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剪纸图案,了解对折次数和剪出图形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在剪纸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及合作意识。能力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剪出并排排列的图案和围成一圈的图案。情感目标:欣赏有规律的剪纸图案,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在剪并排排列的图案过程中,明确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的图形个数是前一次的2倍。教学难点:利用图形的旋转剪出围成一圈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对称图形"时,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带有图案和色彩的图形,并且这些图形里的图案也是对称的,所以这些图形属于对称图形。对称图形不是讲图形吗?到底要不要考虑上面的图案和颜色呢?五星红旗是不是对称图形呢?(青岛版《数学》教材中的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2页。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感受美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还发现不管是自然现象、工艺品、建筑物中,还是运动现象中,都有圆的影子,真可谓"圆无处不在"。正像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我们用圆还可以设计很多的漂亮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1.请看屏幕(图一),看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小学二、三年级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适合于二、三年级学生的教学。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巧妙,在创造图案的过程中发展智慧。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是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案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机会很多。现举几例: 1.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美。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在制作和操作学具中渗透美育。例如,让学生用纸板剪制大小、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再拼贴成自己喜爱的图案,教师把学生拼贴的图案贴在黑板上,并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评述:看!这是一棵美丽的培松,那是一只笨拙、滑稽的鸭子,那是一座别致的小桥……。学生制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学“轴对称图形”这堂课,应引导学生通过剪纸等活动认识对称;在日常生活所见事物中找出对称图形;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分辨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绘出对称图形;自行设计对称图形或图案;欣赏数学的美。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操作,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把对折的纸粘在黑板上,随手用油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轴对称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3.在认识对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美、理解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1.
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例6、例7.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揭示目标 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图案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通过对图案的观察,让学生发现数学图形的美,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在三年级"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常有这样一些疑问:飞机(实物)是轴对称图形吗?判断轴对称图形需考虑内部的图案或颜色吗?不少老师为此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3.
图形的运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这四部分内容。在人教版图形的运动第一课为认识轴对称图形,下面我将从图形的运动纵向分析、图形运动横向对比分析、聚焦图形的运动一认识轴对称这三方面进行教材解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18~20页。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比较等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折等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动手、观察能力及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交往、合作的精神。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吴川钢 《教师》2021,(9):42-43
小学阶段的数学抽象素养具体表现在:能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取出数学概念和几何图形,辨别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并形成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是最重要的知识板块之一,该板块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与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路径如出一辙,而最初的抽象是基于直观的,抽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文章以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应用和延伸四个过程,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抽象素养,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知道一个图案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复合的图案,这是基本原理.在数学上,图形平移的性质是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我们根据这个性质,可以巧妙地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中重要的领域之一,贯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图形的认识中,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及图形运动、测量的体验,让学生经历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公式的产生过程。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攻克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重难点,多方面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探究表、尺子、剪刀教学过程:一、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具有"对称美"的事物,例如雪花、蝴蝶、鲜花……人们发现了这种"对称美",并运用于生活中,设计出了漂亮的图案。想像一下,将这幅图案沿其中  相似文献   

19.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活动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分辨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图案,从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