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生命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新热点,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能有效实现生命教育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开发与之相符的隐性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生命教育更全面、持久的展开;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学科教学层面、课外活动层面、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开发,发挥隐性课程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大多是从生命的视角透视、分析教育及其相关构成。由于其视域的广阔,人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理解也显驳杂与歧义,生命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就有阐释的必要。从理念的层面看,生命教育主要反对的是教育的工具化、教学的片面性、课程的封闭化与管理的强制性;而追求的是教育的生命性、教学的全面性、课程的开放性与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就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而言,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教育观念,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缺乏同时胜任体育与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及缺乏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环境。因此,建立体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特色课程,培养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创建富有生命意蕴的体育文化环境等是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的讲授来解决,但学生们的生命成长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人格融汇、精神文化生命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完成。 但恰恰是在这一块。我们的教育出了大问题。老师与学生缺乏生命层面的沟通、交流与感召,使学生只关注生活问题而置生命存在于不顾。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的文化底蕴与生命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的精华,构建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文化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且在文化断裂的情境中疏离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蕴。独立的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具有体系性,是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全面形成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体现在生存智慧、人格修养、人文价值等层面,对现代大学“生命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所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传统文化精华性的生命精神为资源,设置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其课程内容可设置为“生命构成”、“神话与文化”、“人生意义、人性与人伦”、“性别、青春与爱情”、“角色与荣誉”、“国家、民族与历史”、“自由、平等与民主”、“苦难与死亡”等。  相似文献   

7.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生命教育有其必要性,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应有准确的定位,课程内容应从认识和欣赏生命、理解和发展生命、珍爱和超越生命等维度来构建。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层面,应合理参考和利用生命教育专门教材,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并挖掘生命教育隐形课程资源。实践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在课程实施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审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原因,从关注生命的视角,从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体育课程坶容的选择、体育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重构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价值是引领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仍存在信奉"拿来主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解读、割裂个体完整的生命、忽视生命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等问题。为此,应携手合作,开发有特色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走向他人,以生命体验生命;协同教学,引领学生对生命的反省;外引内培,打造专业化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在生命体验视域里,主体性德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活动。其展开路径首先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其次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再者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和非道德践行为表现形式。生命叙事和生命省思最终以生命践行为落脚点,三者在创造真善美过程中使道德学习主体得以生命超越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出发,讨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生命教育内涵之间的关系,探究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的实质性意义,以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加以深思,进而推动生命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主题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理性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而“生命课堂”主要探讨在学校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生成的意义。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无奖问答时间:你们有谁知道卡带随身听长什么样?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听音乐是正点的就是卡带随身听了,那会儿班上只有一个同学家里有,每每在运动会、联欢会等公众场合上,必带来供大家观赏。  相似文献   

20.
Life     
Life is a sweet flower.We enjoy it.We spend our life in peace and harmony.We learn to love life,because we love the people in our life.Life is filled with joy and happiness.We must learn to cher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