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5-68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包括: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实训基地,打造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双师素养"的教学团队,建设数字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实施混合式教学,进行"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构建为例,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整体性不够、教学针对性不强、育人平台开放性不足等难点问题,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以"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共生性组织发展"为核心要素,由校企双方共建1+N协同育人平台。该平台由1个"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链接N家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产业链全覆盖、技术链全辐射,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4.
受疫情和内外环境的影响,南充及周边不少制造类企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通过数字化转型开展智能制造纾困时,却遇到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专业集聚优势资源,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通过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等举措培养人才。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反映好,人才培养质量高,有助于缓解智能制造人才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和企业多方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非标自动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新需求,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行业核心技术输出企业、高校与行业应用企业群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灵活多样的"1+1+N"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协同发挥各方的优势,业界深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学校学习+企业学习"、两阶段"3+1"培养模式,形成校内外衔接、课内外结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格局,可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还存在课程内容“重制造、轻信息”,技能训练“重专项、轻集成”,教师技术“重专精、轻跨界”等不足。文章阐述了提升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具有系统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包括名企引领、技术融合,重构“制造+信息”专业群课程体系;系统导向、平台支撑,重构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企业轮训、专业跨界,打造复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等,实践表明该举措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逐渐从"单一技术"向"多元技术"型人才转变,以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技能人才为主。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校企协同培养矛盾日益凸显,我国技能人才供求不匹配现象严重。据此,通过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职业技能的培养现状,借鉴英、美、德、澳四国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在充分考虑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基础之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跨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技能四种技能维度出发,进行职业技能衔接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