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起了某种开拓性的作用.教会女子学校的创办,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对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陋习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教育史上,女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女教育家。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许多初等、中等和高等女子学校,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提升了整个日本社会女性的知识和教养,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近代日本的女子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同样在近代,中国也产生了不少女教育家,她们积极创办各种女子学校,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但是由于中日两国迥异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中日两国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的女子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陆晓容 《考试周刊》2012,(41):152-153
1898年6月,上海桂墅里中国女子会创办了桂墅里女学堂,为近代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子学校。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陷入了困境,最终因“力乏难支”而在1900年秋被迫结束.前后不过两年。即使女学堂只存在了两年,但其影响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相反,女子学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努力.在1907年取得其合法开办的地位.由于列强入侵,清末民初之际,尤其是20世纪初,社会发生转型。中国自办女学也呈现出办学艰难、发展缓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起了某种开拓性的作用。教会女子学校的创办,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对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陋习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吕凤子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凤子是我国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上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正则女子职业学校,大力倡导女子职业教育。本文简要介绍其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女子教会大学,在其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了达成"厚生"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其人格教育主要渗透在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学生社团与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女性精英,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近代中日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和中心,在女子教育方面也得风气之先,在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先后由国人创办了各种类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1898年创立的中国女学堂,是国人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普通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在向清政府申请刻制学堂公章时正式定名“中国女学堂”。  相似文献   

9.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的女子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挖掘其在中国近代性别文化激烈冲突时期的办学过程,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女性知识分子,增强了女性群体意识;从家庭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学生打破"贤妻良母"式的传统期待角色,作为职业女性立足于社会;从社会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勇于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在争议中坚持女性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其发展特点既受西方女性观影响,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密切联系。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互动影响,在中国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今天的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增湘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和教育家,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天津创办的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公立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后在天津、保定、滦州、顺德等地创办四所初级师范学堂,为直隶地区教育发展储备师资。"教育救国"理念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积极创办学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女子学校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在中国的兴办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目的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它在开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道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端于宁波,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反复激荡的语境下,近代宁波女子职业教育历经了发轫期、转型期、快速发展期、渐趋稳定期四个阶段,考察其在教育观念变迁、女校创办实践、女性职业空间拓展等方面的突破与局限,不仅可以丰富近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而且可以为当下女性人力资源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变迁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现实与需求的角度探讨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以近代江苏省女子职业学校为例,分析其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以期对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有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汪光华 《职教论坛》2007,(21):61-64
为适应国际竞争与实业转型对新式职业人才的需要,近代中国工商界人士十分注重创办职业教育,他们办学形式主要有个人办学、商会办学、企业办学与联合社会团体办学等,工商界自办职业教育,目的明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课程,注重教育实效,为近代工商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值得职业教育界人士深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国际竞争与实业转型对新式职业人才的需要,近代中国工商界人士十分注重创办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主要有个人办学、商会办学、企业办学与联合社会团体办学等,工商界自办职业教育,目的明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课程,注重教育实效,为近代工商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值得当前职业教育界人士深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吴贻芳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位中国籍校长。金陵女子大学在吴贻芳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办学宗旨和院系专业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了一批批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  相似文献   

18.
金陵女子大学是近代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女子高等院校。金陵女子大学在其存续的三十多年间,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其人性化的管理措施、系科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等,营造出了"学校如家"的和谐气氛。金陵女子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对于当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汪光华 《职教论坛》2007,(11S):61-64
为适应国际竞争与实业转型对新式职业人才的需要,近代中国工商界人士十分注重创办职业教育.他们办学形式主要有个人办学、商会办学、企业办学与联合社会团体办学等,工商界自办职业教育,目的明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课程,注重教育实效,为近代工商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值得职业教育界人士深思与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