学进行验证和实践,为日语教学提供参考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的翻译研究领域,翻译活动已由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展为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本文从全新角度把女性性别结合后殖民的社会背景,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对王蕾和一蕾的翻译文本从语言和心理角度都进行了对比,探讨男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性别差异所体现出不同的翻译角度,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读者对莱辛作品阅读品鉴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两大类,伴随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界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方向开始从静止的翻译标准转为翻译实践中主体性的问题。但是,无论是在笔译和口译中,关于翻译主体问题,至今翻译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最佳关联、明示与推理这两个方面出发,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和口译经验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从而对翻译主体问题进行阐述和解答。  相似文献   

11.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13.
西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分为甲午战争前的西学翻译和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同为西学翻译,但是二者在微观社会背景、西学传播主要渠道、翻译主体、翻译客体以及翻译标准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区别。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对甲午战争前的西学翻译和甲午战争后的西学翻译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二者之不同,以期对西学翻译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照应关联点是显性的,汉语是隐性的,但均可在语篇上下文中找到。本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特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入手,探讨其未来的走向。对于语料库翻译的现状研究,笔者从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两方面入手,宏观研究包括理论探讨、研究综述,而微观研究则从翻译共性研究、翻译文体研究、翻译教学研究来阐述;同时笔者从本体论和方法论来阐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宾语前置现象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语用宾语前置句中以“之”的出现是语法类推的结果,是代词前置功能的体现。它的词性应是代词。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关于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以及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内容。本次研究从实际的翻译工作入手,在了解和掌握商务英语相关的文体特征基础上,进行语法、词汇,以及语篇特征的分析,希望能够借助本次的研究提出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科学对策和建议,实现对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优化与提升需求。  相似文献   

18.
英汉否定表达法的比较与翻译李文革英语和汉语的否定表达法都是很丰富的,但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上,从词汇到表达方式都和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外。就词汇说,英语中表示否定的词比汉语多;按词类分,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按意义分,有全部否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翻译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对于现场导游词的研究,尤其是结合省情市情的本地化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从功能理论视角对河南省中原文化之旅的导游词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对导游口译的主要文本材料——导游词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从英汉互译的实践出发,对两种语言中有代表性的成语、谚语中使用的较多的比喻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引起人们对英汉修辞手段和翻译的兴趣,从而提高翻译的质量,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